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型H1N1流感轻症326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和中西医治疗规律.方法 对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5月15日至8月2日收治的经核酸检测阳性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326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 调查时段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高发人群是青少年,占81.3%,病情温和.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咽痛等.其中医病因病机是风热疫毒侵袭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于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HFMD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HFMD轻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3岁、抽搐、颈抵抗、体温> 39℃大于3d、血糖>9 mmol/L、意识障碍、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外周血WBC>12×109/L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呕吐、皮疹平均天数>7d、口腔溃疡、肌酸激酶升高方面,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D重症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体温>39℃大于3d、血糖>9 mmol/L、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8%,病死率为4%.结论 早期检测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可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患者女,41岁.因反复乏力、纳差、尿黄3个月,于2001年8月29日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4.
吴茱萸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接近成熟的果实入药.吴茱萸性热辛苦,有散寒止痛、下气止呕之功,外敷治儿科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布鲁菌病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呈全球范围流行,而我国近年来布鲁菌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的严重危害。布鲁菌病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若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易复发或者呈现慢性化,甚至可以发生各种并发症而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故早诊断和早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布鲁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现状、各系统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诊断和并发症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伤寒聚集性发病事件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减少漏诊误诊。 方法回顾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一起伤寒聚集性发病事件,分析事件人群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结果13例患者均为北京市平谷地区环卫工人,其中女性8例、男性5例,年龄36~48岁,流行病学史相似。均以发热为首要表现,12例(92.3%)患者伴消化道症状,6例(46.2%)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13例患者白细胞计数为(5.22 ± 1.73)× 109/L,5例(39.5%)患者白细胞减少;7例(53.9%)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下限。11例(84.6%)患者肝功能轻度异常。C-反应蛋白(CRP)为32.5(8.15,49.45)mg/L。仅1例患者降钙素原(PCT)升高,余12例患者PCT未见明显异常。9例患者腹部超声提示异常。1例患者胸片提示右肺下野外带索条影;1例患者胸片提示左肺舌叶炎症。血培养阳性率为84.6%(11/13);恢复期肥达反应阳性率为61.5%(8/13);13例患者病程第2~3周行便培养均为阴性,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结论本次13例患者为聚集性发病,病情较轻、症状不典型,肝功能损伤多见。故应警惕呼吸道症状,以肺炎为首要表现者,避免误诊,而轻型、不典型患者应避免漏诊;尽早行血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肥达反应阴性并不能排除伤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6-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应急病区收治的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105例,于久院后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氧饱和度、降钙素原、首发症状、舌象等信息进行辨证.结果 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年龄(42.6±15.3)岁,男女比为1.84∶1;79例(59.38%)为新发地市场从业入员,20例有新发地市场接触史,6例为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24例患者(22.86%)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31例患者(29.52%)淋巴细胞计数下降,59例患者(56.19%)C反应蛋白升高,43例患者(40.95%) SAA升高,7例患者(6.67%)血氧饱和度低于95%,6例患者(5.71%)降钙素原升高;首发症状:发热101例(96.19%)、咳嗽1例(0.95%),3例(2.86%)患者无症状;舌象以舌红(72例,占68.57%)、苔黄(62例,占59.05%)、苔腻(58例,占55.24%)多见;中医证型:寒湿疫毒袭肺证12例(11.43%)、湿热疫毒蕴肺证93例(88.57%),其中热重于湿型54例(51.43%)、湿重于热型39例(37.14%).结论 新冠肺炎普通型的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为主,兼夹暑邪为病,热盛及久病可致气阴两虚,病位主要涉及肺、心、脾、大肠、胃等多个脏腑,涉及病理因素包括湿、热、暑、寒、虚、毒,湿毒及湿热是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8.
14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分型和处置方案,提高重症HFMD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对149例重症HFMD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情动态变化、实验室检查及物理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9例重症HFMD患儿,男98例(65.8%),女51例(34.2%);年龄5个月~13岁,﹤3岁者92例(61.7%),平均年龄3.3岁。依据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分为两组:Ⅰ组,并发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140例(94%),均存活;Ⅱ组,并发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多器官损害者,9例(6%),3例死亡。存活患儿目前无后遗症出现。结论 HFMD重症病例分为重型和危重型两型,危重型可引起死亡。在临床工作中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危重型倾向的病例,正确及时治疗,能提高重症HFMD患儿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患者引起房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9岁。2001年经检查发现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于2003年10月15日来我院治疗。化验检查:HCV-RNA1.88×106 copies/mL(正常值<2×102 copies/mL),ALT78U/L。既往病史:1984年因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曾输血400mL;1989年因左肾结石切除左肾。在此之后肝功反复异常,ALT波动于100~200U/L。患者既往最高血压为150/90mmHg(1mmHg=0.133kPa),无心脏疾病史。为治疗丙型肝炎,给予干扰素α(英特龙)300万u,肌内注射,1次/d治疗。在注射第1针干扰素后0.5h左右,患者突然出现心慌、头晕、发热、面色苍白。查体:T38.8℃,BP120/80mmHg,P140次/min,R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细菌、真菌感染的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研究,探讨继发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提高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感染者的痰、气管分泌物、血、引流液和尿液培养出的病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并对此作药敏分析。结果共31例患者继发感染,感染率为47.7%;发生时间为发病后第2~15天,继发感染的部位多位于肺部,感染菌谱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0株,占47.6%,革兰阳性菌25株,占29.8%,真菌19株,占22.6%;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仅对黏菌素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继发病原菌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药敏结果是选择用药依据;细菌感染经验性用药首选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感染严重则加用碳青霉烯类或万古霉素,对真菌感染者应采取积极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