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不同配伍剂量的库拉索芦荟全叶冻干粉、番泻叶提取物与西洋参提取物联合使用对小鼠润肠通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120只,按人体推荐量的10倍/20倍设置剂量组,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芦荟10倍(133 mg·kg.bw) + 西洋参10倍(42.67 mg·kg.bw) + 番泻叶10倍组(33.33 mg·kg.bw)、芦荟20倍(267 mg·kg.bw) + 西洋参20倍(85.34mg·kg.bw) + 番泻叶20倍组(66.66 mg·kg.bw)、芦荟10倍(133 mg·kg.bw) + 西洋参20倍(85.34mg·kg.bw) + 番泻叶10倍组(33.33 mg·kg.bw)、芦荟10倍(133 mg·kg.bw) + 西洋参10倍(42.67 mg·kg.bw) + 番泻叶20倍组(66.66 mg·kg.bw)。给药14 d,洛哌丁胺混悬液灌胃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黑便情况、小肠墨汁推进率、GDNF、iNOS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墨汁推进率均明显增高(F = 6.628;P<0.01),各剂量组排便实验结果阳性。与模型组相比,芦荟10倍 + 西洋参10倍 + 番泻叶10倍组和芦荟20倍 + 西洋参20倍 + 番泻叶20倍组GDNF mRNA表达增高(F = 28.377,P<0.05),iNOS mRNA表达降低(F = 9.153;P<0.05)。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芦荟10倍 + 西洋参10倍 + 番泻叶10倍组、芦荟20倍 + 西洋参20倍 + 番泻叶20倍组GDNF蛋白相对含量比升高(F = 4.760;P<0.05);芦荟10倍 + 西洋参20倍 + 番泻叶10倍组iNOS蛋白相对含量比下降(F = 9.585;P<0.05)。 结论 三种药物联合使用通便效果好,提示库拉索芦荟全叶冻干粉联合西洋参提取物和番泻叶提取物可通过增加GDNF表达、抑制NO产生,促进肠道蠕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配伍芦荟全叶冻干粉、番泻叶提取物与西洋参提取物联合使用对便秘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70只成年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芦荟10倍+西洋参10倍+番泻叶10倍剂量组(L10X10F10)、芦荟20倍+西洋参20倍+番泻叶20倍剂量组(L20X20F20)、芦荟10倍+西洋参20倍+番泻叶20倍剂量组(L10X20F20)、芦荟10倍+西洋参20倍+番泻叶10倍剂量组(L10X20F10)、芦荟10倍+西洋参10倍+番泻叶20倍剂量组(L10X10F20),共7组,每组10只。各剂量组给予不同配伍受试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纯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后,给予盐酸洛哌丁胺(6 mg/kg)灌胃诱导便秘小鼠模型。采集各组小鼠粪便进行PCR扩增,并以Illumina Miseq为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 V4区肠道菌群进行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基于门、目水平物种构成分析。结果 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的ACE指数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L10X20F20组、L10X20F10组L10X10F20组的ACE指数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同时,L20X20F20组、L10X20F20组及L10X10F20组的shannon指数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基于β多样性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各处理组样本数据点间并无重叠。门水平下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20X20F20组、L10X20F20组及L10X10F20组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呈降低趋势(78.72% vs 81.29%;72.43% vs 81.29%;77.85% vs 81.29%)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则均呈升高趋势(19.09% vs 12.99%;20.97% vs 12.99%;17.49% vs 12.99%)。目水平下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肠杆菌目相对丰度较空白组呈增高趋势(0.09% vs 0.03%);L10X10F20组乳杆菌目相对丰度较模型组呈增高趋势(3.92% vs 3.56%),L10X10F10组、L10X20F10组、L10X10F20组肠杆菌目相对丰度较模型组均呈降低趋势(0.04% vs 0.09%;0.07% vs 0.09%;0.04% vs 0.09%)。结论 芦荟、西洋参及番泻叶联用能有效提高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抑制肠内有害菌群生长并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改善便秘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衡,从而发挥良好的通便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成都市市售一次性塑料食品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的迁移特征。