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影响因素,提高肠套叠压力整复操作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经我科诊治的21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影像学、临床资料及未能整复的21例的手术病理改变。结果 整复失败21例手术所见:复杂型套叠15例、回结型套叠6例;术后病理改变:肠管坏死2例、器质性肠套叠1例、肠壁严重充血水肿18例。灌肠术中无一例并发穿孔。结论 整复失败与病程长、肠壁严重充血水肿及肠管坏死、患者年龄小、复杂型肠套叠、肠道畸形等有关。X线示套头大、分叶状,压力灌肠时显示“嵌顿征”、“绞窄征”及“弹簧套”等难以整复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b1 (GSRb1)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与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以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GSRb1(30mg·kg-1·d-1).Y型迷宫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突触素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Y型迷宫中错误次数增加,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其海马区突触素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出错次数减少,而海马区突触素免疫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升高.结论:人参皂甙Rb1可增加血管痴呆性大鼠海马区突触素表达,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部逆行复合组织瓣修复拇趾骨外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足背逆行复合组织瓣修复拇趾端缺损23例,皮瓣面积4.0cm×3.5cm~5.5cm×5.0cm。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质地、色泽、感觉。结果术后2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8个月,皮瓣恢复部分感觉,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逆行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拇趾创面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皮瓣厚薄适中,弹性好,色泽与受区一致,利于抗磨、耐压,防止溃疡和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由于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1/3交界处紧贴肱骨表面,外伤撞击或长时间睡眠、昏迷压迫桡神经常引起严重闭合性损伤。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24例桡神经受压闭合性损伤患者其中5例可能在压迫前就存在潜在性桡神经卡压,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了手术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隐神经内踝前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内踝前动脉穿支为旋转点,以隐神经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部位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带隐神经内踝前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3cm×4cm-5cm×8cm,血管蒂长4-6cm,血管蒂旋转部位于内踝上1-3cm。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36个月,皮瓣无皮肤破溃,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基本满意,行走正常,术后1年两点辨别觉为1.0-1.2cm。结论带隐神经内踝前动脉穿支蒂皮瓣切取简便快捷,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切取面积大,逆转距离短,能恢复一定的足踝部感觉,是一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交腿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则采用显微外科游离移植瓣修复方案,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手术一般指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9.3±4.1)d,治疗费用为(1.5±0.3)万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存活率、感觉及两点辨别觉恢复率分别为96.7%、86.7%、90.0%,感染率为3.3%,皮瓣外形恢复满意率为8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游离移植修复术,治疗效果好,患者皮瓣外形、感觉及功能恢复好,感染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VEGF质粒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神经元phosphorylation of methyl-CpG binding protein 2 (P-MeCP2)表达的影响,探讨VEGF促进缺血损伤后神经元新生的可能机制,进一步为VEGF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质粒组(VEGF组)和对照质粒组(vehicle组),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模型,侧脑室给药,免疫印迹、免疫荧光三标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等方法检测P-MeCP2的表达。结果再灌2周VEGF质粒组P-MeCP2、BrdU和NeuN同时表达于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元,而缺血对侧没有找到,VEGF质粒组皮质内P-MeCP2的表达较对照组、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VEGF质粒能促进成年大鼠脑缺血神经元的新生,可能与上调P-MeC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吻合掌侧静脉治疗手指复杂性离断的疗效。方法应用指掌侧静脉重建断指血液循环32例36指,包括行指掌侧静脉端端吻合28指,与指背静脉交叉吻合5指,指掌侧静脉动脉化3指。结果成活33指,成活率为92%;随访3个月~3 a,再植手指饱满,两点分辨觉平均为6.5 mm。结论吻合指掌侧静脉为手指复杂性离断再植提供了重建静脉回流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提高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小隐静脉蒂动脉化游离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上肢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缺损,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其功能,若神经缺损较长,应用神经移植修复已被广泛接受.但随着移植长度的增加,其疗效下降,其中移植神经的血供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1985年顾玉东等[1]首次应用带小隐静脉蒂动脉化的游离腓肠神经移植治疗神经长段缺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