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题释义:杜仲:杜仲是中国传统的中药药材,其具有增加机体免疫性、强身健骨的疗效,研究表明杜仲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并且可以促进骨组织的愈合。近年来对于杜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杜仲醇:是杜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可以增强关节炎大鼠骨组织的强度,并且具有降血压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能力。 背景:目前关于杜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治疗骨关节炎能增强骨组织的愈合能力,但是关于杜仲对根尖周炎骨破坏的修复作用尚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杜仲醇提取物对根尖周炎大鼠组织蛋白酶K的影响。 方法:选取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根尖周炎组20只及对照组4只,根尖周炎组于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后建立根尖周炎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饲养4周后,取根尖周炎组及对照组各4只拍摄MICRO-CT,计算根尖周炎骨破坏量,确认大鼠根尖周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饲养第5周,将剩余16只根尖周炎大鼠随机分为杜仲醇提取物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每天灌胃杜仲醇提取物5 mL/kg或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每组取4只大鼠拍摄MICRO-CT,分析杜仲醇提取物对根尖周骨组织的修复能力,另外取4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右下颌第一磨牙牙槽骨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MICRO-CT结果显示,对照组骨吸收体积为(0.223±0.009) mm3,根尖周炎组骨吸收体积为(0.945±0.037) mm3,两组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说明大鼠根尖周炎模型构建成功;②灌胃4周后,MICRO-CT结果显示杜仲醇提取物组骨吸收体积较灌胃前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灌胃4周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杜仲醇提取物根尖周炎骨破坏标志因子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较灌胃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杜仲醇提取物可以抑制骨破坏标志因子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并且可以促进大鼠根尖周炎骨组织的愈合。 ORCID: 0000-0001-5450-7016(吴大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4%,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76,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分别为(4.51±1.27)μg/ml、(7.28±2.43)μg/ml,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9±1.05)μg/ml、(5.77±2.09)μg/ml,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脂联素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t=2.6849,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分别为(0.65±0.31)ng/ml、(0.29±0.12)ng/ml,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0.60±0.27)ng/ml、(0.43±0.19)ng/ml,两组治疗后肝细胞生长因子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t=2.653 8,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以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脂联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背景:根管预备过程中所产生的牙本质碎屑及冲洗液有可能被带到牙根尖周围,造成严重的术后疼痛并延缓根尖组织愈合过程。研究表明,采用机用镍钛器械主进行根管预备时的根尖碎屑产生量明显低于手用器械。目的:比较临床上常用的3种机动镍钛旋转式器械ProT aper、Pro File及K3和手动不锈钢器械K-file在根管预备时,推出根尖孔的牙本质碎屑量和冲洗液渗出量。方法:选取40颗单根管人离体牙,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用镍钛旋转器械ProT aper、ProF ile、K3及手动不锈钢器械K-file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后每颗样本牙用等量的冲洗液冲洗根管,收集预备过程中从根尖孔推出的碎屑和液体,电子秤测得推出根尖孔的液体和碎屑的质量。结果与结论:K-file组所产生的根尖推出碎屑量及冲洗液渗出量最多,多于镍钛旋转器械3组(P<0.05);K3组根尖推出碎屑量最少,但3种机动镍钛器械根尖推出碎屑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K3组冲洗液渗出量明显少于ProT aper及Pro File组(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K-file组所产生的冲洗液渗出量与根尖推出碎屑量呈正相关(P<0.05),机用镍钛器械3组中冲洗液与根尖推出碎屑量无明显相关性。说明在临床上进行根管预备时尽量选用机用镍钛器械。  相似文献   
5.
史春  刘修铎  应坚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407-2408
目的:探讨倍频53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在患者不适合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治疗急性发作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患者13例13眼应用4g/L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后立即行倍频532nm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术前及术后15,30,60min测量眼压。

结果:患者眼压:虹膜成形术前平均60.6±8.8mmHg(1kPa=7.5mmHg),术后15min下降至平均37.4±7.3mmHg,术后30min平均26.2±6.6mmHg,术后60min平均17.1±5.3mmHg。所有患眼角膜水肿全部消退,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倍频53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发作期PACG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课题组之前的实验结果提示纳米银具有强有力的杀菌作用,本实验将探讨纳米银的体外生物安全性。方法:将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与0.1%、0.5%、1.0%、1.5%和2%的纳米银-PLGA载体共同培养一定的时间,利用MTT法检测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在骨向诱导培养基条件下分析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PLGA组未出现明显减少,各组间也无明显差异。在骨向诱导培养条件下,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表现出一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且该活性未收到各浓度纳米银的影响。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20~40nm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 OCT 检查比较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眼与非弱视眼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地形图参数的差异,研究弱视眼视盘参数的特征。
  方法:选取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34例34眼,利用Cirrus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视盘地形图参数,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结果:弱视眼视盘周围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各区域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健侧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视盘地形图各参数中弱视眼的视盘面积较健侧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054,P=0.0263),且弱视眼的视盘面积与视盘鼻侧 RNFL 厚度及盘沿面积呈正相关(r =0.7592、0.7501,P=0.0289、0.0321)。
  结论: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盘参数与非弱视眼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28例的临床资料,调查产妇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对切口部位的分泌物进行培养与鉴定,分析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行药敏试验;收集产妇的年龄、血红蛋白、妊娠并发症、医源性操作情况、是否初产妇、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828例剖宫产产妇术后有51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16%;51例感染产妇共检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56.16%、革兰阳性菌29株占39.73%、其他3株占4.11%;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较为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莫西沙星及万古霉素较敏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合并妊娠并发症、手术时间过长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均对常规使用的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避免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临床上应该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有创护理操作中注意无菌操作,积极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常规手术失败后的难治性青光眼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11眼)曾按常规手术失败的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手术,术中联合羊膜移植。结果:术后6个月,眼压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常规手术失败的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耐药因素,为临床治疗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医院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487例,对产妇切口感染部位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洁,用无菌棉签拭子采集产妇切口深部的分泌物,将收集到的标本立即送检进行接种,对于细菌阳性的再经分纯后做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87例产妇中发生切口感染49例,感染率为10.1%;49例感染产妇的送检标本中阳性32例,阳性率65.3%,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占60.4%,革兰阴性菌15株占31.3%,真菌4株占8.3%;从药敏结果显示,链球菌属对青霉素高度敏感,阴道加德纳菌对氨苄西林和甲硝唑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6.7%,83.3%;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和二路普雷沃菌均对庆大霉素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7个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后,其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操作者的缝合技术、孕妇产程时间过长以及相关卫生、产前教育缺乏等是导致自然分娩会阴切开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其中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及孕妇产程是自然分娩会阴切开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但真菌感染的情况有所上升,需要高度重视;同时切口感染与多因素有关,需要采取相关针对性的措施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以及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其合理、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或局部处理,促进患者切口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