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F-FDG标准化摄取值在不同衰减校正方式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应用X线CT和Cs透射数据对PET发射数据进行衰减校正时,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差异。方法以Philips圆柱体空心SUV校正模型和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PET/CT全身三维显像模式中,分别用X线CT和137Cs透射数据做PET发射数据的衰减校正(CTAC和CsAC)。分别在CTAC及CsAC均匀水模的中心15层横断面图像的相同位置,以及所有患者相同部位的肌肉、脂肪、肠道、肝脏、肺、心肌、脑、骨等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中,划取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通过计算机自动测量各ROI的平均SUV,并在CT横断面图像的相应位置测量人体组织的平均CT值。然后将所有被测人体组织分为软组织和骨组织两组,分别比较分析各组中CTAC和CsAC平均SUV的差异,及这种差异与CT值的相关性。全部采用临床全身显像的三维重建算法来重建图像。结果模型研究结果:在不同活性时,CsAC方式均能得到稳定可靠的SUV。而CTAC方式得到的SUV随着放射性活性水平降低,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单位活度6.253MBq/kg至4.292MBq/kg之间,即制造商推荐的标准给药活性(5.18MBq/kg体重)附近,CTAC和CsAC方式测得的SUV相同;患者研究结果:除脑组织以外的所有软组织中,CTAC的平均SUV较CsAC者低17%(t=-5.328,P=0.000),相应部位所测得的CT值为-850~68Hu[平均(-87±295)Hu],平均SUV的差异与相应的CT值呈负相关(r=-0.237,P=0.000);在骨组织中,CTAC的平均SUV较CsAC者高16%(t=7.960,P=0.000),相应部位所测得的CT值为105~550Hu[平均(334±151)Hu],平均SUV的差异与相应的CT值呈正相关(r=0.539,P=0.000)。结论①不同活性水平时,CsAC方式的SUV稳定、可靠,而CTAC方式的SUV稳定性和可靠性差;②模型模拟标准临床显像程序来测试PET/CT定量指标的稳定性具有明确的实用价值;③呼吸运动和组织衰减系数由低能向高能转换过程所带来的误差等,也是影响CTAC方式SUV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ROC曲线比较18F-FDGPET/CT、99TcmMDP骨显像及二者联合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方法296例恶性肿瘤患者在2个月内同时接受了18F-FDGPET/CT和99TcmMDP骨显像,对2种显像结果按5分法(0分:骨转移阴性,1分:可能阴性,2分:不能确定,3分:可能阳性,4分:肯定阳性)分别评分,两者之和为联合评分值。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为确诊“金标准”,采用。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以评价骨显像、PET/CT及联合评分法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采用r检验比较不同方法在各自最佳诊断阈值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96例患者中,确诊骨转移阳性61例(占20.6%)、阴性235例(占79.4%)。骨显像、PET/CT及联合评分诊断骨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19(0.867—0.971)、0.949(0.906~0.991)、0.994(0.988~0.999),联合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骨显像(z=2.866,P=0.004)和PET/CT(z=2.027,P=0.043)各自单独评分法,骨显像和PET/CT法曲线下面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0.881,P=0.378)。最佳阈值点下,骨显像和PET/CT单独检出骨转移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55/61)、85.1%(200/235)、86.1%(255/296)、61.1%(55/90)、97.1%(200/206)和88.5%(54/61)、97.0%(228/235)、95.3%(282/296)、88.5%(54/61)、97.0%(228/235),而联合评分检出的结果分别为98.4%(60/61)、95.7%(225/235)、96.3%(285/296)、85.7%(60/70)、99.6%(225/226)。PET/CT对骨转移患者检出的特异性(X2=19.600,P〈0.001)、准确性(X2=13.755,P〈0.001)、阳性预测值(x2=13.608,P〈0.001)均高于骨显像,灵敏度(r=0,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骨显像、PET/CT单独评分比较,联合评分法检出的特异性(X2=19.862,P〈0.001)、准确性(x2=23.361,P〈0.001)和阳性预测值(x2=11.791,P=0.001)均明显高于骨显像,灵敏度明显高于PET/CT(x2=4.167,P=0.031)。结论18F—FDGPET/CT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优于99Tcm—MDP骨显像,二者联合明显提高了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PET/CT显像的图像融合精度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模拟和临床实际应用状态,测试3D全身显像方式PET/CT显像图像融合精度.方法:用测试模型及其配套的22Na固体点源,模拟人体宽度和厚度,采集点源PET/CT图像数据;然后将相同的点源置于检查床两测的床垫下,在检查床无负重和负重85 kg时,分别采集PET/CT图像数据.重建图像后,在PET/CT融合图像的三个断层面分别寻找CT和PET点源图像的中心,测量二者中心偏差的mm数,即PET/CT图像融合精度.结果:PET和CT两种模态融合图像肉眼可见较明显的错位.模型点源PET/CT融合图像最大偏差为(4.25±0.26)mm、检查床无负重时为(3.96±0.26)mm,检查床负重85 kg时为(5.36±0.26)mm.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PET/CT图像融合精度,并有效地指导PET/CT仪器的验收和故障检测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ROC曲线比较18F-FDG PET/CT、99Tcm-MDP骨显像及二者联合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方法 296例恶性肿瘤患者在2个月内同时接受了18F-FDG PET/CT和99Tcm-MDP骨显像,对2种显像结果 按5分法(0分:骨转移阴性,1分:可能阴性,2分:不能确定,3分:可能阳性,4分:肯定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显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临床怀疑肺部肿瘤患者术前18F-FDG符合显像结果,观察各种病变摄取18F-FDG的情况及特征.结果98例被怀疑肺部肿瘤的病例中确诊为肺癌60例,其18F-FDG符合显像结果全部为阳性;肺部良性肿瘤9例,8例为阳性;确诊为肺结核20例,11例显像阳性;炎症9例,4例显像阳性.结论18F-FDG符合显像诊断肺部肿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肺癌的分期亦具有重要的价值,但须结合临床对显像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右侧卧位并改变采集角度显像对成年女性SPECT MPI中左心室前壁衰减伪影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99Tcm-MIBI MPI的成年女性49例[年龄(61.5±8.4)岁,属冠心病低发人群].