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人群,如果不加以预防,DVT可发生于30%~40%的脑卒中患者,合并严重偏瘫的患者发病率可高达60%~75%[1],50%~60%的DVT患者会出现肺血栓栓塞症(PE),后者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脑卒中后DVT的预防,对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低分子肝素预防因其引起出血等并发症而影响了临床的应用,而抗血栓压力带(TED)因其应用方法简便,无出血等优点已广泛用于脑卒中后DVT的预防.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TED在预防脑卒中后DVT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平  董芸  常莉  李依 《山东医药》2009,49(36):108-109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其中以挤压综合征最常见。现回顾、整理地震致挤压综合征伤员的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UH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阐明树舌灵芝主要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H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鉴定树舌灵芝的主要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平台对鉴定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对核心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8.0绘制关联网络图,同时通过分子对接评价树舌灵芝核心成分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及3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蛋白的结合作用。结果该研究从树舌灵芝中鉴定化合物62个;30个活性化合物主要作用在IL-6、PTGS2和MAPK1等32个核心靶点,通过PI3K/Akt、TNF及肺结核等多条与肺损伤保护相关通路,发挥防治COVID-19的作用;分子对接显示小白菊内酯、1,4-二羟基-2-萘甲酸和瑞香素等核心成分与ACE2及3种SARS-CoV-2蛋白的亲和作用较好。结论该研究初步阐明树舌灵芝的化学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为筛选树舌灵芝防治COVID-19的药效成分及深入阐明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评估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32例心肺复苏后72 h仍然昏迷的患者,行BIS监测,并行格拉斯哥评分(GCS)及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将BIS值与GCS评分、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患者分为2组:预后良好组(n=7);预后不良组(n=25),比较两组的BIS值、GCS评分、APACHEⅡ评分.计算BIS的曲线下面积及对预后判断的截点.结果 本组患者30 d存活率31.25%.BIS值与GC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07,P=0.000);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BIS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BIS曲线下面积为0.943,当BIS≤60时,其预测心肺复苏后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结论 BIS监测可作为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评估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依 《浙江临床医学》2002,4(4):315-315
脑出血传统外科开颅手术 ,创伤大 ,止血困难 ,高龄病人难以承受。而微创清除术 ,创伤小 ,疗效显著且安全 ,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及病残率。其基本原理是应用穿刺针穿刺血肿代替开颅手术吸取血肿 ,并将针留在血肿中 ,将血肿溶化成流体后 ,经穿刺针排出颅外 ,达到治疗目的。我院神经内科自1998年12月~2001年1月 ,应用YZ -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8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 ,女11例。年龄46~76岁 ,平均58.6岁。19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 ,入院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几种血液肿瘤患者中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变化,以探究NK细胞功能状态。方法:收集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38例,其中IgG-k型18例、IgG-λ型10例、IgA-k型4例、IgA-λ型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27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8例、边缘区淋巴瘤3例、滤泡性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CML)患者10例;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NK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及活化性受体(CD69、NKG2D)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M、NHL患者外周血NK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ML患者NK细胞占有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MM、NHL及CML患者的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CD69、NKG2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MM、NHL及CML患者间受体(PD-1、CD69、NKG2D)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M、NHL及CML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CD69、NKG2D)水平明显降低,抑制性受体(如PD-1)表达明显增高,提示NK细胞功能耗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和静脉推注呋噻米(速尿)对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当日即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静脉输注(成人通常为1000~2000ml),次日开始逐渐减少其用量;在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的同时静脉推注呋噻米,力求作到出入量基本平衡。结果应用6%羟乙基淀粉和呋噻米1~3天后,血容量恢复正常;99例患者痊愈后的血细胞压积(Hct)为33.6±5.7,显著低于入院时的41.6±6.9(t=13.359,P〈0.05);血浆白蛋白浓度为(33.2±7.8)g/L,与入院时(36.3±8.2)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019,P〉0.05);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仅5%,全身并发症发生率6%,胰腺手术率4%。结论静脉注射6%羟乙基淀粉130/0.4和呋噻米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转归,血浆外渗是急性胰腺炎的中心事件和治疗重点。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护理。对23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外,增加双下肢被动运动、按摩及穿弹力袜,重视健康教育及疾病观察,加强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经预防护理,236例中6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仅2.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