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脑裂畸形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裂畸形是先天性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一种常见类型,以横贯大脑半球并衬有灰质的裂隙为特征。笔者回顾分析1994-10~2003-12月资料完整的脑裂畸形43例,对其临床表现及CT特点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43例中男26例,女17例,就诊年龄最小3月,最大12岁;首发症状年龄最小1月,最大10岁,<1岁4例,1~5岁20例,6~10岁14例,10岁以上5例;至确诊前病程最短时间为1d,最长为11年。主要临床表现有:抽搐31例,运动障碍29例,其中单一肢体运动障碍6例、偏侧肢体运动障碍11例、四肢运动障碍12例,感觉障碍3例,言语障碍9例,韦氏智力测量智力低下13例;头小4例,头大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了平扫与增强检查。肿瘤大部分源于一侧肾脏,也可双侧,上极多于下极。不均匀强化的实质性肿块伴坏死、出血、囊变,少数有钙化;肿瘤侵犯、压迫后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典型CT表现。结果: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8%。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最多见。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肾母细胞瘤侵犯的范围,及时发现转移瘤,对肿瘤分期、制订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1岁6个月,发现右上腹部肿块6天。查体:右上腹可扪及一巨大包块,边界清楚,质地中等。超声:右侧腹腔内见一巨大混合回声肿块,直径约10cm,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内可见散在强回声及强回声光带;CDFI:混合性包块内可见较丰富的点条状彩色血流信号。CT:平扫于右侧腹腔内见一9cm×11cm×14cm的不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磁共振成像(MRI)质量控制后低场磁共振图像质量的变化,从而推进MR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其效率。方法:通过MRI质量控制前后图像质量的对比,找出影响MR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来确认要因,并对要因制定了改进措施与对策,从而控制MRI伪影。结果:基本实现了MRI图像伪影发生率由12.4%降至5%左右的质控目标。结论:对低场MRI进行QC后,图像质量明显改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的CT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中病灶位于肝右叶4例,位于肝左叶2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6例。瘤体直径7~17 cm,平均12.5 cm。CT表现取决于肿瘤囊实性成分比例和分布,表现为囊性型(2例)、囊实混合型(9例)和实性型(1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肝脏其他囊实性肿瘤鉴别,术前大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CT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H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CT特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所有患儿均为巨大单发病灶,其中5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平均最大径7.3(4.9~16.9)cm;6例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巨大囊实性肿块,囊腔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由富于血管的成熟的结缔组织所组成。【结论]MHI。是一种少见的肝脏间叶性良性肿瘤,CT表现与其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与肝脏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腹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腹腔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CT表现:肠壁增厚及肠腔内肿块改变6例,肠管扩张4例,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I例,肠系膜肿块4例;浸润邻近器官1例;肿瘤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实质轻中度强化10例,合并腹水6例。结论CT检查对儿童腹腔淋巴瘤的诊断及明确病灶范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儿童胼胝体发育不全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胼胝体发育不全的临床与CT特点,探讨其临床表现与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儿童胼胝体发育不全的临床和头颅CT表现。结果:胼胝体完全性发育不全31例,部分性发育不全16例。胼胝体发育不全在CT上的主要表现有:前纵裂过深,紧贴或明显靠近第三脑室前部,前纵裂不规则增宽;侧脑室变形、分离;脉络丛夹角变小;室间孔不同程度扩大、分离;第三脑室扩大并上移至侧脑室之间;伴发其它颅内发育异常,如胼胝体脂肪瘤、纵裂蛛网膜囊肿、灰质异位。临床上主要有:发育迟缓,癫痫,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胼胝体完全性发育不全者临床表现较部分性发育不全者重,伴发颅内发育异常者较单纯性胼胝体发育不全者重。结论:CT扫描能正确诊断儿童胼胝体发育不全,CT表现类型及合并颅内发育异常与临床表现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小儿早期结核性脑膜炎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MR机行脑部平扫及增强T1WI,其中4例加扫增强FLAIR。结果:MRI平扫8例可见脑沟裂稍增宽、加深,16例未见异常;增强T1WI扫描4例脑膜未见异常强化,20例可见脑膜弥漫性线状强化,其中4例增强FLAIR脑膜病变显示优于增强T1WI,24例脑实质均无异常强化灶。结论:MRI增强扫描是发现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方法,主要表现为脑膜弥漫性线状强化,认识其MRI表现可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大脑中动脉(MCA)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MRI表现及其在运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MRI检查确诊的足月新生儿MCA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MRI资料及随访至1岁时的运动发育情况。全部病例均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MR机行脑部常规MRI及DWI检查,6例同时行SWI检查。采用Fisher确切检验来评价MR表现与运动预后的关系。结果 :26例患儿中混合梗死12例,浅部梗死14例,常规MRI表现为MCA梗死区呈大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灰白质分界不清,其中6例可见皮质坏死;DWI表现为梗死区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边界清晰,16例可见皮质脊髓束受累(其中混合梗死12例,浅部梗死4例),14例丘脑受累,6例胼胝体受累。混合梗死(P<0.05)和皮质脊髓束受累(P<0.05)高度预示偏瘫。结论 :足月新生儿MCA缺血性脑梗死早期可出现梗死区皮质坏死和累及皮质脊髓束、丘脑、胼胝体,DWI能显示梗死区的范围及受累情况,可早期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