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G蛋白)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关键调控因子。G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是诸多疾病的常见分子病理机制。α亚基是G蛋白结构和功能中心。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以黏蛋白持续分泌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综合征,Gα蛋白结构、功能变异导致黏液的持续分泌,是腹膜假黏液瘤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本文就Gα蛋白基因表达、Gα蛋白变异的结构及功能特征、Gα蛋白变异与腹膜假黏液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探索腹膜假黏液瘤发病的分子病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诊治现状、自然病程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具有完整自然病程的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病理特征、非规范化治疗情况(误诊时间、误治时间、既往抗肿瘤治疗情况)、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cytoreductive surgery+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CRS+HIPEC)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评分、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评分、脏器切除数量、腹膜切除区域数量、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等]、随访生存时间,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影响5年生存的预后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60.6%),女性37例(39.4%), 中位年龄54(24~76)岁,既往抗肿瘤治疗者59例(62.8%),中位误诊时间0.8(0~62.5)个月,中位误治时间15.3(0~214.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CRS+HIPEC治疗,中位手术时间10.1(4.8~16.5)h,中位脏器切除数2(0~8)个,中位腹膜切除区域数5(0~9)个,中位PCI评分32(3~39)分,CC评分2~3分者达80.9%(76/94),SAE发生率35.1%(33/94)。94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30.8(2.4~218.4)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63.8%、44.7%和23.4%。分层分析显示,既往腹腔化疗(46.5 个月vs. 26.3个月)、PSS 1~3分(39.0个月 vs. 21.9个月)、低/高级别病理类型(41.5/40.9 个月vs. 20.1个月)、KPS≥80分(41.5 个月vs. 23.9个月)、无淋巴结转移(35.5 个月vs. 17.1个月)、Ki-67<50%(46.4 个月vs. 20.8个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P<0.05)。5年生存预后分析中,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5个因素与5年生存率有关:PSS评分(P=0.021)、既往腹腔化疗(P=0.008)、病理类型(P=0.004)、淋巴结转移(P=0.008)和Ki-67表达程度(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出以下3个影响5年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既往腹腔化疗(HR=0.458,95%CI:0.253~0.827,P=0.010)、淋巴结转移(HR=2.879,95%CI:1.345~6.163,P=0.006)、Ki-67≥50%(HR=2.502,95%CI:1.418~4.417,P=0.002)。  结论  PMP非规范化治疗现象较普遍,误治时间长,淋巴结转移及Ki-67高表达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CRS+HIPEC术前腹腔灌注化疗可能为PMP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鸟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alpha subunit,Gsα)表达与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主要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65例PMP患者病理标本,行常规组织病理学和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sα蛋白表达,研究Gsα蛋白表达与主要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65例PMP肿瘤行定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Gsα高表达者35例(53.8%),低表达者30例(46.2%)。单因素分析显示,Gsα高表达与下列5个临床病理指标呈正相关:术前肿瘤标志物(χ2=3.68,P=0.087)、术中腹水量(χ2=3.69,P=0.055)、腹膜癌指数评分(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χ2=3.12,P=0.077)、肿瘤细胞减灭程度评分(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χ2=2.72,P=0.099)、组织病理分级(χ2= 5.85,P=0.016)。多因素分析显示,Gsα蛋白高表达仅与组织病理分级呈独立正相关:高级别或高级别伴印戒细胞的组织病理类型(OR=3.47,95%CI:1.1 ~ 15.6,P=0.029)。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8.08,95%CI:2.42 ~ 26.97,P=0.001)、既往手术(HR=0.24,95%CI:0.07 ~ 0.81,P=0.022)、组织病理分级(HR=3.92,95%CI:1.12 ~ 13.70,P=0.032);Gsα蛋白表达(HR=3.25,95%CI:1.01 ~ 10.5,P=0.048)为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Gsα蛋白高表达与高级别或高级别伴印戒细胞的组织病理类型呈正相关,提示PMP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腹膜癌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腹膜癌和继发性腹膜癌。既往认为腹膜癌是一种终末期疾病,无特殊治疗,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随着对腹膜癌认识的转变,肿瘤学界将其视为一种可治性区域癌转移,开创了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技术体系,并以此建立了专业化腹膜癌诊疗中心,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部分患者甚至能达到临床治愈。然而在中国,目前规范化腹膜癌诊疗中心少,但腹膜癌患者数量庞大,大部分患者得不到规范化治疗,导致生存和预后并不理想。