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HBsA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BsAg重组腺病毒Ad—S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诱导HBV转基因(Tg)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及其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Tg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扩增为DC,转染Ad—S或被HBsAg蛋白冲击后,与pcDNA3.1(+)-S质粒分别免疫Tg鼠,用流式细胞术、乳酸脱氢酶释放法、酶联免疫分析(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别检测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血清HBsAg,抗-HBs、HBVDNA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肝脏组织学及HBsAg和HBcAg表达。结果免疫后1~2周,DC/Ad-S比DC/HBsAg和pcDNA3.1(+)-S诱导rrc分泌干扰素7(IFN-g)和特异性CTL均显著增强,而DC/HBsAg组CTL较pcDNA3.1(+)-S组增强(P〈0.05);DC/HBsAg免疫后1、2、4周CTL迅速减弱,DC/Ad-S在1、2周CTL差异不明显,但至4周时明显减弱。免疫后1~4周,对Tg鼠血清HBsAg、HBVDNA及肝组织HBc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为DC/Ad-S免疫,其次为DC/HBsAg,显著强于pcDNA3.1(+)-S(P〈0.05或P〈0.01)。肝脏组织学、血清抗-HBs和ALT水平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S转染的DC比HBsAg冲击的DC和DNA疫苗诱导更强的Tcl和CTL应答,能较迅速抑制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HBVDNA和肝脏HBcAg和HBsAg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浙江一起宗教大型集会活动导致的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聚集、暴发流行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控制其传播。方法 收集浙江2020年1-2月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发病中21例肺炎病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1例患者均为中老年女性,年龄(58.94±7.45)岁,10例(47.6%)有基础疾病,仅有1例患者被诊断为重症病例,其余均为轻症,期间没有患者死亡。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19(90.5%)],咳嗽[15(71.4%)],咳痰[9(42.8%)],少见症状包括乏力[1(4.7%)]、腹泻[1( 4.7%)]及头疼[1(4.7%)],从接触到疾病发作的中位时间为7(3~11.5)天。入院时57.14%(12/21)的患者白蛋白减少, 42.85%(9/21)的患者钠离子减少,38.09%(8/21)的患者尿素氮降低,28.57%(6/21)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及各14.28%(3/21)的患者钾离子、白细胞减少,另外,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乳酸脱氢酶、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分别占61.90%(13/21)、61.90%(13/21)、33.33%(7/21)、23.80%(5/21). 所有患者入院时肺部CT检查均有异常改变,影像学多表现为以磨玻璃/斑片样改变为主的双侧肺部感染。结论 本起聚集性病例起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群体聚集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扩散,且新型冠状病毒老年人更加易感,非常时期应限制大型集会,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接触,有助于疾病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诊治的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两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G及TBIL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BV-DNA、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与鸭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DHBV P)特异性结合的模拟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将重组质粒转染原代培养鸭肝细胞研究模拟肽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噬菌体肽库中筛选出来的能特异性结合DHBV P的模拟肽基因为模板,扩增模拟肽基因片段,并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模拟肽基因(pEGFP-N1-M)。结果:经鉴定,目的基因片段以正确的方向插入载体pEGFP-N1中,序列正确,对码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L-18、IL-10、sIL-2R、TNF-α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例正常人、24例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27例慢性丙肝患者(包括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丙肝病毒携带者组(P<0.05),且其值与谷丙转氨酶(GPT)呈显著正相关;经干扰素治疗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HCV-RNA未阴转组治疗前血清中sIL-2R、IL-10水平明显高于HCV-RNA阴转组(P<0.05)。结论 上述细胞因子共同参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并可用于评价干扰素对于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且sIL-2、IL-10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合并糖尿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从而确定糖尿病是否是COVID-19疾病进展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浙江省2020年1月17日—2月7日确诊为COVID-19的856例住院病例,其中64例合并糖尿病,对合并糖尿病及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治疗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收集的64例糖尿病患者年龄(58.1±11.2)岁,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01),起病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89.1%)、咳嗽(71.9%)、咳痰(39.1%)及乏力(25.0%),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肌肉酸痛(P=0.047)。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中与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P<0.05),重症病例的比例也更高,且更容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0.01)。在调整了吸烟和性别因素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到达复合终点(包括因病情进展进入ICU、休克、机械通气及死亡)风险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危险比(HR)为3.50,95%置信区间(CI)为1.51~8.11。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年龄大,重症病例比例高且更容易导致严重不良结局,应该将糖尿病视为COVID-19疾病进展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9.
基于悬浮芯片技术的56种病原微生物的高通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高通量、快速、可靠、经济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平台。方法:设计和合成针对56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探针和阳性对照,采用悬浮芯片技术,对56种病原微生物的阳性标准品进行检测。结果:56种标准品的检测值显著高于阴性对照,各病原微生物的阳性标准品和各探针之间无交叉反应。结论:建立了高通量、快速、可靠、经济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平台,为突发传染病的病原体诊断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或拉米夫定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年的疗效.方法 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接受初始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抗病毒治疗,为初始联合组;55例接受拉米夫定(LAM)单药抗病毒治疗,为LAM单药组每1~3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HBV 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的超声或CT检查,分别在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时比较疗效.组间均数比较用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时采用Pearson双侧t检验.结果 初始联合组45例治疗12个月时血清HBV DNA阴转率为51.1%(23/45),而40例LAM单药组HBV DNA阴转率为47.5%(19/40);至24个月时,初始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达86.7%(39/45),LAM单药组为60.0%(24/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联合组治疗2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3.5%(10/23),LAM单药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0.0%(6/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在初始联合组治疗12个月时为71.1%(32/45),LAM单药组为65.0%(26/40),至24个月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8.9%(40/45)和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联合组在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时,分别有4.4%(2/45)和6.7%(3/45)发生病毒学突破,但均未检测到病毒学变异,LAM单药组在12个月和24个月时分别有22.5%(9/40)和37.5%(15/40)发生病毒学突破,并分别有17.5%(7/40)和32.5%(13/40)的患者中检测到病毒学变异,均较联合治疗组高(P<0.05).初始联合治疗更能改善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亦有更明显下降.随访24个月,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累计死亡或肝移植率为16.7%,LAM单药组累计死亡或肝移植发生率为20.0%.两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结论 LAM与ADV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更明显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Lamivudine (LAM) monotherapy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ADV) for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for 2 years.Methods A total of 115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were erolled in this study,among 6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M combined with ADV and 55 were treated with LAM.The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s,HBV DNA,HBV-M,AFP,Ultrasond or CT scan of liver were tested every l-3months.the treatment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month 12 and 24.Results By month 12,the HBVDNA negative rates of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and LAM monotherapy group were 51.1% (45 cases) and 47.5% (40 cases) respectively,by month 24 the rates were 86.7% and 60.0% respectively.By month 24 the HBeAg negative rates of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and LAM monotherapy group were 43.5% and 30.0%respectively,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therapy groups (P < 0.05).By month 24,the ALT normalization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88.9% and 72.5% respectively.Viral breakthrough happened in 2 cases (4.4%) by month 12 and 3 cases (6.7%) by month 24 in LAM and ADV combination group,but no viral resistance observed.Viral breakthrough happened in 9 cases (22.5%) by month 12 and 15 cases (37.5%)by month 24 in LAM monotherapy group with viral resistance observed in 7 cases (17.5%) by month 12 and 13 cases (32.5) by month 24.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Improvement of liver function was more obviously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The accumulative total mortality 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rate were 16.7% and 20.0% respectively in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and LAM monotheapy group.No renal dysfunction observed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 LAM combined with ADV is better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s compared to LAM mono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