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谢风 《全科护理》2022,20(2):215-217
目的:探讨多模式促排痰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呼吸功能及排痰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10例,按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多模式促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及排痰量。结果:观察组患儿用力肺活量占预估值比例(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估值比例(FEV1%)、最大通气量占预估值比例(MVV%)、肺活量占预估值比例(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日排痰量高于对照组,有效排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促排痰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能促进排痰,有助于改善患儿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振动排痰仪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治疗护理和人工叩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肌训练和振动排痰仪辅助排痰,比较2组患者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排痰时间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每次排痰护理后排痰量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排痰方式及肺部听诊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具有良好的排痰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胸腹腔镜联合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腔镜组(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和开胸组(行传统开胸手术),各100例。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和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及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2组患者FEV%、FEV1%、FVC%、MVV%、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 h,腔镜组患者FEV%、FEV1%、FVC%、MVV%、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2组患者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48 h,腔镜组患者IL-6、IL-8、IL-10水平均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更加有利于保护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肺功能,并能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对患者机体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呼吸肌训练结合振动排痰对老年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科治疗的10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5月—2016年10月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呼吸肌训练结合振动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有效排痰率、肺活量和家属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自行排痰数、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率(1.96%)明显低于对照组(16.33%);护理满意度(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77.55%),肺活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训练结合振动排痰仪排痰能有效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坠积性肺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手法振动按压法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排痰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在胸外科手术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手法振动按压法,比较两组排痰效果、肺功能、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痰液量、痰液粘度、有效咳嗽等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第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胸腔积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手法振动按压法有助于提高胸外科手术患者排痰效果,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术前接受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s呼吸气体的容积(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及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肌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肺癌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加振动排痰的肺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呼吸训练加振动排痰。比较两组病人排痰量、临床症状、肺功能及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1d、3d、5d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5d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5d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恢复正常体温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痰液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痰菌培养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振动排痰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病人咳痰排痰,促进病人肺功能,改善病人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结合呼吸训练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衰弱患者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衰弱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每天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31例,给予有氧运动结合呼吸训练指导。比较采用不同方式干预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结合呼吸训练能够改善COPD合并衰弱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功能锻炼对不同程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癌患者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方法对103例肺功能不能耐受手术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轻度26例,中度53例,重度24例)肺癌患者进行肺功能强化训练,持续训练时间5~7d。于锻炼前、后对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肺活量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百分比(MVV%)、最大呼气流量百分比(PEF%)、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中期呼气流量百分比(MMEF%)]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本研究入选轻、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经肺功能强化训练后,发现其肺功能指标VC、VC%、FVC、FVC%、FEV1、FEV1%、MVV%及PEF%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所有患者锻炼前、后其FEV1/FVC均无显著变化(P>0.05);中度障碍组患者锻炼后其MMEF%较锻炼前明显改善(P<0.05)。轻、中、重度障碍组分别有19例(73.08%)、34例(64.15%)、8例(33.33%)患者达到手术要求并施以手术治疗,轻、重度障碍组和中、重度障碍组手术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手术患者术后共有27例(44.26%)出现并发症,与呼吸功能正常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癌患者手术耐受性,但患者术后风险仍明显高于通气功能正常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10-1111
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前采取呼吸功能训练,并对其肺功能进行对比研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56例脊柱侧凸且存在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对其采取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比较训练前后肺功能的变化。训练频率与平均最大吸气值较训练前效果显著(P0.01);脉搏频率和血氧饱和度训练前后并无显著差异(P0.05),最大通气量(MVV)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肺活量(VC)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变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柱侧凸患者术前采用呼吸功能训练,提高了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对手术的适应能力,有效的改善肺功能,为手术安全提供了保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44例,采用肺功能测试系统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最大通气量百分比(MVV%)。同时收集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是否学习舞蹈、是否经常运动、体重指数(BMI)、Cobb角度、旋转角度、膈肌厚度、膈肌移动度。