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及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取2月龄幼兔臀肌1g,采用胶原酶,dispase,胰蛋白酶分步消化,针头过滤,差速贴壁法分离肌源性细胞。用锥虫蓝染色细胞计数描记生长曲线,MTT法间接反映细胞增殖活性。作Bc1-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肌源性细胞。用分化培养基(DMEM 5mL/L FBS 50mL/L HS 10mg/L BMP2 5g/L 维生素C 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mg/L 地塞米松 10g/L 青霉素/链霉素)诱导细胞分化,用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骨前体细胞。结果: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体积明显小于肌细胞,24h贴壁,接种后36h开始增殖,生长有明显的方向性,原代肌源性干细胞对数生长期为7~9d,16d汇合。第3代肌源性干细胞接种后第3~5天为对数生长期,约8d汇合。细胞汇合后少部分细胞出现双核或三核,甚至出现核链,显示肌细胞分化倾向。约60%~70%的原代肌源性干细胞Bc1-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用成骨细胞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大部分细胞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显示其成骨前体细胞分化。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并能在体外分化为成骨前体细胞和肌起源细胞,是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即肌源性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张晓星  邓志龙  苟景跃  李邦春 《重庆医学》2012,41(14):1370-1371,137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双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髋臼双柱型骨折患者33例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解剖复位20例(61%),满意复位11例(33%),不满意复位2例(6%)。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2例(67%),良9例(27%),可2例(6%),优良率94%。并发症为异位骨化4例(12%),骨关节炎3例(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6%)。结论正确处理合并症、选择恰当手术入路、解剖复位关节面是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治疗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պ��Ը������˵�Ӱ��ѧ��ϼ�ֵ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image examination,IE)对闭合性腹部损伤(closed abdominal injuries,CAI)的诊断价值。方法 1997—2003年间对142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人行影像学检查,结合术中所见,分析比较IE的准确性和差异。结果 IE阳性112例病人中,104例经剖腹探查术证实有腹腔脏器损伤,8例假阳性;30例IE阴性病人,真阴性19例,假阴性11例;敏感性为90.4%,特异性为70.4%,准确性为86.7%。结论 IE具有早期诊断价值,IE阳性对判断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的特异性最高,IE阴性,需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隐匿性损伤;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准确性会更高。  相似文献   
4.
5.
组胺在高动力脓毒性休克早期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因而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及双盲法观察H1-拮抗剂二甲吡茚(dimethindene)对高动力性休克猪的影响,麻醉后对照组(n=6)猪输注LPS5μg/kg/h致高动力性休克,表现为平均动脉压和全身血管阻力下降,肺血管阻力和平均动脉压上升,治疗组(n=6)输注LPS前15分钟给二甲吡茚预处理可显著抑制全身血管阻力的降低(P〈0.05)和平均肺动脉压(MP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动态外固定和静态外固定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日期随机分为动态外固定组(46例),即外固定支架固定3周后对球面关节进行部分解锁、允许腕关节活动;静态外固定组(32例),为外固定支架球面关节一直锁定、腕关节固定。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2天内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部分患者加植骨及克氏针固定;外固定架固定6~8周,骨折愈合后拆除。术后6个月采用Dienst评定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较高的优良率,动态固定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30%,显著优于静态固定组患者(P〈0.05)。结论动态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功能锻炼早及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31例成人股骨髁及髁上粉碎性骨折用角状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均骨性愈合。认为角状钢板治疗成人股骨髁及髁上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融合椎体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5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对退变患者组与无退变患者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共72例(75个节段)(28.8%)发生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椎间盘退变程度按评分,1分4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前外侧入路(orthop 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与常规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OCM组与PLA组,分别对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前与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后放射学检查假体位置等进行对比评估。结果: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24 h、48 h、72 h VAS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输血率,术后1周VAS,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假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脱位情况发生,OCM组患者1例(0.71%)术中发生股骨距骨折,经钢丝环扎固定处理,随访过程显示假体稳定,无松动、下沉。结论:与PLA入路比,OCM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切口小,出血少,早期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