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35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1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升麻为临床常用药材,然历代所用品种复杂、屡有变迁,有必要通过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正本清源,为含有升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及著作,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升麻类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地、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变迁进行系统梳理,考证结果表明古代药用升麻的来源主要为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次为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 Maxim.、大三叶升麻C.heracleifolia Kom.及其他非正品植物,建议在开发升麻类药材经典名方时优先采用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为主要药用基原。然目前升麻野生资源较少,尚未实现人工栽培,需尽快开展升麻的人工驯化。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呼吸肌训练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对其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4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肌训练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呼吸功能[肺活量占预估值百分含量(VC%)、用力肺活量占预估值百分含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估值百分含量(FEV1%)、最大通气量占预估值百分含量(MVV%)]、生活质量[采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呼吸功能指标(VC%、FVC%、FEV1%、MVV%)、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 0. 01,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1)。结论:呼吸肌训练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于患者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4.
5.
6.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附子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考证,为包含附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附子药材主流基原为毛茛科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药用部位为其子根,以四川绵阳为道地产区;宋代起开始大规模种植,清代陕西成为另一产区,但品质不及四川。附子炮制历史变迁复杂,由火制转变为水火共制,其辅料也经历了"简单-复杂-简单"的演变过程。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附子药材以乌头A.carmichaeli子根为来源,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黑顺片"炮制品的加工规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茯苓抑制小肠收缩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小肠灌流技术,以平均肌张力为指标评价小肠收缩活性。小鼠离体小肠恢复自发收缩后,累积加入茯苓提取液,观察茯苓对离体小肠自发性收缩的影响;分别以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氯化钡(BaCl_2)和氯化钙(CaCl_2)致离体小肠痉挛性收缩,累积加入茯苓提取液,观察茯苓对不同工具药导致的小肠痉挛性收缩的影响;以阿托品(atropine)预孵育离体小肠,观察阻断M受体对茯苓抑制小肠收缩作用的影响;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茯苓中的33个化学成分与M胆碱能受体(ID:3UON)进行分子对接,计算结合自由能,进一步从分子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茯苓能够明显抑制离体小肠自发收缩,抑制Ach、BaCl_2、CaCl_2所致离体小肠痉挛性收缩;阻断M受体后,茯苓对Ach所致小肠收缩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茯苓中齿孔酸、松苓酸A、3-氢化松苓酸等多种成分能够与M受体结合。结论:茯苓抑制离体肠收缩的机制可能与阻断M受体有关,其中齿孔酸、松苓酸A、3-氢化松苓酸可能是茯苓抑制小肠收缩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接受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手术的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查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57例患者中,42例(26.8%)为胸骨上段小切口(观察组),115例(73.2%)为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对照组),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围术期输注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量、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数据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引流量[525(350,650)mL vs. 625(450,1050)mL,P=0.003]和引流管拔除时间[3(3,4)d vs. 4(3,5)d,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中,两组悬浮红细胞输注量[(3.46±1.45)U vs.(4.90±3.62)U,P=0.032]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408.64±96.80)mL vs.(603.70±429.96)mL,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138 751.3±36 555.3)元 vs.(173 542.4±59 477.9)元,P=0.030]。结论:临床上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时,常规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是比较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物理因子治疗颈椎病122例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火器伤导致的截肢与一般创伤或疾病所致的截肢在方法、处理上均明显不同,术后残肢功能训练对假肢装配及使用有重要影响。对124例创伤截肢处理与康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