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量化评估策略为基础的早期渐进式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神经肌肉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收治的214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以量化评估策略为基础的早期渐进式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神经肌肉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M)]及随访1、3、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FVC、PEF及FEV1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 0. 01,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FIM评分及随访1、3、6个月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以量化评估策略为基础的早期渐进式康复训练,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和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腹水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差异.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在我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第1天血清、腹水中IL-6、IL-8、IL-10、TNF-α和LPS浓度.结果 G-组血清腹水中LPS、TNF-α水平明显高于G+组(P<0.05),但两组IL-6、IL-8、IL-10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以通过早期检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腹水中LPS、TNF-α水平,早期诊断腹腔感染致MODS患者病原菌的类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瞿嵘  郭智  凌云  纪妍 《中国医药》2013,8(8):1173-1174
目的 研究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2年2-12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采用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共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例,泌尿系感染2例,血流性感染1例.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时间7~21 d,总有效率100%.共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出现嗜睡,1例发生腹泻,1例出现轻度黄疸.全部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用于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其耐药的初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分成肺部念珠菌感染病例组和非念珠菌感染对照组,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在研究病人中,有50例(占43.9%)发生肺部念珠菌感染,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2种以上基础病(OR=4.758,P=0.009)、频繁更换抗生素(OR=6.128,P=0.001)、血白蛋白低于25 g(OR=15.829,P=0.011)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防性抗真菌治疗(OR=0.062,P=0.012)则是感染的保护因素.耐药分析显示白色念珠菌对大多数抗真菌药物敏感(100.0%),而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50.0%)、伊曲康唑耐药率(38.5%)较高.结论 患者的基础情况差及频繁更换抗生素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念珠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对其耐药性的分析有助于肺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本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第1、4、7天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浓度。结果:存活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0浓度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而IL-8、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浓度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而IL-8、IL-10、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IL-6、IL-10、TNF-α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连续监测血清中IL-6、IL-10、TNF-α的浓度,对于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蜂蛰伤为急诊科常见病,然而处理蜂蛰伤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我们临床上经验不足,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体胸廓有限元计算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拟胸部按压应力分析以验证其有效性,为探讨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机制及临床效果提供生物力学研究的新思路。方法采用螺旋CT对一成年男性新鲜尸体标本进行胸部扫描,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人体胸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垂直方向模拟按压加载,分析胸廓各部位的位移及应力分布。结果建立了包括锁骨、肋骨、脊柱等结构的人体胸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356562个节点、215808个单元,并依据CT图像灰度值将模型区分为6种材料性质。垂直方向按压加载,向下移位最大部位是胸骨,而应力集中部位是肋骨最后部。结论重建的人体胸廓具有非常精确的组织结构信息,能够为人体胸廓按压提供生物力学仿真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采用抗CD3单抗I、L-2、IFN-γ和IL-1α四因子培养体系体外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的效果。方法:采集8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于培养第1天加入抗人CD3单抗、人重组IL-1α、人重组IFN-γ,第2天加入人重组IL-2,每3天换培养液并添加人重组IL-2和人重组IFN-γ以维持其浓度,培养12~14 d收获CIK细胞。于培养第1、4、7、10、13天进行细胞计数,于培养前及培养第13天测定细胞免疫表型。结果:细胞因子共刺激3 d即出现细胞集落,13 d后CIK细胞总数达(7~18)×109(平均12.7×109),较培养前扩增44~140倍(平均98倍),细胞存活率超过90%;具有免疫表型CD3+、CD4+、CD8+和CD3+CD56+细胞的平均值分别从培养前的(50.9±3.5)%、(29.9±1.7)%、(41.3±3.2)%(、1.6±0.2)%增加到培养第13天的(90.2±1.6)%、(40.6±5.5)%(、52.8±4.9)%、(33.1±4.0)%。结论:培养当日加抗人CD3单抗I、L-1α、IFN-γ,24 h后加IL-2,培养过程中维持IL-2和IFN-γ浓度,这种四因子培养体系制备的CIK细胞的体外扩增率高、杀瘤活性强,并综合了外周血易获得、操作简便和自体来源等优点,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感染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120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MA病原学依据和抗SMA治疗效果.结果 120例患者的SMA感染率为6.7% (8/120),血液占25.0% (2/8),下呼吸道感染占75.0% (6/8).SMA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β内酰胺酶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例数均为7例,敏感例数均为1例;对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例数分别为7和6例.结论 SMA是allo-HSCT后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对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率低,对喹诺酮类较为敏感,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10.
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提高急诊临床科研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理论上应该有效的疗法被临床试验证实无效 ,很多过去认为无效或疗法一直不肯定的方法却被证明有效。上述情况使临床医生开始意识到 ,临床决策应以临床的宏观证据为依据 ,单凭经验、推理或病理生理学理论来指导临床行为是不可靠的。 1992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一些流行病学和临床专家正式公布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medicine,EBM) ,提出了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对病人的诊治决策应建立在最新、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选择三方面恰当结合的基础上。有别于已运用了数千年的以经验为主的临床思维方法 ,EBM是一种重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