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在高龄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PEJ的高龄病人,年龄为75~97(83.1±6.9)岁.观察病人术前1d与术后3个月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病人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共4例.术后3个月病人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较术前1d显著增高,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对高龄病人行PEJ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1] 。继发感染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以往较为重视细菌感染 ,在各项治疗措施越来越多样化后 ,真菌逐渐成为继发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且是导致肝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12 0例各型重型肝炎的感染现状及原因进行回顾 ,并提出了预防控制感染的措施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1995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 ,共 12 0例 (男 93例 ,女 2 7例 ) ,年龄 31~ 4 9岁 ,平均( 39.0± 4 .7)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19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2 2例 ,慢性重型肝炎 79例 ,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是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及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1].尚未发生转移的间质瘤,目前认为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随着腹腔镜外科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开展已日渐普及,但对于体积较小的病灶,术中定位及切除范围的确定仍存在一定困难.我们近期应用胃镜联合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两例胃间质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性,45岁.因嗳气4个月余于2010年7月20日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大弯侧见一1.5 cm×1.5 cm黏膜下隆起;胃镜超声示病灶处呈低回声,内部不均匀,边界清楚,起源于黏膜下层,大小约1.2 cm×1.5 cm.结合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拟诊断为胃间质瘤.例2男性,71岁.因进食后上腹部饱胀3个月于2010年9月27日入院.胃镜检查示贲门下小弯侧见一约2.5 cm×3.0 cm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胃镜超声示病灶呈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起源于固有肌层,大小约2.5 cm×3.0 cm.结合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拟诊断为胃间质瘤.  相似文献   
4.
戊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肝 )为肠道传播的肝炎 ,本病绝大多数呈急性自限性 ,不发展为慢性肝炎 ,少数呈重型或亚重型肝炎。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部分散发性戊肝血清甲胎蛋白 (AFP)升高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45例散发性戊肝系我院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住院患者 ,其中男 34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 3± 9.72 )岁 ,其中 16例AFP升高 ,年龄 (5 4± 14.83)岁。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 2 0例散发急性甲型肝炎 (甲肝 ) ,男 16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2 6± 4.75 )岁。所有病例诊断符合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诊断…  相似文献   
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更为突出.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我们对1997年1月~1998年12月确诊的65例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医院内、外感染败血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败血症是易继发于临床多种危重急症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尽管新型抗生素不断地应用于临床 ,但败血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并未降低 ,且耐药菌株逐渐增多 ,给治疗带来困难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为了观察医院内、外感染败血症的动向 ,探索其发展趋势、诱发因素、细菌耐药和转归 ,我们对 1995年 3月至 1999年 3月间经血培养证实的 10 4例( 10 9例次 )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从 1995年 3月~ 1999年 3月间共获得阳性血培养12 5份 ,分别来自我院内科、外科、妇科、产科、重症监护病房 (ICU)及五官科住院患者。分医院内、医…  相似文献   
7.
绿脓杆菌血清分型与耐药性调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王震龙卢明勤吴新季明贤近年来,绿脓杆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呈逐年增多趋势,病死率较高。绿脓杆菌致病力强,而且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菌群绝大多数对抗生素耐药,因而治疗困难。为有效防治绿脓杆菌感染,我们对本...  相似文献   
8.
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病理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是否真实可靠.方法:6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应用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48例化疗方案采用CEF(环磷酰氨60mg/m2,表柔比星70mg/m2,氟脲嘧啶60mg/m2),12例患者采用CET(环磷酰氨50mg/m2,表柔比星50mg/m2,多西紫杉醇75mg/m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取亚甲蓝2ml皮下均衡注射于肿瘤四周各个象限,切除的标本计数淋巴结总数和染蓝的淋巴结数,与大体标本同时作常规病理检查.结果:66例乳腺癌患者中,60例前哨淋巴结染色成功(90.9%),平均检查前哨淋巴结数为1~5枚/例.8例在手术前肿瘤已局部切除的患者前哨淋巴结均染色成功.60例患者前哨淋巴结癌转移阳性23例,其中同时腋窝淋巴结阳性15例,阴性8例.前哨淋巴结阴性的37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阴性35例、阳性2例(前哨淋巴结假阴性占5.4%),假阴性率为8%.48例采用CEF方案的患者,前哨淋巴结假阴性1例.12例采用CET方案的患者,前哨淋巴结假阴性1例.60例患者中58例前哨淋巴结准确地预测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结论:采用CET或CEF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其前哨淋巴结检查的病理结果同样能准确地反映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9.
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分析和总结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65例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并用其配套GNS-KI或GNS-201卡测定该菌的体外药敏。结果:65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各种恶性血液病最常见,其次为各种恶性肿瘤;60%入住ICU病房;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化疗、放疗、激素使用、意识障碍及各种侵入性治疗为本病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发热100%;咳嗽、咯痰87.7%,肺部影像诊断多表现为双下肺斑片状的阴影;药敏试验;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敏感率>50A%的抗生素依次为哌拉西林(91%)、头孢哌酮/舒巴坦(84%)、妥布霉素(77%)、复方新诺明(69%)、替卡西林/克拉维酸(67%)、环丙沙星(53%)。结论: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各种高危因素又促成本病发生;临床表现危重复杂;该菌耐药现象严重,正确、合理治疗有赖于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10.
1O4例成人败血症与医院感染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败血症与医院感染发展的趋势,致病菌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1999年3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104例109次败血症.结果104例109次败血症中院内感染占52.9%,院外感染占47.1%;本组败血症有严重基础病与易感因素占88.5%;致病菌分布特点有G菌呈上升趋势,G-菌则有下降趋势,但仍以G菌为主;条件致病菌、复数菌和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院内感染病死率高(34.56%),这往往与宿主防御机能或诱因因素有关.结论G+菌败血症呈上升趋势,G-菌则有下降趋势,条件致病菌和真菌败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多;应注意合理用药、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