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序贯抗结核治疗(antituberculosis therapy,ATT)中ART启动时间对结核病(tuberculosis,TB)/HIV患者CD4+T、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TB/HIV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RT启动时间分为A组(ART基础上启动ATT)、B组(ATT 8周内启动ART)、C组(ATT 8周后启动ART).分析比较48周随访期内3组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 共收集TB/HIV患者193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和C组26例.基线时B组的CD4+T细胞计数低于A组和C组(P均<0.05).3组患者在48周随访期内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均<0.05).A组和B组的CD4+T细胞计数在序贯治疗后开始上升(P均<0.05),而C组则延迟至24周开始上升(P<0.05).24周、48周时3组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CD4+T细胞计数增幅高于A组和C组(P均<0.05).48周时,3组中仅少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恢复至≥500 cells/μl,以B组恢复最为明显(12.99%).24周和48周时,CD4+T细胞计数≥500 cells/μl患者所占比例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尚未开始ART的TB/HIV患者应尽早接受ART,以恢复免疫功能,ATT 8周内启动ART,免疫重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云南省某地某地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脱失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整理云南省某地2004年7月至2015年5月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资料, 采用χ2检验,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脱失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6 61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 540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脱失, 脱失率8.2%.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脱失的主要类型为失访 (402例, 74.4%) , 停药 (138例, 25.6%) .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通过静脉吸毒感染、入组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接受治疗时间小于6个月等均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脱失概率.结论 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吸毒人群、未婚/离异、CD4细胞计数>500个/μL和治疗时间在6月内人群应给予重视, 加强患者依从性教育和关怀, 减少脱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迎香-合谷”对穴对过敏性鼻炎大鼠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T-bet、GATA-3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对穴组3组。建立卵清蛋白(OVA)AR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进行行为学评分,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对对穴组行针刺干预,1次/d,20 min/次,共10d。干预结束后观察大鼠一般行为、行为学评分及鼻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鼻腔灌洗液涂片染色后镜检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ELISA检测大鼠血清总IgE、IFN-γ、IL-12、IL-4、IL-5含量,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鼻黏膜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蛋白水平和阳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对穴组大鼠行为学观察评分均大于5分,提示造模成功。针刺对穴“迎香-合谷”干预后,对穴组、西药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镜检示模型组鼻黏膜结构明显破坏,纤毛排列不连续,参差不齐,局部充血肿胀,上皮细胞大量脱落坏死,杯状细胞增生,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对穴组鼻黏膜病理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经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确诊到启动治疗时间间隔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患者脱失的影响,为指导动员治疗咨询提供参考。  方法  对云南省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数据回顾性分析,用COX回归评估不同时间间隔组患者首次发生脱失的风险。  结果  2004年-2018年在云南省接受ART的110 373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从HIV确诊到启动ART时间中位数47(11,550) d,中位随访2.63(0.88,5.28)年。其中47 974例(43.5%)患者在确诊HIV后30 d内启动ART,15 811例(14.3%)间隔时间在31~90 d,14 253(12.9%)例间隔时间在91~365 d,32 335例(29.3%)间隔时间超过365 d。总脱失率为6.77/100人年(95% CI:6.69~6.85)。以 < 30 d组为参照,30~ d组、91~ d组、>365 d组发生脱失的风险分别提高了10%、22%和14%。 < 30 d组、30~ d组、91~ d组、>365 d组患者治疗1年累计脱失率分别为11.4%、12.7%、15.0%和15.7%。  结论  通过真实世界数据证实:缩短从HIV确诊到启动ART时间间隔(30 d内)可以减少治疗中脱失。研究结果支持“艾滋病检测与治疗一站式服务”作为防治措施实施,并为云南省指导动员治疗咨询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和分析云南省开展扩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探索实践,讨论存在的问题,为持续开展扩大抗病毒治疗提供建议。 方 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以及文件的回顾分析以及部分的现场调查。 结果云南省2011年开始扩大抗病毒治疗,通过抗病毒治疗点扩展到乡镇级增加服务可及性、政策强化扩大覆盖面、药物方案的优化以及社会组织的参与等等方面的实践,使得低CD4人群的覆盖面增加、高CD4人数入组比例增大从而每年新入组人数持续上升,初步分析表明抗病毒治疗的抑制较好以及病死率下降。 结论目前云南省扩大抗病毒治疗初期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持续和深入开展扩大治疗还需要下定决心解决某些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9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各类标本分离所得418株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在418株分离的病原菌中,真菌感染占48.6%,革兰阴性杆菌占30.6%,革兰阳性菌占20.8%,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新型隐球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马内菲青霉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人葡萄球菌为主,同时,新型隐球酵母菌呈上升趋势,罕见马红球菌种日渐体现;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对新型隐球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伊曲康唑对马内菲青霉菌敏感,亚胺培南对各种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仅为20.0%~35.0%;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用率高达80.0%~86.0%。结论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较复杂,病原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加强耐药性连续监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有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和总结云南省成人和青少年AIDS抗病毒治疗10年结果,讨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的治疗人数和覆盖率都有了显著增长,在50 241例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截至2013年12月底仍然继续治疗的占82.3%;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患者的失访、停药和病死率显著高于性途径感染者;患者的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期间的病死率越高;1年的治疗队列中,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患者的终止治疗率低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患者;治疗第1年的患者治疗保持情况不佳,停药、失访和病死率较后期的高;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者有82.9%达到病毒检测不到水平;耐药率低于5%;接受治疗患者的病死率逐年下降,已经低于2%。结论云南省抗病毒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扩大治疗的策略和目前情况下仍然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耐药病人更换为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存在HIV耐药突变的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39例,将治疗方案更换为含有LPV/r的抗病毒方案,分别在更换方案的0、6、12、18、24、36、48、60个月时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核糖核酸(RNA)及HIV耐药检测。结果 39例病人更换方案前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23个/μL,HIV-RNA中位数为6500拷贝/mL。更换方案后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且与更换方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RNA<50拷贝/mL的病人的比例,在更换方案后6、12、18、24、36、48、60个月分别为76.92%(30/39)、89.19%(33/37)、92.11%(35/38)、86.49%(32/37)、84.38%(27/32)、90.32%(28/31)和93.55%(29/31)。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结论HIV耐药病人更换为含有LPV/r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疗效,且不易发生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ART)的疗效,探讨ART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生病毒学反弹的影响因素。结果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云南省随访治疗1年以上且在治疗过程中第一年病毒学得到抑制的548例儿童感染者,其中有85例在随后的治疗中出现病毒学反弹。不同疗程组中疗程在13~24个月组病毒学反弹比例(40.71%)高于25~36个月组(11.76%)和≥37个月组(4.84%)。最近7天有漏服药物病毒学反弹的风险高于未漏服者[风险比(HR)=4.111,95%可信区间(CI):2.679~6.310],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者病毒学反弹的风险高于未发生者(HR=1.767,95%CI:0.994~3.141)。结论云南省HIV-1感染儿童病毒学反弹发生的时间段主要在治疗的13~24个月。最近7天漏服药物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儿童抗病毒治疗发生病毒学反弹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儿童的服药依从性可以降低抗病毒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