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上肢最常见的神经卡压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或孕妇,对于存在客观感觉或运动障碍的患者,以及单纯主观感觉障碍但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1])。腕管松解术是治疗CTS的有效方法~([2]),针刀松解腕横韧带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疗效。本组在超声引导下使用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CTS,旨在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骨水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常发生在骨水泥-骨界面,而此界面的力学强度主要取决于界面区域的骨形态和骨与骨水泥之间的交锁程度。文中探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胫骨平台骨小梁微结构、骨水泥-骨界面生物力学强度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取的OA及RA患者胫骨平台各20例,用Skyscan1176小动物活体断层扫描体统扫描标本的内、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获得其显微结构参数,再将胫骨平台骨标本制成骨水泥-骨模型,用INSTRON强度测试仪测出骨水泥-骨界面剪切强度,对骨小梁微结构与界面强度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剪切力与OA胫骨平台骨小梁骨体积分数(bone surface/bone volume,BV/TV)(r=-0.313)、骨小梁厚度(r=-0.340)、骨小梁间隙(r=0.345)呈显著相关性(P<0.05),骨水泥-骨界面力学强度OA内侧胫骨平台低于OA外侧胫骨平台[(87.45±52.50)N vs(177.25±71.11)N,P<0.05]。2剪切力与RA胫骨平台骨小梁BV/TV(r=0.343)、骨小梁数目(r=0.391)呈显著相关性(P<005),界面强度RA外侧胫骨平台低于RA内侧胫骨平台[(62.23±46.22)N vs(79.20±56.37)N,P<0.05]。3骨水泥-骨界面的强度OA大于RA[(132.35±76.64)N vs(71.05±51.55)N,P<0.05]。结论 OA与RA患者胫骨平台软骨下的骨小梁显微结构存在差异,导致骨水泥-骨界面生物力学强度的不同,对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力学环境分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万方数据库有关TKA术中应用TXA行关节腔注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 RCT),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依照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后,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 Man 5.2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和1个q RCT,合计8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可以减少TKA术后血红蛋白(Hb)的丢失量[SMD=-0.63,95%CI(-0.81,-0.45),P0.000 01]及降低术后输血率[RR=0.28,95%CI(0.20,0.38),P0.000 01];2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不增加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RR=0.66,95%CI(0.24,1.84),P=0.43]。结论当前证据表明,TKA术中关节腔注射TXA能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22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率达95.45%(21/22),1例患者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服药后可以控制(BNI分级Ⅲ级)。2例患者术后复发,均再次行射频术,术后即刻疼痛均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随访3~19个月,平均(7.73±4.6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治疗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理想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计忠伟  包倪荣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4,27(11):970-975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功用于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膝关节疾患的终末期治疗,尽管TKA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但术后仍有不少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膝关节疼痛。这种疼痛症状绝大多数与手术相关或因技术失误造成,通常需要外科干预。只有对疼痛原因有了准确地判断,才能正确评估手术及其他因素,并做出恰当处理。本文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原因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地了解疼痛发生原因,降低疼痛发生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髋臼肿瘤发病率较低,由于肿瘤部位特殊,临床治疗有相当大的难度。文中探讨髋臼部位肿瘤患者的手术操作方法、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6例髋臼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5~64岁,平均(45.2±6.3)岁。良性肿瘤8例,占22%,其中单纯性囊肿4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纤维结构不良1例,血管瘤2例。恶性肿瘤28例,占78%,其中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12例,脊索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软骨母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患者行单纯肿瘤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恶性肿瘤患者行脊柱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5例患者出现可控性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5~96个月,1例良性肿瘤患者失访,其余患者均获随访。7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髋关节活动正常;恶性肿瘤患者中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6例出现肺部转移,均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无瘤生存;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死于术后2年,1例带瘤生存;截至末次随访日骨巨细胞瘤、恶性软骨母细胞瘤及脊索瘤患者未见局部复发或肺部转移;转移性肿瘤5例均死于术后3年内。术后3个月,患者肢体功能评价参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良性肿瘤患者7例>90分,恶性肿瘤患者9例70~79分,19例<70分。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脊柱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重建术,能满足一般日常活动;手术前髂内动脉栓塞可明确减少出血和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应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内脏大小神经毁损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晚期胰腺癌疼痛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内脏大小神经毁损术,采用CTCAE v3.0分级标准评价患者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气胸、顽固性低血压、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术后1周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吗啡日用量。结果对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气胸、顽固性低血压或心律失常,仅6例出现Ⅰ、Ⅱ度腹泻,对症处理后均好转。30例中,术后1周临床治愈5例、疗效显著21例、有效4例;26例(26/30,86.67%)疼痛缓解程度50%(临床治愈及疗效显著)。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患者VAS及吗啡日用量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且术后3个月VAS高于术后1周(t=-3.14,P0.0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内脏大小神经毁损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应用于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CTS患者50例腕管56侧。超声定位腕横韧带及正中神经,局麻后通过椎间孔镜手术系统进行腕管松解。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波士顿腕管问卷-症状严重程度评分(BCTQ-SSS)评估腕部症状,波士顿腕管问卷-功能量表(BCTQ-FS)评估腕部功能;术后3个月采用Kelly分级评定临床疗效;术前、术后3个月高频超声扫描豌豆骨水平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及钩状骨水平的正中神经扁平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BCTQ-S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个月BCTQ-F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Kelly分级优良率为98.2%。术后3个月患者正中神经CSA和扁平率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个月,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感染及复发等情况。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应用于CTS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检测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显微结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小梁的显微结构。[方法]收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截取的OA及RA患者胫骨平台,用Micro-CT扫描标本的内、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获得显微结构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大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间隔(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各项异性的程度(DA)则小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而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骨性关节炎的BS/BV、Tb.Th、Tb.N大于类风湿性关节炎,Tb.Sp和DA则相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的BV/TV、Tb.Th、Tb.N大于其外侧,BS/BV、Tb.Sp、SMI小于其外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的BV/TV、Tb.Th小于其外侧。BS/BV、SMI、DA与其他显微结构参数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两种疾病的内、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显微结构存在差异,这对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力学环境分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频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 ~ 2018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50例CTS患者,使用高频超声观察腕管内正中神经卡压情况并使用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术后1周、4周、12周随访,评估并发症、复发率、手功能满意度(根据Michigan手功能问卷表评估),同时对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术后未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4周复发,1例术后12周复发。术后1周手功能满意度评分(21.88±2.54)分与术前(22.72±3.32)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周(19.08±3.07)分及12周(17.82±3.50)分与术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2周相比术后4周改善度更佳(P<0.05)。术后3月临床疗效评估优良率为86%。 结论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CTS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及肯定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