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术中快速病理检测对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宿迁地区8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收治的1 292例临床检查淋巴结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cN0 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先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行快速病理检测,然后再进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根据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4组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 292例中,共有468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622%;男性、>45岁、肿瘤直径大、原发灶数目多、有包膜浸润及周围组织侵犯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快速病理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数>2枚患者,其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数≤2枚的患者(781% vs. 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区淋巴结可以作为前哨淋巴结在术中进行快速病检,可根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决定cN0分化型甲状腺癌侧颈区淋巴结的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2.
徐新  沈毅  马跃磊 《吉林医学》2015,(7):1342-1343
目的:观察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83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按术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小切口手术组(观察组)43例与传统切除术组(对照组)40例,并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瘢痕美容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随访2~6个月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颈部麻木不适),发生率为2.3%;对照组出现5例并发症(麻木不适2例,切口感染1例,颈前疼痛1例,紧缩感1例)其发生率为12.5%,以上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瘢痕美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较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瘢痕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明显提高美容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颈部哨位淋巴结是头颈部鳞癌最早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其所在位置及有无转移或微转移,是决定是否行区域性颈淋巴清扫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哨位淋巴结阴性的cN0患者,为减少过度治疗,精确定位哨位淋巴结十分重要。目前多采用示踪法检测哨位淋巴结,本文就其判断cN0头颈鳞癌隐匿性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控制性外科(DCS)理念在结直肠癌穿孔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 年 1月至 2012 年 8 月收治的23 例结直肠癌穿孔病例,全部为急诊手术,5例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其余18例在DCS理念指导下治疗,其中13例采取一期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口,另外5例采取肿瘤旷置、近端结肠造口,所有患者术后均进入ICU加强复苏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按照 DCS 原则予以救治,其中17例患者术后顺利出院,1 例术后死亡;一期切除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18个月内行造口还纳手术,肿瘤未切除患者中有3例术后予以辅助化疗,全部行二期确定性手术.行一期切除吻合的5例患者有2例术后死亡.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穿孔患者,积极应用DCS理念,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且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机会行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09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1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5~71(55±3)岁。早期收治的患者外科治疗采用颈部清创、引流,或经颈部纵隔引流;后期收治的患者采用颈、胸部同期清创、引流及术后冲洗。结果行单纯颈部清创、引流及经颈部纵隔引流的7例患者中死亡4例,均死于严重纵隔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生存患者均为感染尚未侵犯下纵隔和胸腔;行颈、胸部清创、引流和冲洗的4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7例,随访时间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DNM病情凶险,一旦发病迅速进展为脓毒血症,甚至死亡。重视口咽部和颈部感染患者的胸部症状、体征变化,及时行胸部CT检查是尽早诊断DNM的关键。尽早进行颈、胸部彻底清创、充分引流及有效冲洗是治疗DNM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分析意外妊娠妇女选择人工流产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提高这一分析效果的途径。方法对2011年浙江省10个市30家医疗卫生机构行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比较两者的分析结果,评价2种分析的特点及优势。结果决策树法按局部最优原则和逐层分类的方法,先后入选的有自己偏好、孕周、人流史、婚姻情况、生育情况及流产认知中的药流痛苦小、49 d内可做药流、药流再刮宫可能性大等8个与流产方式选择有关的因素,其中偏好和孕周的影响较为显著;预测分类与真实分类基本一致,分析所得结果的Risk估计值仅为0.119,该模型对具有类似特征人群的流产方式选择进行预测的错误率仅为11.90%,模型稳定,拟合较好。Logistic回归按整体最优的原则筛选相关因素,其入选的因素与决策树法相比,除人流史、婚姻状况这2个因素未入选外,与决策树法结果基本相近。但它还提示年龄、文化程度和流产决定来源也为影响因素,当然这也反映了这2种方法在此分析中各自的优势与特点。结论决策树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意外妊娠妇女选择流产方式的影响因素,按2种方法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实现优势互补,可提高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10年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对该类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2003年2 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累及颅底的肿瘤116 例,根据CT及MRI 冠状位所示的颅底受肿瘤侵犯情况分为3 类,Ⅰ型为肿瘤紧邻颅底但尚未破坏颅底骨质(n= 45)、Ⅱ型为肿瘤破坏颅底骨质但硬脑膜完整(n= 30)、Ⅲ型为肿瘤侵犯硬脑膜但未侵犯脑实质(n= 41)。 116 例患者的肿瘤均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并根据缺损情况分别采用邻近局部或区域组织瓣(n= 62)和游离血管化组织瓣(n= 54)修复缺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未发生术中并发症。组织瓣转移成功率为 98.3%,游离组织瓣转移成功率为96.4%。3 例分别因术后颅内感染(n= 2)和颈内动脉出血(n= 1)死亡。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率为14.7% ,死亡率为2.6% 。94例患者随访6 月~11年,36例发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总复发及转移率为38.5% 。肿瘤复发转移所致的死亡率为17.7% ,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死亡率为23.2% 。结论:对于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注意肿瘤根治和术后功能、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之间的平衡,即注重功能和外形、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供区和受区、重要功能和次要功能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降低开腹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实施5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3例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中转开腹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 熟悉腹腔镜的操作技术,正确处理胆囊三角可降低开腹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痹证“三两三”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寒湿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痹证“三两三”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临床症状与体征(TJC28、SJC28、VAS评分)、实验室指标(ESR、CRP)、病情评估指数(PGA、MDGA、CDAI)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5%和67.5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TJC28、SJC28、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TJC28、SJC28、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SR、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ESR、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PGA、MDGA、CDA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GA、MDGA、CDA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味痹证“三两三”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可缓解疼痛,降低疾病活动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