方法根据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和GB 5009.15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采集成都市市售一次性塑料食品袋(聚乙烯材料,共12份)进行迁移试验。预期食物接触类别为所有类别(酸性食品、酒精性食品、油脂性食品),预期使用情况包括室温接触、较高温度短时间接触、长时间冷藏贮存(T≤70℃、t2 h,或T≤100℃、t15 min,或0~4℃、t30 d),因此选择GB 31604.1—2015中推荐的特定迁移升温加速试验(40℃、10 d),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三种食品模拟液(4%乙酸水溶液、10%乙醇水溶液和植物油)中7种PAE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本批次一次性塑料食品袋样品的食品模拟液中共检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6种PAEs,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其中,DBP、DEHP、DINP的平均迁移量较小,均低于国内外设立的相关限量标准;DEP、DIBP、DIDP是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中不允许添加的物质,但仍有检出。结论鉴于PAEs的毒性可能存在累积效应,且此次调查仅为一次性塑料食品袋,还可能存在其他多种途径的暴露情况,因此长期不规范使用一次性塑料食品袋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并验证大鼠骨髓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s,RETs)微核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  方法  选用CD71-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骨髓网织红细胞,CD45-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PE)标记白细胞,核酸染料DRAQ5标记DNA,建立骨髓微核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N-乙基-N-亚硝基脲(ethyl nitrosourea,ENU)和秋水仙素(colchicine,COL)染毒组,各组大鼠按染毒剂量不同再分为4亚组,每亚组5只。以染毒剂量为0,作为各组溶剂对照。染毒方案为间隔24 h两次经口给药。末次给药后24 h采集双侧股骨骨髓,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流式细胞术的骨髓微核检测方法测定骨髓中的RETs微核率和RETs比例,并同时使用人工显微镜下计数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成功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骨髓微核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20只溶剂对照大鼠骨髓微核率(背景微核率)为0.83‰±0.12‰,采用人工显微镜下计数微核的方法检测的溶剂对照大鼠背景微核率为1.43‰±0.44‰,基于流式细胞术计数骨髓微核的方法背景微核率更低,且更为稳定。两种方法均可检测到EMS、CP、ENU、COL染毒后RETs微核率呈染毒剂量依赖性上升趋势,RETs比例呈染毒剂量依赖性下降。两种方法检测4种受试物诱导的RETs微核率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834 3~0.913 7)。  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基于流式细胞术的骨髓微核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快捷、背景微核率较低等优势,是人工微核计数方法的良好替代,可应用于化学物的遗传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了解贵州省常住居民主食摄入现状,为指导当地居民合理搭配、平衡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 机抽取和自愿参与的方法对贵州省339名常住居民进行饮食问卷调查,获取研究对象既往1年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数据,分析 不同特征的居民的主食选择差异及主食摄入频次。结果:研究人群中,女性选择薯类多于男性。青年人(18~39岁)对大米 及制品、小麦及制品、薯类的选择高于未成年人。体型消瘦者对薯类选择大于超重者。高学历(大专或本科及以上)对小麦 及制品、玉米及制品、薯类、杂豆、其他杂粮的选择最多,大于中低学历者。高收入者 (>8 000元) 对小麦及制品的选择 多于低收入者(<1 000元),对玉米及制品的选择高于中低收入者(1 000~2 999元)。大米及制品和小麦及制品的摄入频次 多为≥3次/周,薯类多为1~2次/周,糯米及制品、玉米及制品、杂豆、其他粗杂粮摄入频次多为1~3次/月。有96.5%的研究 对象满足不了每周3次以上杂豆和其他粗杂粮的摄入。结论:贵州省常住人口对大米及制品、小麦及制品等精细粮食的摄入 频次较多,薯类食物次之,而对杂豆、其他粗杂粮等摄入频次较少。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群 体对主食的选择差异较大,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健康宣教工作,改善居民不合理的主食摄入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大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试验,检测阳性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phonate,EMS)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在所建立的试验方法中的表现。