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TTSS)的毒力基因exo U、exo S的临床意义.方法 来自5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89株,采用PCR调查毒力基因exo U、exo S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发生率;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MIC;对携带exo U+/exo S-型或exo U-/exo S+型细菌(从痰液分离)的60例阳性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情况.对数据进行x2检验. 结果 PCR检测显示,161株携带TTSS,其中120株exo U-/exo S+,31株exo U+/exo S-,3株exo U+/exo S+,7株exo U-/exo S-;剩余28株为TTSS阴性.痰液标本和血液标本均以exo U-/exo S+表型最常见,分别占其TTSS阳性菌株的72.0%(72/100)和81.5%(44/54).药物敏感试验分析,TTSS阴性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性均高于TTSS阳性菌株(x2值分别为10.1、16.1、9.3、33.8,P值均小于0.01).exo U+/exo S-菌株和exo U-/exo S+菌株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相似(x2值为0.08~2.04,P值均大于0.05).回顾性分析表明,exo U+/exo S-型患者临床特征是多有气管插管史、ICU住院史、抗感染治疗多采用联合用药,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居多;exo U-/exo S+的临床特征是多存在肺部基础疾病,预后好于前者,以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居多. 结论 TTSS存在于大多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中,检查痰液标本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exo U或exo S基因,对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西南地区儿童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西南地区20例AS患儿病例资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Ⅳ型胶原α链在患儿肾脏、皮肤组织的表达,并比较不同临床表型的AS患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该组患儿以血尿合并蛋白尿为最常见首发症状,首发症状为孤立蛋白尿的患儿24 h尿蛋白水平较血尿合并蛋白尿者高(H=11.959,P=0.003)。有蛋白尿的患儿其家族中尿毒症患者的比例(6/16)较血尿表现者多(1/4)。光镜病理改变以轻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0.00%)多见,不同临床表型的AS患儿其病理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4.149,P=0.900),60.00%的AS存在间质细胞泡沫样,其尿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间质泡沫样改变者(T=-2.083,P=0.039)。肾脏α5(Ⅳ型)链免疫荧光结果分析,15例(75.00%)为X性连锁显性遗传性AS(X-linked dominant inherited Alport syndrome,XLAS),余5例尚不能根据α5(Ⅳ型)链的缺失判断其遗传类型。2例患儿同时行皮肤基底膜α5(Ⅳ型)链检测,结果与肾脏检测一致。结论:中国西南地区儿童AS血尿合并蛋白尿是最常见首发症状,主要遗传方式为XLAS(75.00%)。不同临床表型的AS患儿其病理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但蛋白尿越重,其肾小管间质泡沫样改变越重。皮肤活检诊断XLAS与肾脏检测结果一致,必要时可替代肾活检,对家系调查筛选携带者及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苛养菌的分离及其对头孢妥仑匹酯等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2007年、2008年及2010年1-6月从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的苛养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 B法检测头孢妥仑匹酯等10种抗菌药物对其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438例患者共分离苛养菌462株,其产β 内酰胺酶率:流感嗜血杆菌23.62%(30/127),副流感嗜血杆菌2.51%(5/199),卡他莫拉菌41.58%(42/101),未发现对青霉素中介或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妥仑匹酯的敏感率分别为96.30%、94.36%、100.00%、100.00%;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唑林的敏感率为83.59%~93.3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分别为91.67%、88.21%;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为100.00%;对克拉霉素的敏感率,流感嗜血杆菌为87.96%,其他3种菌为34.29%~59.00%;4种苛养菌对四环素的敏感率较低,为22.86%~63.00%;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高,达54.63%~73.33%。结论头孢妥仑匹酯对呼吸道感染的苛养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部分医院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的铜绿假单胞菌泛耐株,筛榆出其中产IMP-9金属酶的菌株并分析其同源性,对比2005-2007年初广州地区多家医院曾出现的产IMP-9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克隆株,分析近期广州地区是否还有该流行株的存在.方法 Q-PCR筛选产IMP-9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ERIC-PCR对产酶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收集广州7家大型医院的269株铜绿假单胞菌泛耐株,共检测出携带IMP-9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10株,均来自同一医院.ERIC-PCR检测,10株均为同一基因型的克隆株,但与前期曾出现的产IMP-9金属酶克隆株无同源性.结论 产IMP-9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克隆传播仍然存在,而医院间的传播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因此,仍需继续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患者的监控和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5.
