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县域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及运行现状,挖掘影响分级医疗的不利因素,提出推进对策.方法 抽样调查全国11个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县域内医疗资源和服务量的布局、患者就诊流向、医药费用及医保支出等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现况进行剖析.结果 县域分级医疗体系基本构建,但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待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服务能力不高,医保控费效果不显著,群众就医理念待更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运行状况不佳.结论 实现分级医疗应从优化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结构着手,优化县域资源配置,制订双向转诊标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构建高效运转的县域分级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新医改背景调查陕西省某市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住院患者对就医环境的满意度,为医院医疗环境的改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随机对250名在某市5所试点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当面式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x2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对医院环境的总满意度均分为3.69分,影响患者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病房人数,其次是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结论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推进,患者对医院环境满意度评价尚可,但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3.
4.
患者满意度不仅是衡量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媒介,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1].本研究选择我国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医院的住院患者为样本,对其满意度和认知程度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明确"以病人为中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路径,并提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归纳总结现行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分别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以基本医疗服务、二级医疗服务、三级医疗服务为常见的分层标准,认为构建分级医疗,应以基层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明确体系内部各级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功能定位以保障服务的连续性和非重叠性。  相似文献   
6.
从从社会分工论的角度出发,探索社会分工论对我国分级医疗建设的贡献与应用,并进一步明确分级医疗的概念和建设基本理念.构建我国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应从合理定位和分工协作角度出发,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由市场规模和需求决定分工,分工的实现程度与各生产环节的连续性和互补性息息相关,并且只有实现分工,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才会走向产业集群或是整合.  相似文献   
7.
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来,在各领域都有所探索并形成初步的改革思路。但是,在改革中仍有不少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诸如:改革的多元顶层设计思路、补偿机制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重、医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未能协同进行、调动和保障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机制亟待完善、医疗服务定价无法体现医疗服务价值、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医保基金的使用等。建议下一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应在多元化、多层次的顶层设计指导下。坚持公益性与医院经营效益相结合,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要从创新人力资本管理机制、完善破除“以药补医”后的补偿机制和配套措施、推进法人治理和政事分开、加强医保基金对居民医疗需求的引导、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向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转诊患者对上下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转诊服务的认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明确“患者角度”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与优化分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议.方法 分别在东、中、西地区选择有转诊经验的患者为样本,收集其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就诊行为、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满意度情况及其评价等信息,运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Ordinal Logistic进行分析.结果 82.7%的患者赞成疾病首诊应在基层医疗机构,但缺乏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在患者看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水平和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是影响其择医的主要因素.患者对医疗机构间转诊制度满意程度受地区、患者年龄、就医方便程度、转诊过程的方便程度等因素影响.结论 患者对于分级医疗的认识存在误区,且对基层医疗机构明显缺乏信任感,应从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引导和健康教育、梯度化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优化分级医疗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从2011年至2012年,被调查医院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整体变化不显著,联合用药情况仍普遍存在。且医院的规模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 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以及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等管理措施,从本质上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