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预防医学   2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年前 ,由于在新兵训练中未实行腺病毒疫苗接种 ,腺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性疾病 (ARD)发生率很高 ,1 96 8年 ,大约 5 0~80 %的新兵在训练过程中患上此病和与此有关的病 ,大约 2 0 %的新兵住院 ,导致训练中断 ,实施免疫政策后 ,新兵中 ARD的发病率急剧下降 ,与腺病毒有关疾病的住院率下降了 5 0 %。通常将 ARD发生分为两个时期 ,而 4~8月被认为是低危险期 ,很少病例发生。 9月至次年 3月为高危险期。未实行疫苗接种前 ,由腺病毒所致的 ARD发生率为 7.75 /1 0 0人周 ,1 971~ 1 996年所有男性新兵无论何时入伍 ,均接受疫苗接种。 1 99…  相似文献   
2.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关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外的重视.本文就PARP及其生物学效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正己烷(n-Hexane)属于无色、高挥发性液体,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在工业上俗称白电油,广泛应用于制鞋、印刷、电子、机械五金等行业,主要作为粘胶剂、去污剂、干洗剂、植物油提取剂[1,2].正己烷工业毒性分类虽属低毒类,但因其高挥发性、高脂溶性,且有蓄积作用和神经系统的毒作用,故被认为是高危害性毒物.正己烷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引起急慢性中毒[3].长期接触低浓度正己烷同时缺乏有效防护措施时可诱发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其临床表现以远端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周围神经中毒症状为主,中毒患者轻则出现体重减轻、头晕、头痛、远端肢体麻木、肌力下降等症状,重则发生四肢肌肉明显萎缩,并影响运动功能[4].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GB5044-85标准和GB12331-90标准对广州市110间工厂的265个接毒车间进行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个标准划分的各个级别的车间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本文还试图对两个标准及制定职业危害分级标准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某蓄电池公司铅作业工场4名工人中发生3人铅中毒,1人铅吸收,于1996年11月23日对该工区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危害状况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或HE)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类肝炎.自1983年前苏联Balayan首次观察到戊型肝炎病毒(HEV),第一次获得HEV存在的直接证据后[1],大量的回顾性调查证明,1955~1956、1975、1978年在印度新德里暴发的3次非甲非乙型肝炎流行,均是由HEV所引起的[2].此后随着人们对戊肝认识的不断深入,戊肝的危害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戊肝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3].本文就戊肝的危害状况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120例苯作业工人和100例对照组的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发现苯作业工人红细胞膜微粘度η=2382±0315,较对照组工人η=1264±0298为高,提示苯接触可使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降低,同时血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349±122mmol/L和243±080mmol/L,P<0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14174±2707×102和26892±3087×102活性单位,P<0001),降低程度随车间空气中苯浓度升高和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增强而降低,并发现吸烟可降低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在本研究所观察的年龄段里,年龄对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的影响不大。与白细胞异常相比,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可反映低浓度苯对机体的损害,可以较好的反映苯接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法检测广州生物库队列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中选取2000名研究对象,应用ABI7900HT型荧光定最PCR仪并采用Taqman SNP分型法检测该人群rs4220、rs5368及rs285等15个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基因多态性.对检测的基因分型数据采用遗传平衡定律检测,并与国际染色体单倍型计划(HapMap)的中国人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所有15个SNP的分型数据均满足遗传平衡定律;(2)有两个SNP的分型数据与HapMap的中国人群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4220 28.2%对17.8%,X~2=4.891,P=0.028;rs5368 22.1%对32.2%,X~2=5.137,P=0.024).对比美国Perlegen公司人类遗传变异研究(AFD-CHN-PANEL)、美国科学基金会等位基因频率数据库(ALFRED)、日本生物信息学协会(JBIC-allele)等多个基因库数据,造成本研究SNP频率不同于HapMup的中国人群数据的原因是华南人群在遗传背景上与北方人群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本研究的数据可能更能反映南方人的特性,因此,建立大样本的广州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基因多态性数据库以研究基因与环境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161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和传染病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的病毒性肝炎分型构成及基层单位病毒性肝炎诊断和传染病报告现状。方法选择2000年北京某郊区医院医生诊断的16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ELISA测定病毒性肝炎血清感染标志,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LISA未能分型肝炎的HBVDNA和HCVDNA,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传染病报告资料。结果急性甲肝、急性乙肝、急性丙肝、急性戊肝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分别占7·5%(12/161)、19·3%(31/161)、5·6%(9/161)、13·0%(21/161)和44·1%(71/161),未分型占10·6%(17/161)。基层医生病原学分型比例为42·86%(69/161),其中分型正确率30·44%(21/69)。传染病报告率39·1%(63/161)。结论乙肝是当地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基层单位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能力及其传染病报告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