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肺功能的因素,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膈肌功能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FVC%、FEV1%、MVV%分别为70.80±12.52、56.32±14.52、77.50±17.7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学习舞蹈和膈肌移动度是FVC%、FEV1%、MVV%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膈肌活动度是影响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肺功能的独立因素(P<0.05)。膈肌活动度与FVC%、FEV1%、MVV%之间均呈正相关(P均<0.01)。 结论 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以增强膈肌活动度为目的的呼吸训练非常必要,可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降低脊柱侧凸对呼吸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与振动排痰机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与肺部感染情况变化。[方法]将6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障碍训练,并应用G5振动排痰机进行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治疗28d后,参照藤岛一郎的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进行评级,并观察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结合排痰机治疗,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功能康复和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坐式八段锦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干预组(n=30),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坐式八段锦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干预1个月。干预前后比较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两组FEV1、FVC、MVV值及SF-36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式八段锦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提高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郑倩卿  苏秀群  赖莹莹 《护理研究》2007,21(31):2879-2880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与振动排痰机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与肺部感染情况变化。[方法]将6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障碍训练,并应用G5振动排痰机进行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治疗28d后,参照藤岛一郎的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进行评级,并观察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结合排痰机治疗,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功能康复和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缩唇腹式呼吸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COPD稳定期病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缩唇腹式呼吸训练,研究组予以缩唇腹式呼吸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器方案,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预计值(FEV1%pred)]、血气分析[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氧分压(PaO_2)]、呼吸肌生理学[最大呼气压(MEP)与最大吸气压(MIP)]、6 min步行距离(6 MWT)、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训练后,研究组FEV1、FVC、FEV1/FVC及FEV1%pre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Pa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O_2、MEP、MI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 MW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SF-36量表中各项内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器能有效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血气分析,促进肺功能与呼吸功能的恢复,增加患者运动耐力,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康复干预对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轻、中度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轻、中度气道高反应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适宜的有氧运动训练和心理指导等。应用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8周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EF)。 结果治疗2,4,8周后,观察组的FVC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0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0%)、FEF50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MMEF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气道高反应性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等措施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延缓或防止发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依据情况选择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等药物,同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合并吞咽功能训练,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后记录两组患者SAP发生率、有效咳痰次数、排痰量及吞咽功能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咳痰次数和排痰量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吞咽功能总疗效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渐进性康复训练对重度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重度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接受重度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和评估患者耐受程度进行渐进性康复训练。采用脊柱侧凸社会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月、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出院时、出院后1月、出院后6个月监测两组患者肺活量(VC)、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最大通气量(MVV)和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出院时,两组患者社会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得分、VC、VC%、MVV和MV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VC、VC%、MVV和MVV%值随时间的推移变化明显,出院后1月、出院后6个月数据比较,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性康复训练在重度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中运用,它遵循了循序渐进康复功能锻炼和患者耐受原则,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提高了训练依从性,改善了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将手术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位排痰护理配合呼吸肌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生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护理干预组采用体位排痰护理配合呼吸肌功能锻炼;对照组取随意体位,不做排痰护理,不做呼吸操.在护理干预前后测定肺功能.结果:护理干预组干预后肺功能改善明显,对照组肺功能下降.结论:体位排痰护理配合呼吸肌功能锻炼可改善肺功能,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阻力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放疗后患者生命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6例肺癌放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放疗疗程结束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采用阻力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持续训练1个月。分别于入选时、放疗结束时及治疗1个月后评定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生命质量情况。 结果放疗结束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均明显低于放疗前水平(P<0.05);放疗前、后2组患者FVC、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测值百分比(FVC%)、FEV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呼吸训练后其FEV1[(1.12±0.03)L]较放疗后及对照组FEV1[分别为(1.05±0.05)L和(1.01±0.04)L]均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锻炼后其FVC、FVC%及FEV1%较放疗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经呼吸训练后其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及总分[分别为(83.4±10.3)分、(76.6±12.3)分和(79.6±9.1)分]均较放疗后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肺癌患者放疗后其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采用阻力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能提高患者放疗后生命质量,但对其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