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一氧化氮体外诱导颈椎椎间盘软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O对体外培养的兔颈椎间盘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NO供体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SNAP)诱导培养的兔颈椎间盘软骨细胞,在6,12,20h后取样检测,利用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ATP含量分析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NAP500μmol/L可诱导软骨细胞凋亡。椎间盘软骨细胞经SNAP处理后随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细胞内ATP含量均明显下降。NOS抑制剂L-NMMA可有效防止细胞凋亡。结论SNAP可诱导体外培养的椎间盘软骨细胞凋亡,与软骨细胞凋亡之间存在时间和剂量效应现象,影响细胞的氧代谢和呼吸链功能。  相似文献   
2.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而难治的髋部损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虽然内固定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一,如何提高治疗水平,关键 在于早期正确处理。我们应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早期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为1997-07~2000-08我院骨科急诊入院的新鲜股骨骨折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50~76岁,平均62.5岁。按Garden分型:Ⅱ型10例,Ⅲ型7例,Ⅳ型3例。骨折原因:车祸9例,跌伤11例,其中10例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心电图异常8例,其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5例;窦性心律不齐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克氏针加喙锁固定和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6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疗效,其中有31例患者采用克氏针加喙锁惰性线固定,另外35例患者用锁骨钩钢板进行固定。随访平均14.3个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取出内固定前后疼痛评分,伤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克氏针加喙锁惰性线固定组在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拆除内固定后疼痛评分上与钩钢板组相近(P>0.05),在Constant&Murley评分,取出内固定前疼痛评分,伤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方面皆优于钩钢板组(P<0.05)。结论克氏针固定肩锁关节加喙锁惰性线固定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临床中较为常见.多见为急性肩关节脱位造成。以往手术切开多采用松质骨螺钉、克氏针及张力带等内固定。自2006-08以来我院对16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并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伴椎体后缘骨软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V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 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37~65岁,平均49.2岁。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累及T12L1节段5例、L1,2节段2例、L2,3节段3例。4例患者为单纯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6例患者合并黄韧带增生、骨化致椎管狭窄或后凸畸形,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或矫形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在胸腔镜辅助下能清晰显露并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和骨化物,脊髓、神经根和硬膜囊得到充分减压。手术时间(115.4±23.8)min(范围70~180 min);术中失血量(122.6±21.3)ml(范围40~310 ml)。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2±1.9)分降至(1.8±1.1)分,ODI由术前64.3%±13.9%降至16.3%±5.1%,椎间隙前缘高度由术前(7.8±1.5)mm改善至(11.9±2.3)mm,椎间隙后缘高度由术前(4.5±1.1)mm改善至(7.4±1.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9例、良1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可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能够充分显露、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及骨化物,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理想的模拟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实验模型。方法经颈前路于C5椎体植入钛质螺钉,通过螺钉的缓慢拧入产生对颈脊髓的慢性压迫。后方经C5、6椎间孔插入导管球囊,膨胀后形成急性后路压迫。结果通过对羊行为学、影像学、组织学观察,羊颈脊髓损伤模型符合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病理改变的特点。结论该造模方法是一种简便,理想及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植骨后使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下肢管状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自2008—10~2010—03植骨后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骨不连患者15例,对其骨不连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5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疗效满意。结论:LCP接骨板因其先进的设计,具有固定牢固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植骨后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能有效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不连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监测大鼠脊髓损伤后其形态学和LIMK1、GFAP蛋白表达水平的动态改变,对脊髓损伤后LIMKL1是否参与胶质瘢痕的形成及调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Wistar成年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伤组和SCI组,SCI组采用改良Allen’s致伤装置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后1、2、3、4周取材,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期脊髓的病理变化及LIMK1、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 SCI组死亡率33%,BBB评分示SCI组术后2周后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恢复(P<0.01)。LIMK1、GFAP的免疫组化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两者蛋白水平表达均于伤后1周增高。GFAP表达于3周达峰值,4周时开始下降;LIMK1在伤后1周时出现峰值,2周开始波动下降,3周时达峰值,4周开始下降。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LIMK1和GFAP表达密切相关,结合LIMK1蛋白表达谱,提示LIMK1通路参与胶质瘢痕的形成和调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肋膈隐窝外入路在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该入路行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手术 31 例, 男 22 例, 女 9 例, 年龄 22~58 岁, 平均 (41±12) 岁, 包括 T12 爆裂型骨折 12 例, L1 爆裂型骨折 15 例, T12L1 椎间盘突出 4 例。侧卧位下以伤椎为中心沿 11 肋行长约 12 cm 小切口, 切除部分第 11 肋骨, 辨认胸膜转折, 其中 26 例胸膜转折低于第 11 肋骨床, 分离保护第 11 肋间血管和神经, 在其深面分离至 12 肋骨上缘内面;在胸膜转折远侧切开胸内筋膜进入肋膈隐窝外间隙, 将胸膜囊推向近侧显露膈肌上面; 同时分离膈下腹膜外间隙,切断膈肌在第 11、 12 肋骨的止点和弓状韧带, 显露椎体侧方。结果 肋膈隐窝胸膜囊较松弛, 与胸壁和膈肌的胸内筋膜之间存在自然间隙, 有疏松组织, 胸膜外间隙容易分离; 31 例均能顺利、 充分地显露 T11~L2 椎体侧方。4 例术中出现胸膜撕裂, 立即修补后仍行胸膜外显露, 均未进入胸腔。手术固定融合节段 T11~L2。术后 3 例有肋间神经疼痛症状, 保守治疗后均明显好转。结论 小切口肋膈隐窝外入路容易分离胸膜外间隙, 在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手术中可避免开胸对胸腔的干扰, 在达到充分显露的基础上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侧路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骨软骨病的手术策略。方法 2012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科采用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骨软骨患者82例,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14~65岁,平均39.2岁。手术涉及T_(12)~L_1节段2例(2.4%),L_(1~2)节段1例(1.2%)、L_(3~4)节段7例(8.5%)、L_(4~5)节段52例(63.4%)、L_5~S_1节段20例(24.3%)。术前、术后随访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肢)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PTED术中因疼痛和显露困难转可动式椎间盘镜手术2例,发生出口神经根损伤1例。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7.88±1.20)分下降至(0.70±0.83)分,ODI由术前(46.00±11.71)分下降至(4.80±5.9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疗效评定优36例、良39例、可7例,优良率91.46%(75/82)。结论 PETD适用于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骨软骨患者,良好的疗效说明其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手术不必追求完全切除骨化物,应围绕着"神经充分减压"这个中心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