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以简便快捷的方法获得大量生长状态良好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以作为构建含血管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方法以新生儿脐带静脉作为细胞来源,用消化法获得血管内皮细胞,用本实验室设计的方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第Ⅷ因子)和透射电镜(Weibel-Palade小体)鉴定细胞来源。结果用本实验室的纯化方法获得的血管内皮细胞未见成纤维细胞污染,细胞增殖旺盛,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结论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可以获得大量处于良好生长状态的高纯度血管内皮细胞,可以用于含血管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建立兔胫骨萎缩型与肥大型骨不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体质量3~4.5 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 2组,A组于胫骨中段截骨,两断端套接1 cm硅胶管,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保持两断端间距2 mm,8周取出硅胶管,观察组织隔离法构建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B组于胫骨中段截骨后采用2枚1 mm克氏针行髓内松动固定,被动活动断端200次/d,持续1个月,观察机械活动法构建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结果A组中所有动物在硅胶管取出后4周,无1例断端出现骨愈合表现,X线片显示良好萎缩型骨不连的复制.B组中所有动物在6周内截骨端出现延迟愈合,部分伴有畸形,骨断端有大量肥大骨痂形成.结论硅胶管组织隔离法是复制兔胫骨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有效方法,而采用被动机械活动复制兔胫骨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78例股骨、胫骨骨折的患者,采用矩形髓内钉固定。第1组36例,在钉尾部未行螺丝钉固定;第2组42例,在钉尾部用附加螺丝钉将其固定于股骨或胫骨上。第1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7.4周,其中有6例退钉。第2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4.2周,2例退钉。结果表明用附加螺丝钉固定其钉尾部,可以有效防止矩形钉退钉这一常见的并发症,并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脊柱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脊柱原发性肿瘤,其仅占脊柱原发肿瘤的1.4%~9.4%。目前国际肿瘤学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ICD-O)将其定义一种交界性原发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并可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脊柱GCTB目前尚无公认的类似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骨肉瘤或者软组织肉瘤的分期系统。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及研究者更习惯将GCTB分为可切除及不可切除两种类型。2020年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骨巨细胞瘤诊疗指南将这种分期方法作为Ⅱ级推荐,其中将不可切除型又分为手术困难及不可切除两类。脊柱GCTB由于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脊髓及大血管,大多数研究者将其归属于不可切除范畴。按照CSCO骨巨细胞瘤诊疗指南外科治疗的选择策略,对于术前评级为不可切除的GCTB,应用地舒单抗等骨靶向药物治疗后,整块切除术仍然被作为Ⅰ级推荐(2A类证据)。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技术由Stener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该技术要点是沿肿瘤外缘将其整块切除,以获得良好的外科边界,更加符合肿瘤学原则。20世纪90年代中期Tomita等采用后路椎弓根截骨,将病椎分为两块切除,最大限度减少术中污染,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使TES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过国内外医生多年的手术实践,TES技术已经作为成熟的脊柱肿瘤外科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然而,部分脊柱GCTB可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并侵犯周围大血管壁。整块切除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引起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如何在整块切除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同时降低术中血管损伤所带来的风险,目前临床中尚无明确的解决方案。笔者报道1例胸主动脉受累的胸椎GCTB,通过行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术以避免血管相关事件发生,并对相关文献回顾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多节段脊柱肿瘤全切并行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患者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5~64岁,平均41.7±10.5岁,随访18.3±11.4个月(6~36个月)。9例均为原发肿瘤:T5~T7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1例,T7~T8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T10~T11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1例,T11~L1软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5例(T6~T8共2例,T2~T3、T4~T5、T11~L1各1例)。依据肿瘤位置及周围软组织侵袭程度,采取单纯后路手术方式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1例行多节段全椎体切除,并通过激光选区融化技术构建个体化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通过术后X线片(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CT(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定期复查,之后每6个月复查1次。应用BrantiganSteffee脊柱融合分级评估人工椎体稳定性、界面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定期观察肿瘤是否复发生原位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术,其中2个节段椎体切除4例,3个节段椎体切除5例。患者手术时间433.3±174.6min(235~740min),术中出血量4816.7±3221.2ml(1000~14000ml)。