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高凝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分别于术前24 h及术后1 d、3 d、7 d进行TEG监测[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记录患者围术期各时段凝血功能的变化趋势,统计患者发生高凝状态情况。结果与术前24 h比较,患者术后1 d、3 d、7 d的R值、K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R值术后3~7 d有明显升高趋势,K值术后1~3 d呈明显降低趋势; Angle角、MA值和CI值术后均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第3天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共18例(22.5%),其中凝血因子型高凝5例(27.8%),血小板型高凝9例(50.0%),混合型高凝4例(22.2%),经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未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 TEG是判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之一,能科学、准确地监测出患者的高凝状态,并根据高凝类型进行预防性抗凝干预,对术后早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对2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术,总结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微创、简洁、安全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外科领域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溃疡特点为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限制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社会活动.湿性愈合是近几年提出的关于创面愈合的新理念,为创面换药护理带来了新的措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的保持创面干燥的常规换药方法提出了挑战[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以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45名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和相关分析.结果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中占首位的是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手术室护士总工作压力程度较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给手术室护士带来的...  相似文献   
5.
郭淑芸  吴爱须  何瑛  苏丽  段洁  李燕 《河北医药》2011,33(3):426-428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及回流障碍性疾病严重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中医称"臁疮"、"老烂腿",其发病率为0.5%-3.0%[1]。国外统计的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性溃疡和溃疡的复发率分别为2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经股动脉穿刺溶栓导管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行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风险管理方法,对经股动脉穿刺溶栓导管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前瞻性分析,计算出优先风险指数(RPN),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预防溶栓导管意外拔管发生的改进措施,观察2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危险因素认知情况、总体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溶栓导管意外拔管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为15.0%(6/40),试验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危险因素认知率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风险管理方法可降低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患者常有多年吸烟史,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危害.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项新技术,可有效改善肢体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2006年9月本溪地区发生两起食物中毒,共98人,均与食用菜豆角有关,为了快速准确查明中毒原因,以预防发生类似食物中毒。方法: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应用了微量凝集检测红细胞凝集素的方法,检测中毒剩余样品,呕吐物中红细胞凝集素含量,并与相关性对照试验进行比较。结果:在2份剩余菜豆角,3份呕吐物中均检出大量红细胞凝集素,而加热彻低的对照物中未检出。结论:两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是食用当地产的一种菜豆角(俗称面豆角)未经彻底加热,加工方式不当,毒素未被彻底破坏造成;微量凝集检测红细胞凝集素方法,在菜豆食物中毒事件检测实际应用中快捷、准确、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末端肢体缺血性疾病,主要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关[1]。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缺血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肢体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分级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16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1周通过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发生DVT 2例(1. 25%),对照组发生DVT13例(8. 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筛查出DVT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DVT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