哌拉西林/舒巴坦对非发酵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舒巴坦对非发酵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哌拉西林/舒巴坦对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 北京、天津、广州、哈尔滨和重庆5个城市的8家医院共收集菌株809株.对于所有铜绿假单胞菌,在8种测试药物中,哌拉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71.9%),而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都低于50%.对于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哌拉两林/舒巴坦敏感率仍可达55.8%.对于碳青霉烯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1.0%和73.0%.对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6%和20%的菌株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哌拉两林/三唑巴坦的MIC≤16μg/mL.对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9%的菌株对哌拉两林/舒巴坦的MIC≤16μg/mL.对于黄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0.2%、63.2%、57.9%和94.4%、94.4%、91.7%.结论 哌拉西林/舒巴坦对于多种非发酵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碳青霉烯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具备一定的抗菌优势,哌拉西林/舒巴坦是经验性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包括复数菌感染)的的适宜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定烟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菌的多重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并将之应用于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研究.方法 构建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进行实验评价,并将之应用于侵袭性曲霉菌病患者的痰标本检测,初步评价该方法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制定标准曲线,R2在0.989~0.999之间,斜率分别为-3.117、-3.583、-3.674;只与烟曲、黄曲、黑曲的DNA发生特异性反应,无非特异性扩增;最低检测浓度为1×102孢子/ml;重复性检测试验,获得Ct值标准差为0.12~0.20,变异系数为0.37%~0.80%;对分离自26例侵袭性曲霉菌病患者的56份深部痰标本进行检测,敏感率为85.7%(48/56),特异性为92.0%(46/50),阳性预测值为92.3%(48/52),阴性预测值为85.2%(46/54).结论 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侵袭性曲霉菌病患者的深部痰标本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阳性预测值,且快速、简便,将有助于侵袭性曲霉菌病的早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邱桂霞  卓超 《今日药学》2012,22(12):709-711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条件性致病菌曲霉菌所致的侵袭性曲霉病(IA)发病率不断上升,病死率亦居高不下。早期明确诊断及有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分子生物学方法,作为无创性的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敏感性高的诊断手段,近年来成为IA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在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Ⅰ型整合子参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0年某院临床分离的297株肺炎克雷伯菌,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I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的检测;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克隆测序,分析I类整合子基因结构。结果 29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除MEM、IPM外,对其余11种抗菌素,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Ⅰ类整合酶基因阴性菌株。57.91%(172/297)的菌株I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阳性,共检测出10种不同基因盒。可变区编码耐药基因有aadA2、aadA1、aadA5、aadA3C、aacA4,介导氨基糖苷类抗菌素耐药;dhfrhI、dfrA12、dfrA14、dfrA17、dfrA1、dfrA25、dhfrhI,介导磺胺类抗菌素的耐药;aar-2,介导利福平耐药。结论Ⅰ类整合子在本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布较广泛,主要介导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抗菌素耐药。整合子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有关,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形成和播散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 AB) Ⅰ型整合子阳性率,并分析MDR AB的同源性,探讨Ⅰ型整合子参与耐药、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该ICU分离的40株MDR AB,采用K 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Ⅰ类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克隆测序,分析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MDR AB的同源性。结果75.00%(30/40)的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共检测出两种基因盒,分别为aacA4 catB8 aadA1和aacC1 orfX orfX orfX’ aad A1。PFGE结果表明,40株菌分为4个克隆, 其中有26株属于B克隆, 为主要流行菌株型。结论Ⅰ类整合子在MDR AB中广泛存在,可能通过水平传播方式在ICU中传播。携带aacA4 catB8 aadA1整合子的MDR AB引起了ICU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与临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4月呼吸科20株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结果.ERIC-PCR分析菌株的来源特征.分析患者的临床危险冈素包括基础疾病,抗生素治疗情况,机械通气史等.结果 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等100%耐药;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米诺环素等的敏感性分别为65%、65%、85%和95%;ERIC-PCR显示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由17种不同克隆构成,药敏谱与基因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其普遍具有易感性.结论 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基因型多态性,未发现克隆株的传播;在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小易出现克隆传播,降低临床危险因素对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