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探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用药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病机。方法: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3个大型资源库进行检索,整理收集最近10年以来有关子宫内膜息肉的中药治疗内容,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46篇,涉及中药112味,药物累计使用551次。当归、赤芍、川芎等15味药物为治疗EP高频用药。常用药物类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和理气药;药性以温、平性为主,药味以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为主。结论:痰瘀互结是EP的病因病机,归纳治疗EP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EP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姜良铎教授对于老年感染相关发热性疾病特殊性的认识,以及治疗中的用药特点及辨证思路。方法收集姜良铎教授门诊治疗老年发热性疾病处方,对其药物品种、类别及药物配伍联系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477张,使用中药18类211种,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其中清热药使用频次多于补虚药,但补虚药的使用种类多于清热药。结论姜良铎教授治疗老年热病用药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体现了泻实为主、补虚为辅的用药特点,切合老年热病具有本虚的内伤基础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圣济总录·眼目门》中肝虚证的症状、病机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圣济总录·眼目门》中肝虚证方剂,对相应的症状、病机进行统计,对使用药物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肝虚证症状共34种,最常见的症状为目昏暗,其次是目不明,其他眼科疾病以外的症状有胁痛、筋脉拘急等。病机证型主要为肝气不足、肝虚、肝血虚、肝虚寒,用药以补虚药最多,补虚药中以补气药为主,其次为解表类风药及清热泻火类药物。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味药物是防风、细辛、车前子、茯苓、熟地黄。结论:《圣济总录·眼目门》肝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目昏暗、目不明,用药特色为补虚药兼风药及清热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吴力群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吴力群教授2016年9月-2022年10月诊治抽动障碍患儿病案,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Statistics 23进行频数统计,使用Liquorice软件进行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及多层核心网络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案709则,涉及处方834首,中药203味。药物类别多为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药性以温、寒、平性为主,归经多归肺经、肝经、脾经。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处方由当归、白芍、川芎、党参、等20味中药组成,得到30组常用药对,以及不同症状及共患病常用药物。结论 吴力群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重在从“肝风”论治,疏散外风截断病程,平肝潜阳以熄内风,并重视调达肝气,滋阴柔肝,养血熄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配伍规律的研究探讨甲亢的病机特点。方法:收集现代医家治疗甲亢的有效内服方剂127首,将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其药物临床功效及单药频数及频率。结果:127首方剂中共使用药物167味,其中使用频数≥3的药物共82味,这82味药物的临床功效共10种,其中清热药及补益药出现频数最高,化痰药、理气药、平肝熄风药及活血药次之。结论:甲亢的病机特点主要以"热结、气阴两虚"为主,兼夹"痰凝、气滞、血瘀、肝郁"等。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小儿咳嗽用药规律文献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蓉 《现代中医药》2012,32(1):68-71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文献中方药应用情况,总结用药规律并指导临床.方法 检索CNKI,建立小儿咳嗽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 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共计134味,使用次数734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解表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78.88%;其中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达90.7%;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6.99%;归经以肺、脾、胃65.66%.结论 本病以肺气失宣、感受外邪为主,临床以化痰止咳药、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配伍规律的研究探讨古代医家对卵巢囊肿病机的认识。方法:收集古代文献相关方剂175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高频药物及药物功效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7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3的药物共111味,药物的临床功效共19种;卵巢囊肿的病机是复合病机;其中使用频数在前15位的药物主要是活血化瘀药,温里散寒药,理气通腑药,养阴清热药及利水化痰药。结论:卵巢囊肿的病机以瘀血凝结为主,正气虚衰、阳虚寒凝、饮食积滞、阴虚内热、气机阻滞、痰湿结聚及外感表邪等并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总结中医各家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近10年来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所使用的药物.结果 筛选出277篇文献,共计186味中药,累积使用频次为7762味次.其中39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以上,为常用中药;药物种类共18类,其中前7类占90.16%;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为92.89%;药味以辛、苦、甘为主,累积频率达86.53%; 27味虫类药,合计频次763味次,为全部中药的9.83%.