本文旨在根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癌症新发病例统计数据,结合腹膜癌的临床预后资料,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估算我国所需腹膜癌诊疗中心数,为推广我国腹膜癌规范化诊疗技术体系提供数据支撑,促进腹膜肿瘤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膜癌患者的自然病程,探索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35例腹膜癌患者完整的生存数据,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结果:135例腹膜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2.2个月(95%CI:10.6~13.8)。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下述10项因素影响预后:年龄(P=0.002)、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P<0.001)、营养不良(P<0.001)、初治TNM分期(P<0.001);原发肿瘤部位(P<0.001)、既往手术(P<0.001)、既往化疗(P<0.001)、既往放疗(P=0.028)、既往中药治疗(P=0.007)、合并脑梗死(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下述5项独立预后因素:KPS评分(HR=4.986,95%CI:2.540~9.787,P<0.001)、营养不良(HR=3.164,95%CI:1.704~5.877,P=0.001)、初治TNM分期(HR=2.632,95%CI:1.344~5...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华法林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HR、TKR)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2月选择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38例均为50岁以上,3个月内无血栓栓塞性疾病史,无凝血功能障碍,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法筛查,双下肢无DVT,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应用华法林预防DVT,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术后第10天行患侧静脉造影,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中7例发生DVT,占36.8%;预防组中1例发生DVT,占5.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出血并发症.结论华法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桡骨小头半脱位手法复位后制动与非制动的疗效差异。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北滘医院急诊科诊治的186例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以手法复位,复位后随机分为非制动组及制动组,每组各93例,非制动组不作任何制动,制动组以颈腕带悬吊7 d。分别在复位后1、7 d,12个月电话回访患儿家长,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依从性及脱位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186例患儿均获成功复位,其中一次复位满意182例、再次复位满意4例,复位率100%。随访期间两组患儿肘部活动良好,未有肿胀、疼痛等症状出现。制动组75位(81%)家长反映患儿间有自行解除或挣脱颈腕带悬吊的行为,需在家长反复嘱咐、约束下完成制动,患儿的活动及学习受到一定影响,增加了家长的陪护时间;制动时间2-7 d,平均制动时间(4.9±1.7)d。1年随访时非制动组复发脱位6例(6/91,7%),制动组复发脱位5例(5/90,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复位后制动或不制动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亦未受到明显影响,但非制动组患儿可免受制动带来的生活学习不便,减少家长的陪护时间,故主张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复位后可不予制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对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且病例资料完善的PMP患者,利用Image-Pro Plus定量研究其HE病理图像的TSR,分析TSR与PMP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纳入30例PMP患者,男16例(53.3%),女14例(46.7%),平均年龄(54.9 ± 2.3)岁;组织病理学分级为腹膜低级别黏液癌(low-grade mucinous carcinoma peritonei,LMCP)15例(50.0%)和腹膜高级别黏液癌(high-grade mucinous carcinoma peritonei,HMCP)15例(50.0%);脉管癌栓者4例(13.3%),神经侵犯者3例(10.0%),淋巴结转移者4例(13.3%);中位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评分36分(范围3~39分),中位TSR为8%(范围2%~24%),TSR≤10%者19例(63.3%),TSR>10%者11例(3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Ki67标记率≤50%者16例(53.3%),>50%者14例(46.7%);p53突变率为56.7%;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相关蛋白缺失率为11.8%;MUC2,MUC5AC,CDX2,CK7与CK20的表达率分别为66.7%,100.0%,82.6%,56.0%和92.3%.TSR与组织病理学分级,神经侵犯,Ki67标记率,p53突变密切相关(P<0.05).截至末次随访时间,21例(70.0%)患者死亡,9例(30.0%)患者存活,其中6例患者带瘤生存.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2.7个月(95%CI:10.4~11.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5%,32.3%,27.7%.生存分析显示,中位总生存期在TSR≤10%组为19.4个月(95%CI:3.0~35.9个月),TSR>10%组为12.6个月(95%CI:0.7~2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3.996,P=0.046).结论: TSR与PMP的组织病理学分级,肿瘤增生,侵袭行为,患者预后有正相关性,可作为评估PMP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探索VTE综合防治技术。方法 分析CRS+HIPEC治疗患者的VTE风险,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VTE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物理治疗加药物干预对防治VTE的疗效。结果 820例腹膜癌患者行CRS+HIPEC治疗,围手术期发生VTE者14例(1.7%),其中6例(0.7%)为无临床症状型VTE,8例(1.0%)发生9个临床症状型VTE事件。未发生VTE相关死亡。单因素分析提示高龄(P=0.043)、超重(P=0.023)、VTE既往史(P=0.001)、术前VTE(P=0.008)、脉管瘤栓( P = 0 . 0 3 6 ) 是VT E 事件的高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显示V T E 既往史( O R = 1 3 . 7 4 4 ,95%CI: 2.391~64.455)、脉管瘤栓(OR=5.858, 95%CI: 1.028~33.387)是VT E 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TE既往史、脉管瘤栓是腹膜癌CRS+HIPEC围手术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物理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预防VTE。  相似文献   
10.
