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观察组60例患者(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NIDDM23例)和对照组18例正常人体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进行检测,并回归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冠心病合并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内皮功能失调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痛合并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并发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NIDDM)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例组CHD并发NIDDM患者24例,CHD患者32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D-D im er)、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同时分析Fbg与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CHD并发NIDDM患者血浆D-D im er、Fbg水平显著高于CH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P<0.05或P<0.01),并且CHD患者也显著高于对照者(P<0.05);冠脉病变严重者血浆Fbg含量显著高于冠脉病变较轻患者(P<0.01)。结论CHD并发NIDDM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10例年龄在28~80岁的被观察者进行了颅外段颈动脉检测,其中脑卒中患者210例,健康对照组200例.结果 脑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膜较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观察脑卒中患者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对早期预防和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构建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特异性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对血管内皮细胞(EC)中VDR基因的沉默作用,为进一步探讨VDR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小鼠VDR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并测序,进行人EC/鼠EC的培养,进行siRNA转染试验,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效率,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针对VDR基因的4个不同位点,设计、构建了4个siRNA干扰载体,经测序,序列全部正确。成功完成了人EC/鼠EC的培养及转染,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转染的重组质粒在EC内出现不同的转染效率,1号质粒的转染效率约为65%,2号质粒的转染效率约为50%,3、4号质粒的转染效率比较低。取转染效率较高的1、2号质粒做进一步转染干预,转染72h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EC/鼠EC内VDR蛋白质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2号质粒在人EC中对VDR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在鼠EC中则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1号质粒抑制效果最为明显,目的蛋白IOD/内参蛋白IOD比值发现两干扰组在人EC中对VDR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在鼠EC中则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1号干扰质粒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率达到了70%。结论成功完成了人EC/鼠EC的培养、转染及转染干预,并行Western blot鉴定,发现抑制效率明显的为鼠EC 1号质粒组。表明针对鼠VDR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有很强的特异性,并且对VDR基因干扰的位点不同表现的抑制效应不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活动的快节奏,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并且以青年人上升为高。本文对1999年~2002年来急诊科就诊的25例年龄在30岁~49岁之间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旨在引起临床重视,开展卫生宣教活动,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并 2型糖尿病 (NIDDM)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 (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对 2 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2 8例UAP并NIDDM患者以及2 0例正常人体内PTS分子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进行系列检测。结果 :CHD患者尤其是并NIDDM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PTS分子标志物变化 ,并且以并糖尿病 (DM)微血管病变者或伴有心脏事件发生者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 ,这些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脏事件发生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 14 0、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尤其密切 ,并且后者变化与内皮功能失调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结论 :CHD尤其是并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PTS分子标志物变化 ,这种变化在DM微血管病变者尤其明显 ,并与心脏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其产生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住院诊断为冠心病患者68例,按采血前后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有冠脉事件组(n=31)和无冠脉事件组(n=37)。另有20例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健康人做为对照组。观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集试验(PAgT)、血小板糖蛋白(GP)Ⅰa、Ⅱb、Ⅲa、血浆仅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57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测定其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代谢综合征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单纯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同时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血清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相关。结论血清游离脂肪酸可能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发展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作者观察冠心病(CAG)及(或)CAD并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其冠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并追踪观察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