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预测模型,为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is,GCPM)提供病例筛选方法。方法:比较完全CRS(complete CRS,CCRS)组和不完全CRS(incomplete CRS,ICRS)组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参数,通过逻辑回归模型筛选CC独立预测因子,精准预测CCRS可能性。结果:12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CC0组52例(41.6%),中位总生存期为30.0(95%CI:16.8~43.3)个月;CC1-3组73例,中位总生存期7.3(95%CI:5.7~8.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C1、CC2和CC3组间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CC0定义为CCRS组,CC1-3定义为ICRS组,构建并优化了以腹膜转移时相(OR=14,95%CI:2.0~97.9,P=0.008)、术前肿瘤标志物(OR=6.5,95%CI:2.1~37.8,P=0.037)和腹膜癌指数(OR=1.5,95%CI:1.3~1.8,P<0.001)预测ICRS的多因素回归模型和预测列线图,内部验证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列线图显示预测准确度、一致性良好。根据列线图结果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设定CCRS预测概率≥50%,同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正常组、同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异常组、异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正常组、异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异常组腹膜癌指数界值点分别为:≤16、≤12、≤10和≤5。结论:CCRS+HIPEC可延长部分经选择的GCPM患者生存期,以腹膜癌指数为核心,联合腹膜转移时相和术前肿瘤标志物的病例筛选策略,可有效选择高概率实现CCRS的患者接受CCRS+HIPEC治疗。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有效且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治疗方式。随着外科技术尤其是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从外科手术中获益。化学药物的发展以及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的应用,使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为可切除,从而使更多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对于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外科手术联合射频治疗的方法可延长生存期。多学科合作团队诊治模式的广泛应用,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3.
腹膜癌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腹膜癌和继发性腹膜癌。既往认为腹膜癌是一种终末期疾病,无特殊治疗,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随着对腹膜癌认识的转变,肿瘤学界将其视为一种可治性区域癌转移,开创了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技术体系,并以此建立了专业化腹膜癌诊疗中心,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部分患者甚至能达到临床治愈。然而在中国,目前规范化腹膜癌诊疗中心少,但腹膜癌患者数量庞大,大部分患者得不到规范化治疗,导致生存和预后并不理想。本文旨在根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癌症新发病例统计数据,结合腹膜癌的临床预后资料,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估算我国所需腹膜癌诊疗中心数,为推广我国腹膜癌规范化诊疗技术体系提供数据支撑,促进腹膜肿瘤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基底细胞样(basal-like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将其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和空白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于24,48,72 h检测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参芪扶正注射液对MDA-MB~(-2)31细胞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UMA)表达的影响。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高浓度者抑制作用强,即呈现浓度依赖性,体外培养48 h时抑制作用最显著。参芪扶正注射液将MDA-MB~(-2)31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进而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发现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上调MDA-MB~(-2)31细胞PUMA蛋白和基因表达。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导致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UMA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小茴香穴位热敷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 年4 月—2020 年9 月期间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65 例,临床分期均为Ⅳ期,分为中药热敷组34 例(术后中药热敷治疗+ 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和对照治疗组31 例(术后仅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气虚证主要症状评分以及营养状态评分。结果:首次自主排便时间:经治疗后,中药热敷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为(7.19±1.52)d,比对照治疗组(8.41±1.96)d 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7)。主要症状评分比较:术后7 d,中药热敷组体倦乏力症状评分比对照治疗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1)。术后14 d,两组的症状评分较术后7 d 均有所下降,中药热敷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体倦乏力3 项症状评分和总积分均比对照治疗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营养状态评分比较:术后7 d,两组营养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 d,中药热敷组营养状态评分(9.95±2.39)比对照治疗组(7.91±2.7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中药穴位热敷可以促进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缓解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体倦乏力等气虚证症状,并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CXCL 12与其受体CXCR 4通过信号转导机制介导乳腺癌的转移,并在乳腺癌的生长、增殖中发挥作用。阻断CXCR 4/CXCL 12可抑制乳腺癌的生长、进展及趋化性转移,CXCR 4/CXCL 12可望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14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焦虑和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42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前SAS平均标准分为(55.41±10.13)分,69.01%(98/142)的患者伴有焦虑情绪,术前SDS平均标准分为(54.59±12.22)分,59.86%(85/142)的患者伴有抑郁情绪。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来源、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结论肝细胞癌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应充分认识此现象并给予合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氨基酸型和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用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肝癌合并肝硬化术后患者207例,等热量等氮肠内联合肠外营养连续至少5 d,按肠内营养剂型分为氨基酸型制剂组(氨基酸为氮源,104例)和整蛋白型制剂组(整蛋白为氮源,103例)。观察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泻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结果,以及电解质、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2组患者术前及术中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酸型制剂组较整蛋白型制剂组腹泻发生率高(23.08%比8.74%,P=0.005),肠道通气时间早[(55.87±10.12)h 比(68.27±9.07)h,P=0.000)];两组患者腹胀发生率(10.58%比13.59,P=0.506)、术后住院时间[(10.30±3.50)d 比(10.12±4.26) d,P=0.738]、并发症发生率(43.27%比33.98%,P=0.170)及术后7 d钾[(4.02±0.50) mmol/L比(3.98±0.55) mmol/L,P=0.644]、钠[(136.29±3.55)mmol/L比(136.23±2.74)mmol/L,P=0.9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0.22±64.29)U/L比(96.01±59.74)U/L,P=0.55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6.01±19.68)U/L比(39.00±18.88)U/L,P=0.329]、总胆红素[(15.39±8.64)μmol/L 比(15.43±8.33)μmol/L,P=0.9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酸型制剂组较整蛋白型制剂组白蛋白水平高[(32.87±3.54) g/L 比(31.37±3.50) g/L, P=0.008]、前白蛋白水平高[(11.41±4.32)mg/dl比(9.84±3.64)mg/dl,P=0.014],但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水平低[(66.94±7.24) s比(70.63±8.49)s,P=0.017)]。结论 两种制剂均有利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氨基酸型制剂更有助于肠功能恢复和蛋白质合成,整蛋白型制剂肠道耐受性较好并促进凝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异物患者临床较常见,而小肠异物导致穿孔者较少见,既往此类患者多采用传统手术剖腹探查、异物取出,创伤大、恢复慢。本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成功治疗小肠异物穿孔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划分小肝癌大小定义的阈值选择.方法 选择2003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的222例小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根据肝癌大小分为<2 cm组、2~3 cm组与>3~5 cm组.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应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9%、85.3%、67.8%及53.3%.肿瘤≤3 cm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90.1%及72.1%,肿瘤>3 ~5 cm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79.9%及6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4,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肝癌分化程度,肝硬化,肿瘤被膜及肝癌直径(≤3 cm组与>3 ~5 cm组)为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本研究认为,在以2、3、5 cm为小肝癌的阈值划分中,以3 cm更具临床指导意义.该阈值与患者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患者长期生存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