目的腹膜癌是一类原发或继发于腹膜表面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是针对腹膜癌发展的一套综合治疗策略。本文旨在分析CRS+HIPEC治疗腹膜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其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330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054例)腹膜肿瘤外科连续治疗的1384例腹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本组患者CRS+HIPEC治疗情况(手术时间、器官切除数量、腹膜切除数量、吻合口数量、HIPEC方案等)、安全性[术中出血量、术后严重不良事件(SAE)及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生存情况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SAE依照国际腹膜癌联盟不良事件定义进行分级,将Ⅲ~Ⅳ级不良事件定义为SAE。围手术期定义为CRS+HIPEC治疗日至术后30 d。OS定义为CRS+HIPEC手术当日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结果描述,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男529例(38.2%),中位年龄55(10~87)岁,中位体质指数为22.6 kg/m2。1384例腹膜癌患者中来源于胃癌164例(11.8%),结直肠癌287例(20.7%),腹膜假黏液瘤356例(25.7%),腹膜恶性间皮瘤90例(6.5%),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原发性腹膜癌等共计300例(21.7%),腹膜后肉瘤、肺癌、乳腺癌等少见来源肿瘤187例(13.5%)。本组患者中位手术时间595(90~1170)min,中位脏器切除数2(0~10)个,中位腹膜切除区域数4(0~9)个,中位腹膜癌指数(PCI)评分21(1~39)分,细胞减灭程度(CC)评分0~1分达61.9%(857/1384)。HIPEC方案:顺铂+多西他赛917例(66.3%)、顺铂+丝裂霉素183例(13.2%)、阿霉素+异环磷酰胺43例(3.1%)及其他方案240例(17.3%)。331例(23.9%)腹膜癌患者发生围手术期严重不良事件500例次,其中21例(1.5%)患者因治疗无效于围手术期内死亡,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6(0.3~182.7)个月,414例(29.9%)死亡,mOS为38.2个月(95%CI:30.6~45.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50.4%、39.3%。其中,胃癌腹膜转移、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腹膜假黏液瘤、恶性腹膜间皮瘤和妇科肿瘤及原发性腹膜癌患者mOS分别为11.3个月(95%CI:8.9~13.8)、18.1个月(95%CI:13.5~22.6)、59.7个月(95%CI:48.0~71.4)、19.5个月(95%CI:6.0~33.0)和51.7个月(95%CI:14.6~8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为胃癌(HR=4.639,95%CI:1.692~12.724)、结直肠癌(HR=4.292,95%CI:1.957~9.420)和恶性腹膜间皮瘤(HR=2.741,95%CI:1.162~6.466);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为60分(HR=4.606,95%CI:2.144~9.895)、70分(HR=3.434,95%CI:1.977~5.965);CC评分为1分(HR=2.683,95%CI:1.440~4.999)、2~3分(HR=3.661,95%CI:1.956~6.852)以及围手术期发生SAE(HR=2.588,95%CI:1.846~3.629)均是影响本组腹膜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RS+HIPEC是针对腹膜癌有效的整合治疗技术,可延长生存,围手术期安全性可接受。术前需要严格筛选病例,KPS评分<80分者应慎重选择接受CRS+HIPEC治疗;术中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达到满意细胞减灭程度;另还要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SAE以降低腹膜癌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