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常导致椎体脱位、关节突骨折脱位及绞索,脱位的椎体和骨折块以及破裂的椎间盘对颈脊髓压迫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怎样的手术方式能最有效解除颈脊髓压迫并获得坚固固定,一直是临床医师探索的目标。本研究收集10年来4所医院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资料,筛选80例行单纯一期前路撬拨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手术方式、适应证、疗效及优势。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多数腰椎微创融合手术多需双侧的旁正中切口以完成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后路固定。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术式,相比以往的方法更加简单、创伤更小,同时固定强度满意。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微创腰椎经椎间孔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新的后路内固定技术,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单节段的腰椎管减压+TLIF,同时辅以同侧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的关节突螺钉固定的40例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27-82岁,平均57.5岁。手术节段:IA-523例,15-S114例,B-43例。总结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手术时间97-167min,平均124min。术中出血100-200ml,平均140ml,无输血。术后住院时间3d,平均1-6d。2例患者术后在关节突螺钉侧出现小腿疼痛,行翻修手术取出关节突螺钉,其中1例术后症状缓解,另1例无缓解。无伤口感染和脑脊液漏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0个月,期间融合节段无脊柱不稳发生。 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辅以对侧关节突螺钉可以用于单节段Wihse入路的微创腰椎TLIF术,其固定强度满意。与传统的双侧旁正中入路相比,该技术可避免双侧切口的显露和剥离,减少组织损伤,同时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的优点,但该技术在置入关节突螺钉时需要警惕神经根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救治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183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急救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通过有效、正确的急救处理措施,控制了并发症及继发损伤的发生。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救治中必须重视每一个救治环节。  相似文献   
4.
单纯后路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09年10月应用单纯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1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23~62岁,平均43岁.7例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3例为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9例为伴有后柱骨折或关节突绞索Ⅰ~Ⅱ度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良好复位、固定,共成功置入82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及CT片示除9枚螺钉发生偏移外,其余73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8例患者术后获6~45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按Frankel分级:A级4例,均无好转,但截瘫平面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上肢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3例B级转为E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正常.所有患者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未发现断钉、断俸及脱钉现象.结论 应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后柱损伤为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有利于颈椎有效复位和早期康复,可早期实现三柱固定,同时可行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5.
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还会继发其他并发症。我科从2005年8月~2009年4月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23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颈椎前路手术术前行颈椎三维CT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需要行颈椎病前路手术的患者术前行颈椎CTA检查.结果 发现椎动脉入孔异常5例,钩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1例,一侧椎动脉闭塞1例,椎间盘骨化7例.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术前CTA检查可以了解椎动脉和颈椎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指导制定手术方案,减少椎动脉损伤,为术中手术减除骨性增生压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继发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术后椎体再骨折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78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密度T值、住院时间、手术穿刺路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即刻Cobb角及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这些因素与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共29例患者PVP术后发生继发椎体再骨折,再骨折发生率为16.3%(29/178)。再骨折患者与无再骨折患者在年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即刻Cobb角及术后支具佩戴时间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将上述6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注入量≥4 mL、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10%及术后支具佩戴时间< 2个月是术后椎体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OVCF患者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与术中骨水泥注入量过大、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过度恢复以及术后支具佩戴时间过短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尽量避免,以期降低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远期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夹在颈椎后路内固定应用中的适应证、方法及作用。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6年3月手术应用Apofix内固定治疗患者16例,其中枢椎齿突骨折7例(陈旧性2例),寰枢椎脱位不稳4例(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2例,发育性寰枢椎不稳2例),Hangman骨折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1例。结果:本组16例患者随访4~19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在位,固定可靠,植骨融合良好,无1例发生脊髓、血管和神经损伤,无椎板夹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1例患者在手术中发生一侧椎板骨折,仅行单侧固定,术后行Halo架固定3个月,拍片示植骨融合可靠后去除Halo架。结论:Apofix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好,固定确实,是一种结实、可靠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