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挖掘整理载有类抽动障碍表现疾病的古籍文献,为临床治疗抽动障碍提供参考.方法 以关键词"瘛疭""慢惊风""抽搐""筋惕肉瞤""肝风",检索《中华医典》软件,将涉及病名、病因病机、方药、禁忌与预后的内容予以分类归纳.通过Excel 2007软件对药物性味及用药频率进行频数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类似抽动障碍证候表现的疾病,其病因与患儿先天因素、外感寒热、饮食及母亲产后失血有关,病机以火热、津亏、血虚而致风动为主,亦与痰湿有关.共录入处方140张,药物169味,药物多数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剂型多为丸散.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31味,共聚为4类.在阴液亏损的情况下不宜汗下,忌用温针.结论 古代医家重视虚、风、痰在抽动类疾病中的作用,以补益中焦、祛风化痰、解表清热为核心治法,对药物的性味、剂型的选择颇有考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重症颅脑损伤后并发精神障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后的精神障碍。方法:总结我院1990年6月-2000年9月收治的合并精神障碍的48例重症颅脑外病人,分析伤情、受伤部位、损伤类型与并发的精神障碍间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人共出现4型精神障碍:躁狂样型,抑郁样型,分型样型,痴呆型。损伤部位分别为:双额叶、弥漫性脑损伤、单侧颞叶。损伤类型依次为:脑挫伤、弥漫性轴损伤、脑挫伤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结论:累及颞叶的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最多见,双额叶脑挫伤和DAI也常出现精神障碍,各型精神障碍中以躁狂型最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脑皮质及皮质下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和多胺含量,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AO活性和多胺含量变化的时相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2,4,8,24h动物模型,用高香草酸辣根过氧化物酶荧光法测定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PAO活性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多胺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大鼠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PAO活性在再灌注8h后开始升高(P<0.01),其高峰出现在再灌注24h后(P<0.01);实验组腐胺含量于再灌注4h后即开始逐渐升高(P<0.05),高峰出现在再灌注24h后(P<0.05);再灌注8,24h实验组精脒、精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PAO活性明显增高,PAO活性的增高促使腐胺高峰的形成,对脑缺血损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最近十年里,微血管压迫的观点已得到广泛地接受.大量因微血管压迫而引起症状的病人进行了微血管减压术,许多关于手术疗效的文章业已发表.现在已是要对此做出冷静地评价的时候了,本文将从解剖学和临床实际方面对此学说提出质疑并作出评价.关于微血管压迫的概念,Walter Dandy首先提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该神经受压和因小脑上动脉使其在进入桥脑处扭曲变形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CVS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 0只随机分为四组(n=1 5)。①A为NS组:枕大池两次穿刺注入生理盐水②B为SAH+NS组③C为SAH+N imotop组④D为SAH+TMP组。B、C、D三组均在枕大池两次注入自体动脉血制作成SAH模型后,自当天开始分别经腹腔注人生理盐水2 m l,或尼莫同0.1 mg,或川芎嗪2 0 mg,每日一次直到动物处死。各组动物分别在第1、4、7天分三批处死,每批5只。结果 A组动物基底动脉组织结构正常。B组动物基底动脉在第1天时出现血管痉挛,第4天时出现血管壁增厚,均以第7天时最为显著。C组动物血管痉挛程度有不同程度缓解,但第4天亦出现血管壁增厚,在第7天明显。D组动物血管痉挛及血管壁增厚明显缓解,血管壁NF-кBp6 5,Cox2的表达与同时间段B组和C组比较明显减弱(P<0.0 5)。结论川芎嗪对SAH脑血管痉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胆固醇肉芽肿常以肿块发生在中耳或乳突。并伴有慢性浆液性中耳炎和耳咽管阻塞。作者报道一例累及颞骨岩尖部并扩展到蝶窦内的溶骨性肿块。患者47岁,男性,四周前突发复视,并持续一周。无头痛、眩晕、呕吐及鼻漏等症状,曾患有付鼻窦炎6~7年。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征象。CT扫描显示一肿块侵蚀了左侧岩尖和斜坡大部分并已扩展到蝶窦。颈动脉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轻度向前及一侧弓形移位。经蝶窦入路,术中发现蝶窦后部有一光滑、闪光的黄色囊性肿块,囊内充满大量巧克力色的液体。吸出后送囊液做需氧、厌氧菌及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囊内壁有粉红色肉芽组织并做多处活检。因肿块已侵蚀斜坡,囊后壁未切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椎动脉瘤(附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椎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5例巨大椎动脉瘤的手术经验。瘤颈夹闭6例,椎动脉近端阻断2例,瘤壁塑形3例,孤立术3例,动脉瘤包裹1例。结果术后有13例进行了DSA和/或CTA检查,动脉瘤不显影者12例。15例患者术后1月好(GOS4~5分)10例,差(GOS2~3分)4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仍为巨大椎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应个性化设计治疗方案,据术中情况合理处理动脉瘤。  相似文献   
9.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和海马中OD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皮质、海马中鸟氨酸脱羧酶(ODC)的表达,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ODC活性增高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四血管关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2 h,4 h,6 h,8 h动物模型;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皮质、海马标本中ODC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质、海马中未检测出ODC mRNA的表达;实验组大鼠皮质、海马中检测出有ODC mRNA的表达,且不同时相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海马中ODC mRNA表达明显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ODC活性明显增加可能是ODC mRNA表达增加、酶蛋白合成增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原有脑梗塞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加大了栓子的直径和注栓压力,使大脑中动脉干枝总栓塞率提高到93.75%,单纯干枝栓塞率为71.88%。这样对进一步形成脑梗塞的病灶定位理应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