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药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循环全身炎症反应机制及防治进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变化极广,有些几乎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有些却能造成众多术后并发症,甚至演变为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随着对体外循环炎症反应的深入探讨,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断被揭示,同时一些新的药理学因子及技术改进在内的众多治疗策略也相继应用于临床,以期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了解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严重程度及预防、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0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1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机理及外科治疗选择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0月,对11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人行外科治疗,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6例.其中7例病人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20年发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肝大、腹水、右心衰竭,心功能Ⅳ级.11例病人均再次手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成活10例.术后随访1~4年,2例三尖瓣置换病人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病人,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3)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4)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心房纤颤等因素.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首选三尖瓣成形术,只有瓣膜严重破坏,成形术无法恢复瓣膜功能时,才考虑作三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体外循环(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常规建立CPB动物模型,实验组:于术前10min给予PDTC(20mg/kg)静脉推注;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CPB前30min、CPB后30min、停机后30min取两组肺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NF-κB mRNA水平。于CPB前、CPB后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CPB后30min和停机后30min,两组肺组织NF-κB RNA表达均增强,但实验组明显弱于对照组(P<0.01)。CPB后实验组肺组织仅见毛细血管轻度淤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轻度聚集,无肺水肿、肺不张等损伤;而对照组肺组织可见毛细血管、小静脉严重淤血,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萎陷甚至结构消失,肺泡腔和间质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CPB可引起NF-κB量和活性的增加,使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能显著减轻CPB术后肺炎性反应,并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随机抽样选取60例无心梗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各组病例在CPB前,CPB后即刻,术后1、2、3d 5个时点定量测定血清中的cTn-I、CK-MB浓度,比较各组同一时点cTn-I、CK-MB浓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cTn-I和CK-MB均在正常参考值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1、2、3d各时点的cTn-I和CK-MB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以降低心肌细胞损害的特异性指标,进而推断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器械缝合在肺切除术心包内血管处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98~2003年共对3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经心包内血管处理技术(肺血管均采用肺血管缝合器。部分病例加结扎处理),实施了肺切除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均通过对症处理痊愈。结论心包内血管处理技术及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应用,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肺癌的切除率。增加了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延长。为中晚期肺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为128例病人施行二尖瓣替换术,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中男59例,女69例。年龄14~62岁。风湿性心脏病123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包括二尖瓣脱垂2例,二尖瓣裂及重度发育不良3例)5例。病程6个月~32年,有心力衰竭者112例,有脑和肢体动脉栓塞者11例,曾行二尖瓣闭式分离术者17例,属第二次换瓣者8例,其中3例为术前为生物瓣膜衰败,1例为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施行紧急换瓣手术。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65者69例,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者98例。心房纤颤心律88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术前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胸心外科手术后乳糜胸19例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林  何德沛 《重庆医学》2000,29(3):250-251
乳糜胸是胸心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88年12月至1999年8月我院共施行各种胸心外科手术1850例,其中发生乳糜胸 19例,发生率约 1%,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3-79岁,平均36岁,18例为左侧,仅1例为右侧。其中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10例,纵隔肿瘤摘除术后2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2例。一般在术后1—7天发现,乳糜量约22—1500ml/日。2 治疗方法2.1保守治疗:控制饮食,减少蛋白及脂肪摄入量,并口服强的松5—10mg,每日二至三次;…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我科收治1例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大部剥脱术后发生少见的右心室流出道再缩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33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分析33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335例中左向右分流278例,右向左分流42例,无分流15例。54例动脉导管末闭(PDA)和3例主动脉缩窄(AC)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78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中深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其中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4例,双侧G1enn手术1例,双侧改良G1enn手术3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6例(4.8%),其中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9例,完全性房室通道(CAVC)合并PH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1例,法洛四联症(TOF)3例,大动脉转位(TGA)行动脉转位术1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223例(66.6%),随访时间2个月一11年,无晚期死亡。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早诊断、早手术。左向右分流大的患者易发生PH,应在6个月至1岁内手术;右向左分流患者,手术年龄以1—3岁为好。对不能解剖矫正的复杂心脏畸形,应在2—3岁时作TCPC手术或双侧改良G1enn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和体会.方法 对2002年8月~2006年8月的8例心脏瓣膜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诊断、手术及术后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无手术死亡.结论 对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前明确诊断,制订合理手术方案,重视术后危险并发症等,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