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了解建始县12~15岁农村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现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湖北省建始县3所农村中学七、八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875名,采用自制的《农村学龄儿童伤害调查表》收集儿童在2012年1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期间伤害的发生情况。结果建始县农村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8.97%,伤害类型前三位为意外跌落(42.94%)、烧烫伤(13.56%)、运动与训练伤(11.86%),伤害地点以家中(33.90%)为主;休闲玩耍时最易发生伤害,伤害部位以四肢(74.58%)为主,伤害后主要是经门诊处理(50.28%)并大多(65.54%)痊愈。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伤害发生的特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制定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像素的形态学测量(VBM )法分析颞叶癫痫患者脑区灰质密度和体积的差异,探讨VBM对常规M RI未发现病灶的颞叶癫痫患者的检测准确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0例常规M RI未发现病灶的颞叶癫痫患者(颞叶癫痫组),其中男13例,女17例;选择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采用磁化预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进行高分辨率全脑结构像扫描两组研究对象脑部,通过VBM分析其全脑灰质体积及密度变化。【结果】①颞叶癫痫患者组的左侧枕叶、楔叶,右侧小脑山顶脑区的灰质密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双侧壳核、外侧苍白球、左侧颞下回、右侧额下回脑区的灰质密度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颞叶癫痫患者组双侧岛叶,右侧中央前回、颞上回、楔叶、楔前叶、枕中回、缘上回,左侧颞中回、角回、舌回、颞横回、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海马旁回、梭状回的脑灰质体积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未发现灰质体积升高的脑区。【结论】颞叶癫痫患者不仅颞叶灰质存在异常,而且颞叶外脑区也存在广泛的灰质异常,对于常规M RI未发现病灶的颞叶癫痫患者,进行VBM 分析可发现广泛的脑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血糖致偏侧舞蹈症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高血糖致偏侧舞蹈症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以偏侧不自主运动就诊,入院后查随机血糖均≥30 mmol/L,进一步完善头颅CT和MR I检查,诊断为高血糖所致偏侧舞蹈症,经治疗后舞蹈样症状消失。结论高血糖致偏侧舞蹈症临床罕见,由于其起病突然,影像学表现特殊,易导致误诊。认识此症的临床特点,可为早期确诊和治疗提供帮助,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慢性意识障碍(DOC)患者意识水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根据评定结果将38例DOC患者分为植物状态 (VS)组、最小意识状态 (MCS)组及脱离微意识状态(EMCS)组,同时选取19例门诊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上述各组受试者均给予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及P300检测,比较各组受试者P300波幅及潜伏期差异。 结果 3组患者及对照组两两比较,其P300波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300可作为客观评估DOC患者意识水平的有效手段,P300波幅越大则提示患者意识水平越好。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表现为持续性抑郁心境障碍,具有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及精神运动迟滞"三低"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1])。缺血性脑卒中2周时,PSD的发生率为43.2%~([2]),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及康复效果,增加致残率,10年内的死亡率是一般患者的3.4倍~([3])。  相似文献   
6.
正平衡是指在稳定极限范围内,保持身体重心在支撑基底面上的能力[1]。有研究发现,首发脑卒中的患者中约有86%存在平衡功能障碍[2],而坐位平衡障碍是脑卒中初期常见的功能障碍[3]。Nichols等[4]认为偏瘫患者的坐位平衡虽不是功能活动,但与个体功能恢复密切相关。Feigin等[5]研究认为脑卒中后2周内坐位平衡情况能预测患者发病6个月后的行走能力。但目前关于坐位平衡及其评定方法的研究较少。我们在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网以检索词"坐位平衡、坐位"联合"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及偏瘫"进行检索,再以"sitting balance、sitting ability及sitting"联合"stroke、cerebral infarction、cerebral hemorrhage及hemiplegia"检索PubMed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的远期效应及血浆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74例符合本研究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9例)。最终资料完整纳入本研究患者65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舍曲林及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低频rTMS及基础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入组前(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指标来评定患者的临床抑郁状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5-HT浓度。并于12个月后追踪随访(随访时),复测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和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BI评分则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对照组血浆5-HT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变化不明显(P&rt;0.05)。12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HAMD评分和CSS评分均较治疗后进一步下降(P<0.05),MBI评分亦进一步提高(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下降及MBI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5);2组患者血浆5-HT浓度较治疗后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脱离抑郁状态患者分别有10例(32.26%)和12例(3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7,P=0.796),但12个月后随访时,2组脱离抑郁状态患者分别有22例(70.97%)和31例(91.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99,P=0.036)。 结论rTMS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远期效应,提高患者ADL能力,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浆5-HT表达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将入选的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9),治疗组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入选时和治疗4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FMA和MB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早期康复策略,为早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及康复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合并下肢急性DVT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均给予抗凝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发病早期DVT形成后1—2d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根据血浆D-二聚体浓度,10d之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发病后即予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10d内严格制动;分别对两组临床表现、血浆D-二聚体浓度、血栓大小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第3d时,两组NV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小腿周径值较治疗前稍增粗(P0.05);第5d时,观察组NV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仍有明显疼痛(P0.05),两组小腿周径值较治疗前改变不明显;第10d时,两组NV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小腿周径值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缩小幅度高于对照组(5.22%/1.92%)。两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较治疗前逐渐下降(P0.01),但第5d及第10d时,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彩超定性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下肢急性DVT患者早期有序合理的实施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以作为运动剂量的参考标准,是早期康复训练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靶心率智能踏车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痉挛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5年在康复科住院的12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且下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各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加用智能踏车训练并根据不同靶心率(60%、70%、80%最大心率)分为3个亚组(每组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末、治疗后6周末行偏瘫侧下肢伸肌改良Ashworth量表评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BI),训练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80%最大心率组因不能耐受试验被随机分配至60%最大心率组及70%最大心率组,经治疗后70%最大心率组的下肢改良Ashworth量表评级及FMA均较治疗前及60%最大心率组有改善(P < 0.05)。结论:当靶心率为70%最大心率时可较好地改善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