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JH含氯复方消毒剂性能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JH含氯复方消毒剂为含三氯异氰尿酸与溴氯海因的片剂,含有效氯471g/kg。为了解其性能,进行了载体定量杀灭微生物试验、54℃存放稳定性试验、金属腐蚀试验。结果,以该剂含有效氯100mg/t溶液对布片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作用10min,以其含有效氯750 mg/L溶液对布片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20min,杀灭率均达100%;以其含有效氯1500mg/L溶液作用20min,能将不锈钢片表面HBsAg破坏。小牛血清对其杀菌效果有一定影响。以其含有效氯1500mg/L溶液浸泡72h,不锈钢、铜、铝和碳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016、0.1980、0.6345、1.7843mm/a。该片剂置54℃存放14d,有效氯含量下降率为0.85%。该剂有一定杀灭微生物效果,性质较稳定,对多数金属有一定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北省农村人群肠道蠕虫的感染现状,为今后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6个县15个1990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签点,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于2002年进行人体肠道蠕虫感染状况的调查。结果15个调查点粪检7316人,共检出5种肠道蠕虫虫卵,其中蛔虫感染117例,感染率1.60%;鞭虫感染7例,感染率0.10%;钩虫感染4例,感染率0.05%;东方毛圆线虫感染3例,感染率0.04%;粪便检出蛲虫卵4例。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683名12岁以下儿童,检出蛲虫感染134例,感染率19,62%。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与第一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相比,蛔虫感染率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94.97%,鞭虫和钩虫也有较大幅度下降,但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仍为19.62%,仅下降了26.43%,说明目前河北省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仍然比较严重,今后应加强儿童的蛲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河北省人群蛔虫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今后蛔虫感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照2002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方案>抽样和确定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便检查虫卵,虫卵阳性作为病例,同时按1:1配对,选出对照者,采_用全国"寄调"<土源性线虫感染病例对照调查表>问卷调查,对可疑致病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与蛔虫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除了人均年收入、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吃洗净的瓜果和落地食物不洗就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7个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和吃洗净的瓜果有保护作用(OR值分别为1.546、1.475和1.883),人均年收入和落地食物不洗就捡食具有危险作用(OR值分别为0.476和0.638).经多因素分析,最终被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人均年收入、吃洗净的瓜果和落地食物不洗就捡食. [结论]河北省人群蛔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卫生习惯,经济收入低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一起疑似白喉疫情的调查处理过程。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和查阅文献,综合判定结果。结果病例排除白喉诊断,认定为溶血隐秘杆菌感染造成的化脓性中毒性扁桃体炎。结论本次疫情调查处理较规范,值得以后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省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预测流脑的发病趋势,为流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并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开展监测工作,统一采用ELISA方法测定健康人群血清中A群、C群流脑IgG抗体含量。结果:全省2006年-2008年8个年龄组共检测1934人,流脑A群IgG抗体阳性率为83.87%(1622/1934),阳性抗体含量中位数为10.76μg/ml;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0.87,P<0.05);流脑C群IgG抗体阳性率72.96%(1411/1934),阳性抗体含量中位数为4.85μg/ml,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3.16,P<0.05)。男女之间A、C群IgG抗体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北省健康人群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出现A群或C群流脑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及时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预防控制流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病人、宿主和媒介标本的病原学分析,阐明河北省恙病疫源地。方法:采集疫源地内病人血标本、鼠和恙螨标本,采用昆明种小白鼠传代分离法,脏器涂片Giemsa染色和脏器速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镜检恙虫颊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Rt),用PCR方法检测Rt核酸,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性血清抗体和血清学分型。结果:捕捉鼠肝脾肿大率67.7%,血清抗体阳性率22.0%。96.9%的捕捉鼠肝脾酝酿、88.9%的病人血标本及小板纤恙螨标本引起实验鼠发病和死亡,实验鼠发病症状和体征符合恙虫病的感染,实验鼠脏器涂片和速冻切片均镜检到Rt,PCR方法检测到Rt核酸,病人血清分型为RtGilliam型。结论:从病原学进一步证实了河北省恙虫病病源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当前我省人体重要寄生虫中蛔虫的流行特征,为今后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蛔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02年选择了6个中签县15个调查点,对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中蛔虫虫卵。结果:调查了7316人,检出蛔虫感染者117例,感染率为1.60%。蛔虫感染呈全省广泛性分布,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69,P〈0.005),丰宁县感染率最高为4.60%;以10岁以下儿童感染较为严重,感染率为2.24%;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2,P〈0.05),学龄前儿童最高,感染率咒2.07%;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由于感染率最高的丰宁县满族人口占98.60%,致使调查的医族分布,以满族感染率最高。蛔虫感染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结论:该省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群中蛔虫感染率较高,应作为今后蛔虫病防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建国初期,河北省疟疾年发病率在19.88/10万~74.51/10万之间,60年代和70年代曾有两次疟疾暴发,发病率分别高达368.38/10万和493.3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河北南部的部分地区。经过三十多年有组织大规模的抗疟行动,疟疾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1987年后,全省疟疾病例报告数基本在几例至几十例之间。自2010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完成各项工作指标,达到消除疟疾目标要求。按照行动计划分类要求,当时全省172个县(市、区)全部为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报告全省疟疾病例273例,经证实全部为境外输入疟疾病例,未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于2014年各设区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局)组织完成对所辖县(市、区)消除疟疾县级考核,2015年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完成对所辖设区市的消除疟疾市级评估。在《行动计划》实施中,河北省成安县和任县消除疟疾国家试点县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消除疟疾工作意义重大,引领全省消除疟疾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于2015年11月,通过国家卫计委和质检总局联合开展的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河北省消除疟疾工作完成情况,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今后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监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调查河北省既往是否曾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感染疑似病例 ,了解动物带菌和市售食品、饮水的污染情况。选取市级以上医院 ,查阅 1998年 1月 1日至 1999年 12月 31日的住院病案 ,对有腹泻史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填写个案调查表。采集各种动物粪便、市售食品和饮水标本 ,接种山梨醇 -麦康凯培养基 ,可疑菌落转种三糖铁培养基 ,之后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结果表明 ,全省共发现 41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感染疑似病例 ,分布于 8个市 ,发病时间无严格季节性。男性 2 9例 ,女性 12例 ;年龄最小者 8天 ,最大者 78岁 ;农民所占比例最大 ,占 68.3%。全省采集十几种动物粪便标本共计 2 0 6 0份 ,从牛粪 (75 1份 )中分离到 2株O15 7∶H7;采集五类市售食品共 35 2 3份 ,从生猪肉 (36 6份 )中分离到 2株O15 7∶H7;采集的饮水标本未分离到O15 7∶H7。因此证实河北省存在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感染爆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河北省1989-1992年和2002-2004年两次人体蛔虫感染情况调查进行分析比较,掌握目前流行动态。方法按照全国人体寄生虫调查实施细则进行抽样调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蛔虫卵。将两次调查的居民蛔虫感染率,分别以地区分布、经济状况、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第1次调查相比,第2次调查人群蛔虫感染率由31.84%(20951/65803)降至1.60%(117/7316)。各组人群蛔虫感染率均显著下降,女性下降幅度高于男性;冀西丘陵片区感染率下降99.45%;不同经济收入地区,蛔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x2=17.47,P<0.01),经济收入高的地区感染率最低,下降幅度最大;15岁以下年龄组感染率较高。结论河北省人群蛔虫感染率较10年前显著下降;在一些经济水平落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群蛔虫感染率仍较高,今后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蛔虫感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