运动负荷显像时患者左心室前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稀疏或缺损,随机(抽签法)对患者先后行常规仰卧位和改变采集角度的右侧卧位静息显像.重建2种显像体位的心肌断层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显像体位间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差异.观察不同体位显像时左心室前壁放射性稀疏和填充的图像差异.结果 左心室前壁、下后壁、心尖部及侧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右侧卧位显像时明显高于仰卧位显像,分别为(71.30±3.53)%和(66.50±3.85)%,(70.06±4.45)%和(65.44±4.16)%,(77.90±3.00)%和(75.81±4.08)%,(79.30±2.26)%和(72.60±3.87)%(t=6.731、5.286、3.555和10.885,均P<0.01),间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低于仰卧位显像[(66.60±3.98)%和(70.06±4.51)%,t=-4.625,P<0.01].左心室前壁中段和前壁心尖部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右侧卧位显像时明显高于仰卧位显像[中段:(76.40±3.80)%和(68.60±4.76)%,心尖部:(77.10±3.24)%和(69.00±3.54)%;t=9.916和8.870,均P<0.01],前壁基底部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2种显像体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94±6.06)%和(58.50±4.98)%,t=-1.493,P>0.05].目测49例受检者常规仰卧位显像时,左心室前壁均有不同程度的稀疏或缺损,其中出现前壁中段和前壁心尖部局限性稀疏缺损的受检者分别为46.9% (23/49)和32.7% (16/49);采用右侧卧位同时改变采集角度显像时,左心室前壁的稀疏缺损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填充,其中出现明显填充和完全填充的受检者分别为24.5%(12/49)和65.3% (32/49).结论 仰卧位显像时成年女性左心室前壁的衰减伪影主要表现为前壁中段或前壁心尖部?  相似文献   
7.
PET/CT在肿瘤放疗和疗效评估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放射肿瘤学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愈显重要。X线、CT、MRI、B超等传统形态学检查往往不能可靠地用来进行肿瘤分期和肿瘤疗效的评价。PET/CT将PET功能代谢信息与CT解剖结构信息结合在一起,更准确地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在肿瘤放疗前分期、放射敏感性及预后判断、放疗计划的优化及放疗后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99mTc-HL91肺显像在肺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 99mTc -HL91肺显像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7例肺良性病变及 90例肺部恶性肿瘤 (81例原发性肺癌 ,9例肺部转移性瘤 )患者在给药 99mTc -HL91(92 5MBq)后 180min完成前位和后位静态显像。计算病灶和对侧正常肺组织摄取 99mTc -HL91的放射性计数比值 (T/NT)。结果  99mTc -HL91在肺良性病变的T/NT值为 1.15± 0 .2 5 ;肺恶性病组T/NT为 1.4 5± 0 .2 2 (与良性组比较P <0 .0 0 1,t=4 .998) ,其中鳞癌 1.4 7± 0 .2 7(与良性组比较P <0 .0 0 1,t =4 .137) ,腺癌为 1.4 0± 0 .2 5 (与良性组比较P <0 .0 1,t=3.2 74 ) ,转移性病变为 1.4 6± 0 .2 2 (与良性组比较P <0 .0 1,t =3.12 8)。目测法分析 99mTc -HL91肺显像诊断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 93.3% (84 / 90 ) ,特异性为 6 4 .7% (11/ 17) ,准确性为 88.8% ;炎性假瘤是最主要的假阳性病变。结论  99mTc -HL91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病变具有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99mTc-HL91肺部恶性肿瘤乏氧显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评估 99mTc-HL91体外显像对肺部恶性肿瘤乏氧组织探测能力。方法 :33例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2 1例肺腺癌和 12例肺鳞癌 )和 8例肺部转移性肿瘤患者在给药 99mTc-HL91(92 5MBq)后 180min完成前位和后位静态显像。计算病灶和对侧正常肺组织摄取 99mTc -HL91的放射性计数比 (T/N)。结果 :99mTc-HL91在肺部原发性肺癌中的阳性率为 33/ 33(10 0 % ) ,T/N值为 1.5 4± 0 .18(其中腺癌组为 1.5 1±0 .2 0 ,鳞癌组为 1.6 0± 0 .12 ,P >0 .0 5 ) ;在肺转移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为 7/ 8,T/N值为 1.4 2± 0 .2 7(与原发性肺癌组比较P >0 .0 5 )。结论 :99mTc -HL91在给药 3h后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乏氧组织 ,具有良好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PET-CT明确18F-氟脱氧葡萄糖在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中摄取程度,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60例受检者,包括正常对照者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病例54例。测定主动脉壁粥样硬化部位标准化摄取值(SUV)和CT值,并依据CT值将54例主动脉壁局部18F-FDG高摄取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分成3组,软斑块组CT值小于60HU,中等斑块组CT值介于60 ̄100HU之间,钙化斑块组CT值大于100HU。第4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软斑块组42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553±0.486;中等斑块组30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393±0.296;钙化斑块组36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354±0.189;正常对照组33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102±0.141。多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8.909,P=0.000);正常组与各斑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摄取,其中软斑块对18F-FDG的摄取最高,提示18F-FDG PET-CT是诊断不稳定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