结论 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这7类中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反映了现代临床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理念.四气五味理论的活用、对虫类药物的重视,更体现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病(ILD) 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并筛选 2012年1月—2022年9月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收录的中医药治疗ILD的文献,建立 数据库后分析用药特点,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组方68首, 药物175味。用药频次≥10次的药物共29味,有黄芪、甘草、当归、麦冬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偏 于甘、苦、辛味,药物归经多归肺经。从功效上看,以补虚药、止咳平喘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及清热药为主。 关联规则得出46组药物,支持度排名靠前的为当归-麦冬+黄芪,黄芪-麦冬+当归。高频药物聚类共得到3个 组方。结论:气虚为ILD发病的基本病机,益气是该病的首要治疗大法。中医药治疗ILD多以补气药、补阴 药、活血药、化痰药及清热药联合使用,多药并用,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中治疗小儿泄泻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治疗小儿泄泻原文进行精读,对涉及的9种泻证进行分析与整理,建立病-证-方-药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统计共17首方剂,涉及51味中药,药物频次累计148次,药物频次≥6次的有7味,依次是甘草、白术、陈皮、茯苓、生姜、人参、砂仁。功效分类位于前3位的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及理气药,四气五味以甘平、辛温为主,多归于脾胃二经。进一步通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25组,以补虚药与补虚药、补虚药与温中药、补虚药与行气药配伍为多。药物聚类可分为3类,第一类:砂仁、陈皮、甘草、人参、麦芽,第二类:茯苓、甘草、泽泻、白术、灯心草,第三类:甘草、人参、白术、陈皮、生姜。得到新处方2个,以健脾清热利湿为主,核心处方为异功散加味。结论:《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中认为小儿泄泻核心病机为脾虚湿盛,兼有寒、热、虚、食、惊之因;治疗时健脾补虚,常参辛温祛湿法;选方以名方为基础,注重调理脾胃气滞,重视“健脾以运脾为贵”的思想,其药物配伍巧妙灵活,切实合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资源系统,收集、整理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文献资料,建立数据库,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纳入标准的212首处方包括159味中药,单药以熟地黄、当归、菟丝子、白芍、山药最常用,药性以温、平、寒居多,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肾、脾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收涩药为主。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对有10种,3味药组合有14种。聚类分析得到8组药物聚类组合,因子分析提取出13个公因子。结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主要病机为肾阴亏虚,与肝脾密切相关,血瘀、血热为病理因素,治法以滋阴补肾、益髓填精为核心,辅以活血、疏肝、健脾、清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挖掘沈敏鹤主任医师证治卵巢癌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原则和方法,纳入1711份沈敏鹤主任治疗卵巢癌患者的医案,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和处方药物信息等。中医处方的数据经规范化后,对处方证型及高频药物所属的性味、归经、功效分类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处方证型分布以"虚"证为主,用药频数最多者为甘草,其次为茯苓。高频药物药性频数以"温"为多,药物药味频数以甘、苦、辛为主,归经频数以脾经为多,药物的功效分类以补虚药为主。结论:沈敏鹤主任认为卵巢癌以"虚"为根本病机,兼夹"寒""瘀"等病机,临证善用"温""甘"、归脾经等中药进行配伍,常以桂枝茯苓丸为主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蛋白尿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年限为1980—2009年,对有关中医药治疗CGN文献进行检索。建立CGN蛋白尿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描述。结果共检索得到有关文献105篇,其中中药共计163味,使用频次1996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为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祛瘀药、收涩药,占总体用药的80.02%;其中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6.08%;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达96.92%;归经以肝、肾、脾、肺、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86.31%。结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虚、肾虚为本,湿热和瘀血为标。临床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等中药运用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敦煌遗书《辅行诀》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利用敦煌方药辨治内科疾病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录入敦煌遗书《辅行诀》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方剂,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相应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出敦煌遗书《辅行诀》中医方剂61首,涉及药物66味,药物总使用频次336次。所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白芍、干姜、生姜、黄芩、旋覆花、人参、大枣、竹叶、五味子、桂枝等;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累计频率为80.66%;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3.91%;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87.95%;归经以胃、肺、脾、心、肾、肝经为主,累计频率达86.15%。