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毒副作用.方法 取家兔6只(共12眼),每只眼制取6片组织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分别加入2%、4%、6%、8%、10%的牛磺酸液(同一动物的左右眼加同一浓度牛磺酸溶液),设立空白对照.倒置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在培养的第1、2、4、6、8天,将部分培养细胞用Wright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空白对照和加入2%、4%、6%牛磺酸溶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1周后均形成内皮细胞层,细胞形态呈六角形或类圆形.加入8%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4天时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第8天时培养细胞死亡.加入10%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2天时出现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部分细胞已死亡.同一动物的左右眼角膜内皮细胞生长速度和细胞形态相似.结论 2%~6%牛磺酸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无不良影响,提示该浓度范围的牛磺酸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糖化血红蛋白指导下的术前血糖控制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观察。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血糖偏高(HbAlc〉6.2%)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59例(64眼)作为观察组,同时期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6.2%)患者60例(64眼)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30个月。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血糖、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照。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观察组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视力〈0.3者61例,占95.31%,≥0.3者3例,占4.69%,术后视力〈0.3者18例,占28.12%,≥0.3者46例,占71.88%,经x^2检验,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Alc指导下对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术前血糖调节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患者影响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眼轴长度≥26mm的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患者41例(58眼)为研究对象。测量眼轴长度、术前视力、潜视力(PVA),检查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行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χ2检验,眼轴长度、PVA对术后BCVA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眼底视网膜病变越重,术后BCVA越差(P<0.01)。结论眼轴长度、PVA、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患者影响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眼轴长度≥26 mm的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患者41例(58眼)为研究对象.测量眼轴长度、术前视力、潜视力(PVA),检查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行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χ2检验,眼轴长度、PVA对术后BCVA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眼底视网膜病变越重,术后BCVA越差(P<0.01).结论眼轴长度、PVA、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毒副作用。方法 取家兔6只(共12眼),每只眼制取6片组织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分别加入2%、4%、6%、8%、10%的牛磺酸液(同一动物的左右眼加同一浓度牛磺酸溶液),设立空白对照。倒置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在培养的第1、2、4、6、8天,将部分培养细胞用Wright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空白对照和加入2%、4%、6%牛磺酸溶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1周后均形成内皮细胞层,细胞形态呈六角形或类圆形。加入8%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4天时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第8天时培养细胞死亡。加入10%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2天时出现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部分细胞已死亡。同一动物的左右眼角膜内皮细胞生长速度和细胞形态相似。结论 2%~6%牛磺酸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无不良影响,提示该浓度范围的牛磺酸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和立体视的分布特征以及立体视锐度、屈光状态与年龄、眼轴长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上海市8所小学,对抽取到的学校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立体视、电脑验光、眼轴长度等眼科检查.根据年龄(6岁组、7岁组、8岁组、9岁组及10岁组)及屈光状态(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组、轻度远视组及中高度远视组)分组.对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并采用等级相关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学龄期儿童随年龄的增长,近视的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远视的检出率有下降的趋势,经等级相关分析,近视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7,P<0.01),远视的检出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9,P<0.01).不同年龄组裸眼视力正常儿童的立体视锐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 Wallis检验,x2=88.867,P<0.01),其中6岁组与7岁组立体视锐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4,P<0.01),7岁组与8岁组、8岁组与9岁组、9岁组与1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屈光状态儿童立体视异常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294,P<0.01).不同屈光状态立体视锐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 Wallis检验,x2=67.428,P<0.01),其中中高度远视组(Z=2.584,P<0.01)、中高度近视组(Z=2.138,P<0.01)及轻度远视组(Z=1.819,P<0.01)立体视锐度与屈光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轻度近视组与屈光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轴长度有随年龄而增长的趋势,不同年龄组眼轴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5.248,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学龄儿童眼球存在由远视到正视再到近视的发展过程;立体视发育成熟年龄在7~8岁,远视及中高度近视对学龄儿童立体视的建立影响较大;学龄儿童眼轴长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