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纳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房颤患者,治疗周期为30d。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郭维琴教授治疗房颤中药经验方,观察治疗前后两组SF-36量表积分变化以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①治疗前后两组8个维度积分及总分的Cronbach'a系数均大于0.70,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②两组治疗前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在8个维度积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P均小于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能够更好的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③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8.33%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07<0.01,具有极显著差异。表明经治疗组能够更好改善房颤患者的中医症候。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金刚  沈彬  方芳  匡武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22):1671-1673,167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规范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纳入对照组40例,按西医治疗;纳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益气通脉合剂;治疗周期为30d,观察心功能、生命质量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的剂量,有益于更加合理使用β-Bs、ACEIs/ARBs、Statins药物;②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其生命质量;③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确切,是规范化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伤寒传足不传手"首次由北宋著名伤寒大家韩祗和提出,后世医家争论不休。持相同观点的医家如朱肱、刘草窗等多以阴阳为总纲,根据五行生克观念,对伤寒六经的传变进行阐释;持相反意见的医家如刘完素等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的错误认识,是因为足经发病的热病多,手经发病的热病很少,而且手经发病的热病病情轻微;当代医家刘渡舟、何任等从经络脏腑相应来分析,认为手足经都有所传,而且传经形式有多种,传经是活法,不是定例。笔者从《伤寒论》中六经归属问题、六经诸病证特点以及经络循行特点等分析,认为"伤寒足经症状多而手经症状少"的现象,不仅跟邪气性质相关,尚暗含经脉循行气化升降的理论,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组与非心力衰竭组在心冲击图主要指标和心功能改变方面的差异,探讨心冲击图评价心脏收缩功能改变的可行性;评价冠心病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与心冲击图主要指标及心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疑似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人130例,按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指南进行评估,对符合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病人进行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且除外排除标准后的病人纳入心力衰竭组,排除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病人纳入非心力衰竭组。对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病人均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联合同步采集心电图-心冲击图,测定心冲击图主要指标HI、IJ、JK、RJ间期。结果心力衰竭组共纳入病人100例,其中包括气阴两虚证30例,气虚血瘀证29例,心肾阳虚证21例,阳虚水泛证20例;非心力衰竭组病人30例。心力衰竭组病人BNP、RJ间期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病人,LVEF明显低于非心力衰竭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力衰竭组和心力衰竭组HI、IJ、JK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不同中医证型与BNP、LVEF、RJ间期、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BNP相关性最强(r=0.673,P0.01);随着心力衰竭组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泛中医证型的转变,BNP、RJ间期、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分期呈逐渐增大趋势,LVEF呈逐渐减小趋势,气阴两虚与心肾阳虚、气阴两虚与阳虚水泛、气虚血瘀与心肾阳虚、气虚血瘀与阳虚水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1)BNP、LVEF、RJ间期在心力衰竭组与非心力衰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其他心冲击图主要指标,应用RJ间期评价心脏收缩功能改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BNP、LVEF、RJ间期均能间接反映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预后;(3)BNP、LVEF、RJ间期、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分期均与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有益的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窦房结病变(SND)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RFCA)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合并SND的阵发性房颤成功行RFCA,且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2例。窦性心动过缓18例,其中合并窦性停搏6例;单纯窦性停搏4例。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8周,随访1年,评价房颤复发率、窦房结功能及中医证候。结果:早期复发4例,其中2个月后房颤自行消失3例。术后平均心率增加21例,且持续至1年。仍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而植入心脏起搏器1例。所有患者无≥3 s窦性停搏。所有患者术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结论:合并SND的房颤患者RFCA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能减少房颤复发,改善窦房结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急性泵衰竭规范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纳入对照组30例,按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治疗周期为7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使用多巴胺3.50&#177;1.28d,对照组为4.27&#177;1.44d,P=0.036〈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利于多巴胺药物的早期撤药;②使用LVEF、E/A值及BNP值对心功能进行评价,两组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无差异,治疗后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为90.63%,P=0.041〈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在急性泵衰竭治疗中的疗效确切,中西医结合是规范化治疗急性泵衰竭的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肝降脂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高血压病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肝降脂方。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病人血压、血脂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收缩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肝降脂方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在辅助西药降血压、降血脂的同时,可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比单纯服用西药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1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涉及262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较单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可提高总有效率[RR=1.26,95%CI(1.19,1.32),P<0.00001],改善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症状[RR=1.23,95%CI(1.17,1.30),P<0.00001]、动态心电图情况[RR=1.23,95%CI(1.16,1.30),P<0.00001]及中医证候积分[SMD=-0.50,95%CI(-0.71,-0.30),P<0.00001],减少室性期前收缩频数[SMD=-0.76,95%CI(-0.95,-0.56),P<0.00001]及不良反应[RR=0.60,95%CI(0.44,0.82),P=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可提高病人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和中医证候积分,并减少室性期前收缩频数,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丹参联合抗栓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抗栓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患者不良事件和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而评价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强化抗栓,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治疗后2组的不良事件(再发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和对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结果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2组血小板计数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所减少,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所提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结论丹参联合抗栓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而不增加出血并发症,达到较好的抗栓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07年3月~2009年3月56例老年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治疗组(替罗非班+PCI)30例、对照组(直接PCI)26例。分析两组的临床情况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90分钟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随访30天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TIMI血流2级和3级血流发生比率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PCI术后治疗组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0天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生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