方法使用CD71-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大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核酸染料DRAQ5标记DNA,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案。采用该方案测定EMS和CP的遗传毒性时,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EMS染毒剂量为0、50、100、200mg/kg.bw,CP为0、5、10、15 mg/kg.bw,间隔24 h2次经口染毒。在给药前1 d和给药后24、48、72、96、120 h取尾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微核率。结果本试验方法所得历史阴性对照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背景微核率均数分别为0.04‰和0.42‰,标准差分别为0.02‰和0.18‰。在所建立的试验系统中观察到EMS及CP可诱导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显著升高。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基于CD71-FITC和DRAQ5双染的外周血流式微核技术操作简便快捷,背景微核率较低,检测结果稳定,在化学物的遗传毒性评价方面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库拉索芦荟全叶冻干粉、番泻叶提取物单味及与西洋参提取物联合用药对便秘小鼠的通便功效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昆明种雄性小鼠180只,随机分为9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芦荟10倍组(L1组)、芦荟20倍组(L2组)、番泻叶10倍组(F1组)、芦荟10倍+西洋参10倍组(L1X1组)、芦荟20倍+西洋参20倍组(L2X2组)、番泻叶10倍+西洋参10倍组(F1X1组)、番泻叶20倍+西洋参20倍组(F2X2组),给药14 d后,通过灌胃盐酸洛哌丁胺悬液(6 mg/kg)诱导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鼠首粒黑便时间、6 h黑便粒数及小肠墨汁推进率,以判断受试物通便功效;并测定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含量、小肠组织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mRNA表达,以探讨其作用机制。 结果 0 d(F=1.627,P=1.121)、7 d(F=1.588,P=0.132)、14 d(F=1.571,P=0.137)的各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首粒黑便时间缩短,6 h黑便粒数增多。各组小肠总长度间无明显差异(F=0.424,P=0.903),各组墨汁推进长度(F=9.857,P<0.001)和墨汁推进率(F=10.489,P<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L2组、L1X1组、L2X2组及F2X2组墨汁推进长度与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P<0.05);与L1组相比,L1X1组墨汁推进长度与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P<0.05)。各组血清AchE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7,P=0.016);与模型组相比,L2X2组、F1X1组血清AchE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小肠组织内GDNF的mRNA表达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158,P<0.001);与模型组相比, L1组、L2组、L2X2组及F2X2组小鼠小肠组织内GDNF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 结论 L2组、L1X1组、L2X2组、F2X2组具有良好通便效应,且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效果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AchE释放及增加小肠组织内G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大鼠体内遗传毒性综合测试体系全面评价顺铂的遗传毒性,为顺铂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150~160 g)25只,每组5只。溶剂对照组为0.9%生理盐水,顺铂剂量组分别为0.125、0.25、0.5、1 mg/kg.bw,均按5 ml/kg.bw腹腔注射连续28 d染毒。于试验第0、14、28、42、56、84、112 d进行外周血Pig - a基因突变试验;于试验第0、4、28 d进行外周血微核试验;于试验第4、28 d给药后4 h进行外周血彗星试验。主要遗传毒性指标使用ANOVA进行假设检验,使用Dunnett - t进行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检验水准 α= 0.05,双侧)。结果 Pig - a基因突变试验,0.250~1.000 mg/kg.bw组RBCs突变率和RETs突变率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微核试验,0.500~1.000 mg/kg.bw组RET微核率均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彗星试验,0.500~1.000 mg/kg.bw组尾部DNA含量均有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铂体内重复染毒具有引起DNA 损伤、基因突变、染色体断裂形成的遗传毒性,且在本次研究中顺铂的未观察到遗传毒性的最大剂量(NOGEL)为0.125 mg/kg.bw。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