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联合衬垫超声扫描技术,应用低频M-型超声,对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组(A组)、治疗后组(B组)吞咽功能进行测量,参数包括吞咽时间(duration),吞咽平均速度(Vm),吞咽范围(range),并与正常人(C组)作对照。结果 吞咽总时间A组为(1.535±0.247)s,B组为(2.301±0.496)s,C组为(2.029±0.31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平均速度A组(3.17±0.959)cm/s,B组(2.00±0.819)cm/s,C组(2.12±0.50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范围A组(4.82±1.407)cm,B组(4.34±1.114)cm,C组(4.22±0.87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01。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后组的舌吞咽总时间较治疗前组延长,并接近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吞咽平均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减慢,接近正常组水平。M-型超声能够较准确地评估舌吞咽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周围型肺肿瘤超声造影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肿瘤超声造影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20例周围型肺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肺癌15例,肺转移瘤5例,分析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及时问强度曲线.结果 ①原发性肺癌开始增强时间及达峰值时间均早于肺转移瘤.②原发性肺癌开始以条状增强为主;肺转移瘤以点状增强为主.③肺转移瘤增强程度低于原发性肺癌.④达到增强峰值时,原发性肺癌与肺转移瘤增强的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原发性肺癌时间一强度曲线均呈快升慢降型,肺转移瘤以慢升慢降型为主.⑥超声造影后病灶血流信号比增强前明显增多.结论 原发性肺肿瘤和肺转移瘤超声造影有不同的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超声造影有助于周围型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门静脉、颈动脉及下肢深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门静脉,颈动脉及下肢深静脉疾病患者63例,其中门静脉栓子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颈动脉狭窄28例,分别观察造影剂增强及血管充盈情况,并与增强CT及DSA对照.结果 15例门静脉瘤栓造影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强,5例血栓无增强,表现为充盈缺损,颈动脉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发现21个造影前未发现的斑块,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与DSA对照,应用CDFI、超声造影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部动脉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55.6%、55.6%,特异性分别为84.2%、94.7%,准确率分别为75.0%、82.0%.普通超声检查下肢下肢DVT的发现率为47%,超声造影后下肢下肢DVT的发现率为87%.患侧股总静脉造影剂出现时间及达峰值时间分别为(56.76±11.24)8、(61.43±7.12)S,健侧造影剂出现达峰值时间为(42.46±7.28)S、(51.57±5.79)s,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低回声带宽度为(0.31±0.08)cm,健侧为(O.09±0.0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门静脉栓子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高了颈动脉斑块及静脉栓子的显示率,有助于动脉狭窄程度判断以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内钙化分布特征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49例,且术前通过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颈动脉斑块回声类型及斑块内造影剂分布情况,记录斑块回声类型、钙化部位、形态、数量及钙化旁有无新生血管,并进行分组,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组内不同钙化特征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各钙化组、不同形态各钙化组及钙化旁有无新生血管的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415,P=0. 813;χ~2=2. 164,P=0. 339;χ~2=3. 352,P=0. 095);不同数量各钙化组的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555,P=0. 029)。结论钙化数量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多发钙化可导致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时,使用VisiTag模块的量化消融与以往经验性消融相比临床疗效是否更佳,并研究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量化消融组(使用VisiTag模块)和经验消融组,最终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因阵发性房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62例,其中A组32例,B组30例。VisiTag优化后的参数如下:导管位移最大移动范围≤2.5 mm;导管保持稳定的最小时间5 s;导管压力≥5 g,最小压力的时间百分比为25%;点的直径3 mm,点与点之间相互重叠。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接触压力、平均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时间、消融点的数目、并发症例数、单圈隔离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及术后3月复发情况等有无差异。根据3月后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Af组)和非复发组(NAf组),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双侧单纯肺静脉线性解剖隔离完成后,A组患者的单圈隔离率高于B组(P=0.021);两组患者中,A组的平均接触压力值更高(P=0.006);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小于B组;术后3月B组复发率更高,A组复发12(40.0)例;B组复发5(16.7)例,P=0.03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20,P=0.450)、高血压病(OR=3.621,P=0.470)、左房内径(OR=1.320,P=0.150)及单圈隔离(OR=0.120,P=0.002)为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阵发性房颤单纯肺静脉隔离手术中,VisiTag自动标测消融损伤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左心房和肺静脉间的传导恢复,提高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结果。