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母乳喂养儿6月龄铁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监测的足月、出生体重≥2 500g的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定期随访,调查其4月龄喂养方式,6月龄时进行末梢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母乳喂养6月龄婴幼儿铁缺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隐性铁缺乏的检出率高达23.2%;调整婴儿喂养方式、性别、孕周、母亲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3 100g(OR=2.09,95%CI:1.20~3.61)和0~6月龄体重增长偏快(OR=2.03,95%CI:1.14~3.63)是纯母乳喂养儿铁缺乏的影响因素。结论对6月龄婴儿采取铁缺乏的普遍性筛查,及时评估铁缺乏危险因素,及早干预,对改善婴幼儿铁营养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视屏暴露和户外活动与幼儿睡眠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已建立的马鞍山市母婴健康出生队列,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出生的单胎活产儿,随访至2岁,收集社会人口统计学、视屏暴露、户外活动和睡眠情况的资料。共获得有效问卷1 575份,男童833人,女童742人。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幼儿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为26.16%;电视打开时间(不一定在看)≥2 h/d、看电视≥1 h/d、玩手机≥30 min/d分别占50.73%、45.21%和26.03%,户外活动≥2 h/d的比例为71.30%;去户外场所的频率≥2次/周和在户外场所≥1 h/次的比例分别为76.31%和37.71%。调整人口统计学等混杂因素后,打开电视时间(不一定在看电视)≥2 h/d(OR=1.40,95%CI:1.11~1.77)、看电视时间≥1 h/d(OR=1.39,95%CI:1.11~1.75)、玩手机时间≥30 min/d(OR=1.55,95%CI:1.21~1.99)均会增加幼儿睡眠质量差发生的风险;去户外场所的频率≥2次/周(OR=0.72,95%CI:0.55~0.93)和在户外场所时间≥1 h/次(OR=0.78,95%CI:0.62~0.99)则能降低发生幼儿睡眠质量差的风险。结论 幼儿睡眠问题存在一定比例,视屏暴露和户外活动均与幼儿睡眠相关,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减少视屏暴露时间,增加户外活动,以减少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重积聚(adiposity rebound,AR)提前与5岁儿童肥胖和代谢各指标的关联。方法研究基于已经建立的"马鞍山市优生优育(MABC)",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出生的单胎活产儿,连续追踪随访至5岁时的儿童,截至2019年8月份共获得有连续性儿童测量数据≥8次及代谢指标的有720例。采用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获得儿童出生情况、身长/身高、体重、腰围、人体成分、代谢指标等信息。使用χ2检验、F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一般线性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已有43.47%学龄前儿童界定为AR提前(AR≤4岁)。控制性别后,AR提前组5岁儿童超重/肥胖(OR=2.71,95%CI:1.81~4.05)、腰围超标(OR=1.88,95%CI:1.25~2.82)、体脂肪百分比≥P90(OR=2.09,95%CI:1.26~3.48)的发生风险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提前组5岁儿童胰岛素抵抗和代谢风险因子得分虽高于未提前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分别为6.0%和12.8%,且超重肥胖儿童、腰围超标、腰高比超标和体脂百分比≥P90者,胰岛素抵抗和代谢风险因子得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R提前能增加5岁超重/肥胖、腰围超标和体脂肪百分比超标的风险,且5岁儿童肥胖各指标超标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风险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了老年消化性溃疡(PU)临床诊治与特点.方法: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老年组(年龄≥60岁)40例,非老年组(对照组)50例,对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溃疡发生部位、并发症及伴随疾病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症状、首发症状)、并发症、溃疡发生部位、伴随疾病等各项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特点,6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应常规作胃镜检查,在治疗中则应较中青年患者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市区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现况。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该院儿保科参加体检进行DDH B超筛查的9 930名婴幼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 930名婴幼儿中筛查出髋关节发育异常儿童28例,检出率2.82‰,其中男童8例(1.56‰),女童20例(4.17‰),女童DDH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童(P<0.001);不同医师、月龄、检测季节DDH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侧DDH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中开展DDH早期筛查,对实现DDH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闽产叶下珠的薄层色谱鉴别法,考察比较叶下珠中总多酚含量测定法,优化测定条件。方法:采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选取叶下珠主成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和芦丁为对照品,以冰醋酸-乙醇-乙酸乙酯-甲酸(8∶6∶2∶0.5)为展开剂,取出,晾干,喷以5%氯化铁乙醇溶液、晾干、显色。以峰形、灵敏度、显色稳定性以及准确度等为评价指标,考察普鲁士蓝法(PB法)与福林酚法(FC法)测定叶下珠中总多酚含量的方法适宜性,选定采用FC法作为叶下珠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L_9(3~4)正交试验,优化福林酚试剂的用量、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显色时间和显色温度。结果:主成分斑点分离良好,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测定叶下珠中总多酚含量的FC法最佳测定条件为1.0 m L样品提取液中加2.0 m L福林酚试剂,放置5 min,加3.0m L10%碳酸钠溶液,加水稀释至10 m L,摇匀,25℃显色1 h,76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论:所建立的聚酰胺薄层色谱法及优选的总多酚含量测定福林酚法稳定可靠,可作为闽产叶下珠药材品质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潘广伟  林强  黄志芬  尹小刚 《新医学》2012,43(6):416-4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等影响。方法:选择83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早期EN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PN)辅以E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IgA、IgG、IgM检测,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及留置胃管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营养及免疫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4周时观察组IgG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褥疮的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EN能改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康复期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不同危险分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NSTEACS患者75例依据危险分层分为低危25例(低危组),中危25例(中危组),高危25例(高危组),同期住院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5例为对照组;比较入院即刻、入院24h及7d4组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随访1a,观察4组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高危组各时间点NT-proBNP、肌钙蛋白T和hs-CRP水平高于中、低危组及对照组(P<0.05);NSTEACS患者入院即刻、入院24h及7dNT-proBNP水平与肌钙蛋白T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入院即刻、入院24h时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高危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中、低危组(P<0.05)。结论 NT-proBNP可作为NSTEACS不同危险分层远期预后的一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青心酮在家兔体内3种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家兔静脉注射青心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肌肉注射和灌胃给药符合单室开放模型。药物的吸收和消除均很迅速,2 h内已基本自体内消除,肌肉注射生物利用度较高,灌胃给药则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和早期BMI增量与1岁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关联。方法选取出生日期在2012年1-6月,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出生、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同时在《儿童保健管理健康检查表》上记录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喂养情况等信息。最终,有完整资料的共1 113份,其中男孩590名,女孩523名。使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2.80%和6.20%。巨大儿、父母文化程度高、人工喂养、0-3个月和3-6个月BMI增量大的1岁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了多种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1岁时婴儿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2,95%CI:0.42-0.92),较大的0-3个月BMI增量(OR=1.52,95%CI:1.39-1.67)和3-6个月BMI增量(OR=1.43,95%CI:1.27-1.61)是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而早期快速的增长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