敦煌医术类方剂治疗内科疾病临床用药配伍以补气药甘草、人参、大枣,补血药白芍,滋阴药麦门冬为主,次以清热药竹叶、黄芩为辅,再以解表药生姜、桂枝,温里药干姜,化痰止咳平喘药旋覆花,收涩药五味子等为特色用药。高频次药物构成敦煌医术类方剂中治疗天行病的小阴旦汤。结论本研究总结出了敦煌《辅行诀》临床用药配伍规律体系,可为临床用药及研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复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检索,统计分析治疗溃结的中药类别,单味中药出现的频次与频率,从而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气""热""虚"关系密切,着重运用"清热理气,收涩止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共检索出140个中药复方,中药136味:其中以清热类(25味)最多,其次为补虚类(21味),收涩类(12味),活血化瘀类(12味);功效以清热、补虚、收涩、活血化瘀为主。结论通过分析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总结出高频中药,归纳其中药类别及用药规律,为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最佳组方提供参考,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顾佳麟  霍介格 《河南中医》2019,39(7):1068-1072
目的:以医学文献数据库为基础研究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构建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用药规律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4.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统计。结果:用于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药物共计114味,频次共498次,其中中药分类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占使用频率的72. 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占使用频率的85. 3%;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占使用频率的96. 0%;归经以心、肝、脾、肺为主,占使用频率的65. 1%。结论:对于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床诊治,多从虚论治,临床用药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为主。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16-118
目的:检索近20年中医治疗肺结核临床常用方药,分析常用剂型和药物,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以肺结核、肺痨、中药、中医、临床为检索词,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文献,选取治疗有效的病例文献,运用SPSS 20.0软件建立所用方、药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24篇,患者6 428例。使用成方加减2 492例,其中采用中成药(颗粒剂、膏剂、丸剂、胶囊、口服液等)者2 003例,采用汤剂者489例;采用自拟方3 936例,其中使用中成药(颗粒剂、膏剂、丸剂、胶囊、口服液等)者2 312例,采用汤剂者1 624例。所用药物包括补虚药、止咳化痰药、活血药、止血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祛风湿药、重镇安神药,共10类,114味。结论:肺结核治疗中使用成方较少、自拟方较多;中成药较多,汤药较少;使用中药的种类和味数较多,以补虚药为主,反映了肺结核以虚为主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宋代《小儿痘疹方论》中医药治疗小儿痘疹用药规律的研究.方法:将宋代名医陈文忠撰《小儿痘疹方论》中治疗小儿痘疹疾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小儿痘疹中药复方78首,涉及中药128种,总用药次数为551次.药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1.0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90.47%;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8.10%;归经以脾、肺、心、胃、肝为主,累计频率达80.40%.结论:临床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等中药运用较多;使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人参、茯苓、当归、白术、白芍、防风、黄芪、柴胡、黄芩、川芎等.  相似文献   

19.
周语平  王文萍 《河南中医》2011,31(10):1125-1126
目的:探讨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查阅文献,采用统计学进行药物计算和分析。结果: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共计97味,使用频次295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占总体用药的76.61%;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0.35%;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6.95%;归经以肝、脾、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66.41%。结论:肝纤维化病症主要以正虚血瘀、湿热内侵为主要原因。在治疗上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运用最多。  相似文献   

20.
选取公开发表文献中辨治ADHD的有效中医复方88首,建立用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药物功效、性味归经、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使用频率≥10%的药物有33味,前12位中药依次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龙骨、甘草、茯苓、牡蛎、龟甲、白芍、五味子、山茱萸、山药,为ADHD常用药物。使用频率前7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收涩药、开窍药、利水渗湿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以温为最;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以甘为首;归经以肝、心、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的药对如远志→石菖蒲、牡蛎→龙骨、远志→熟地黄等。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8个聚类方。研究表明中医治疗ADHD用药以补虚(滋补肝肾,补益心脾)、安神为基本组方配伍,兼顾平肝(为主)、清热、理气、活血、化痰、熄风等,契合病机;多种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能更全面和客观地反映ADHD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