年龄、患高血压病、左房增大及未单圈隔离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屏气试验研究健康吸烟者脑血管反应性。方法 选取男性健康吸烟者46例,男性健康不吸烟者42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多普勒频谱,检测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嘱受检者做屏气试验,记录屏气末双侧MCA多普勒频谱,测量参数同上,并计算屏气前后各参数变化率,通过参数变化率的大小分析脑血管反应性。结果 屏气后两组MCA峰值流速均表现为随屏气时间延长而增快,两组的PI及RI均降低,屏气前后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PSV变化率为(23±7)%,不吸烟组为(3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PI值变化率为(19±5)%,不吸烟组为(25±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RI值变化率为(21±6)%,不吸烟组为(3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健康吸烟者屏气后MCA的PSV、PI及RI的变化率均较健康不吸烟者减低,吸烟可使脑血管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背景 目前常用的超声技术都无法实时、完整地评价整个左心室的同步性状况,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实时评价整个左心室17节段的同步性,初步研究表明其在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面具有广泛前景。目的 应用RT-3DE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后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指数(SDI),同时通过对30名正常人的SDI测值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界定不同步的截断值,进而探讨RT-3DE评价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梗死组)分为A、B两个亚组,即心功能重度减低组(LVEF≤35%)和轻度减低组(35%结果 心肌梗死组左心室不同步指标SD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功能重度减低组SDI显著高于轻度减低组(P<0.01),SDI与LVEF呈负相关(r=-0.84,P<0.01);正常对照组SDI为1.2%±0.4%,以SDI大于正常组99%单侧上限界值(本研究中经计算为2.13%)作为左室收缩不同步的判断标准,则心肌梗死组左室收缩不同步率为85%,其中心功能重度减低组为100%,轻度减低组为75%,两组间不同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与收缩功能呈负相关;RT-3DE能敏感地发现左心室不同步,在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SDI是评价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的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血流动力学超声改变。 方法 经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和(或)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CVST患者48例,分别行双侧颈内静脉超声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多发 CVST患者双侧颈内静脉内径及平均流速,单纯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患者各项结果双侧平均值,计算 血流量,并选取正常对照组28例,各项检查结果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 多发CVST组患侧吸气相及呼气相颈内静脉内径无显著变化(P =0.398),多发CVST组健侧、上 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双侧及健康对照组双侧颈内静脉内径吸气时增宽,呼气时变窄,差异有显著性; 多发CVST组患侧颈内静脉内径较多发CVST组健侧(P =0.009)、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2)及对 照组(P =0.006)颈内静脉内径变窄,差异有显著性。多发CVST组患侧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小于多发CVST 健侧(P =0.006)、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05)及对照组(P =0.001);颈内静脉平均流速低于多 发CVST健侧(P =0.015)、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19)及对照组(P =0.011);颈内静脉的血流量 也低于多发CVST健侧(P =0.011)、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28)及对照组(P =0.008),差异具有 显著性。 结论 多发CVST患者患侧颈内静脉内径随呼吸相无明显变化,且患侧颈内静脉血流量减低。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造影检查72例(92个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患者,了解超声造影时斑块回声有无增强及血管充盈情况,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颈动脉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发现造影前未发现的斑块24个,并能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与DSA对照,应用超声造影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部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55.6%、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82.0%。92个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后69个增强,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强回声斑块新生血管检出率分别为89%、75%、70%和25%;斑块内造影剂到达时间迟于颈动脉(P〈0.05),达峰值时间较颈动脉延长(P〈0.05)。结论超声造影提高了颈动脉斑块的显示率,有助于判断动脉狭窄程度,并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弥补了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为颈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