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s)的分子标志物与其体外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分离CML患者的CECs,与同期培养的HUVECs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用FISH检测CECs上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 CML患者的CECs与HUVECs均有典型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两者均高表达CD146及VWF,与HUVEC相比,CECs高表达CD34、KDR及CD133(P0.05),增殖能力更强。12名CML患者CECs中bcr/abl阳性率为10.77%,与疾病进程呈正相关的趋势。结论证实CML患者的CECs不同于成熟内皮细胞,它们的高增殖能力可能与表达肿瘤特异融合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人肝癌SK-Hep-1细胞中蛋白激酶Cε(PKCε)的表达并对抑制效果进行测定,检测沉默后SK-Hep-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培养SK-Hep-1细胞,分为PKCε-siRNA组、阴性对照(NC-siRNA)组和未行处理(control)组。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Transwell法观察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观察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等功能蛋白的表达,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KCε-siRNA组PKCε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P<0.01),Ki67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PKCε-siRNA组穿过Transwell膜的细胞少于对照组(P<0.01),且NF-κB转录活性下降(P<0.01)。结论:通过siRNA技术降低PKCε表达可抑制肝癌SK-Hep-1细胞增殖及其侵袭能力,其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的转录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果糖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乳果糖预处理组。乳果糖预处理组在手术前7 d每天给予乳果糖灌胃,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在手术前7 d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通过夹闭30 min、再灌注60 min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收集血清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水平。HE染色用来评估组织的损伤程度,TUNEL检测小肠上皮细胞的凋亡。部分小肠组织用来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果糖预处理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组织损伤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和肠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结论: 乳果糖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脂质过氧化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新药EPZ005687对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和正常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增殖抑制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EPZ005687作用于U937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7-AAD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化学法检测H3K27组蛋白甲基化活性。结果表明:EPZ005687显著诱导U937细胞的凋亡,在0.5、1、5和10μmol/L浓度下作用于U937细胞48 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3.96%±0.79%、5.74%±0.73%、13.34%±1.77%和25.24%±2.55%,而EPZ005687对正常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影响较小;在0.5、1、5和10μmol/L浓度下CD3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4%±0.62%、4.28%±0.99%、6.18%±1.19%和7.56%±1.34%;0.5、1、5和10μmol/L浓度的EPZ005687分别作用于U937细胞12 h至96 h,作用CD34+细胞1至5 d,明显观察到EPZ005687显著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而对正常CD34+细胞的增殖抑制并不明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1μmol/L EPZ005687作用72 h可使U937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64.18%±13.27%vs 49.43%±12.54%),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低(9.67%±2.61%vs 15.26%±5.58%),而正常CD34+细胞因多数细胞位于G1期,S期细胞较少而不受其影响。进一步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检测分析显示,EZP005687可明显地降低U937细胞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而不降低正常CD34+细胞的H3K27组蛋白甲基化。结论:组蛋白H3K27甲基化抑制剂EPZ005687明显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但对正常造血细胞CD34+影响较小,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血液肿瘤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是一种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近端小管功能紊乱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肾性氨基酸尿、肾性葡萄糖尿、肾性有机酸尿、肾小管性蛋白尿、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尿磷酸盐及电解质丢失等,由此引起低磷血症、低钙血症、脱水、骨质疏松等。本病临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现将2010年收治的1例艾滋病病人替诺福韦(Tenofovir,TDF)治疗导致F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对循环内皮细胞(CE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法检测44例ALL患者骨髓中FGFR3 mRNA表达,分成FGFR3~+组及FGFR3~-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利用免疫磁珠结合流式细胞术分离计数CECs,对比两组CECs数量、表面抗原表达、生长曲线及集落生成数的差异。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测定CECs表面FGFR3表达水平。结果:44例核型正常ALL患者中FGFR3 mRNA表达阳性率为43.2%,T-ALL组的FGFR3表达高于B-ALL组(P0.05)。19 d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的患者FGFR3表达升高(P0.05)。FGFR3阳性组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分离出的CECs高表达CD31、CD144、VEGFR-2和CD146,基本不表达CD45。与FGFR3阴性组相比,阳性组CECs数量、CD133的阳性率及集落生成数均增多(P0.05)。体外培养中,FGFR3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生长曲线3个时点上的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19例ALL-FGFR3~+患者CECs表面均能检测到FGFR3表达,阳性率为29.00%±15.71%。结论:致癌基因FGFR3对ALL患者CE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可能具备了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双重靶点身份,可以为今后的分子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B-DLBC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等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13例患者均以乳腺肿块为临床表现,其中女12例,男1例发病年龄34-92岁;行手术治疗9例,全身化疗12例,放弃治疗1例,9例患者联合放疗。随访时间8-114个月。复发6例;死亡5例,死于淋巴瘤播散4例,3年生存率67.3%,5年生存率33.7%。结论 PB-DLBCL多见于老年女性,预后与肿瘤分期、国际预后指数、乳酸脱氢酶及肿块大小有关治疗方法建议采取含蒽环类的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对高危患者需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性鞘内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FLT3基因表达水平及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129例AML患者治疗前后共152份骨髓标本单个核细胞FLT3 mRNA,应用RT-PCR技术检测其中75例初发未治AML患者的FLT3/ITD突变.结果 80例初发未治AML患者FLT3 mRNA表达水平为0.1041(0~33.8736),10名正常人骨髓FLT3 mRNA表达水平为0.0020(0.0006~0.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5例初发未治AML患者检出FLT3/ITD突变者11例,突变率14.7%,FLT3/ITD突变组的FLT3 mRNA表达水平为0.2200(0.0297~33.8736),与FLT3/ITD阴性组[0.0975(0~26.2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在M,患者中,FLT3/ITD阳性者缓解率显著低于FLT3/ITD阴性者(P=0.015).FLT3/ITD阴性的非M3患者中FLT3 mRNA高表达组(表达水平>0.04)患者的化疗缓解率(37.5%)显著低于低表达组(缓解率100%).追踪观察20例患者,完全缓解组的FLT3 mRNA表达水平迅速或缓慢下降至少1个对数级,未缓解组的FLT3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AML患者FLT3 mRNA的表达量及FLT3/ITD突变,可作为评价AML患者治疗效果、估计预后的指标,为微量残留病监测、观察AML患者病情变化提供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