术前的VAS评分4.1±1.1分,术后7d患者的VAS评分1.2±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3例患者术后7d时有2例恢复到E级,1例无明显变化,6例E级患者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3D打印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匹配情况良好,无松动、下沉及移位,同时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情况。术后6个月,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接触紧密,开始出现界面骨长入,术后12个月,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出现骨性连接,发生骨性融合。随访期内7例患者无肿瘤复发转移,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16个月局部复发,安罗替尼治疗后肿瘤无恶化,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全身多发转移于术后18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可以满足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要求,精确恢复椎体连续性,精准匹配相邻椎体,自身孔隙结构利于骨的长入,是一种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理想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郭征  王臻  王军琳  王哲  付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42-43,i0001
目的:观察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对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1999-06/2004-06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接受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治疗患者58例。骨肿瘤类型包括骨肉瘤31例,软骨肉瘤9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血管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7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转移瘤4例。肿瘤生长在股骨远端41例,胫骨近端15例,同时累及股骨和胫骨2例。肿瘤采用enb1oc肿瘤切除,残留骨缺损选用定制或组配式膝关节假体进行重建,手术前后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均行辅助化疗,定期随访,观察肿瘤控制、并发症及早期功能康复情况,采用Enneking保肢功能评价标准从关节括动度、疼痛、稳定性、肌肉的力量、心理评价和生活能力、有无并发症等6个方面评定肢体功能,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 结果:58例患者中获得平均37个月有效随访的53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殷骨远端肿瘤切除重建后1周患者即可负重行走,胫骨近端肿瘤切除重建后4周患者开始负重行走,术后3个月时53例患者功能评定:优38例;良10例;可5例。股骨远端肿瘤和胫骨近端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后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平均分别为88&;#176;-176&;#176;和120&;#176;-172&;#176;,股骨假体的早期功能明显优于胫骨假体。②感染2例,关节脱位4例,无假体断裂及松动。③局部复发5例,肺转移12例,死亡13例,生存患者平均生存时间26个月。 结论:人工关节重建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将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其中股骨假体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25例临床观察山东宁阳县人民医院(271400)李树华韩霞郭征东我们自1993年2月~1996年2月选择支气管哮喘病人采用呋塞米(速尿)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同期设立单盲对照观察,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治疗组25例,...  相似文献   
9.
李继庆  王臻  郭征  郭峰  袁志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226-3227,i001
目的:采用人工膝关节治疗膝关节周围巨大骨巨细胞瘤,选择手术适应证并观察患者肢体功能保留效果。方法:9例患者,良性骨巨细胞瘤6例,恶性3例。均采用骨瘤段切除,双关节半限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8例,旋转限制型人工交链膝关节置换1例。结果:随访1.5~4.7年,1例死于肺部转移,8例无瘤存活。8例患者术后获得了较好的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假体无松动。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巨大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可以早期锻炼膝关节的功能。减少传统手术所带来的术后复发及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弧氧化(MAO)表面改性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撑棒对羊距骨坏死的治疗作用,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 观察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撑棒通过MAO表面改性后,其表面形态、元素变化及晶像情况。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大鼠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及分化情况。建立羊距骨坏死模型基础,并置入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撑棒,探究其在距骨内的稳定性及其成骨修复情况。结果 通过MAO改性,材料表面形成大小均一的多孔微米结构,Ca、P、O元素分布在材料表面,同时表面形成TiO2晶像。在体外细胞实验中,MAO改性组和对照组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MAO改性组在细胞接种后8 h黏附能力优于对照组、接种1、4、7 d后细胞增殖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同时接种7 d时细胞分化能力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距骨植入实验表明,术后12周两组支撑棒都有骨长入,但是MAO改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周围有更多的新生骨长入。定量结果显示MAO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仿生的3D打印多孔结构为支撑棒提供了优良的力学性能,MAO表面改性进一步提高了其生物活性,使其在治疗羊距骨早期骨坏死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力学和生物学的优势。本临床前研究效果满意,并为其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