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蒿素类药物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70年代 ,我国科学工作者对大量的中草药进行提取、分离、筛选。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有效单体青蒿素具有抗疟活性 ,其化学结构独特 ,是含有内过氧桥 (C- O- O- C)的倍半萜内酯 ;临床证实对疟疾具有速效、高效、低毒等优点 ,尤其对脑型疟及具有抗药性的恶性疟具有特效 ,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随后 ,我国科学家通过半合成的方法研制出其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 ,并相继进入临床。到目前为止 ,在临床上尚未发现疟原虫对该类药物产生抗性。蒿素类药物的发现为抗疟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1 神经毒性的提出美军 …  相似文献   
2.
疟疾是世界上发病较高,危害较大的虫媒寄生虫病。由于抗药性的产生和迅速扩散及药物间的交叉抗性日趋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医学问题。为了探讨抗性产生的机理和寻找无交叉抗药性的新药提供可靠的模型,我们选择国际上评价抗疟药的标准虫株一伯氏疟原虫 K173(Plasmodium bergheikeybery173strain)为同一母株,采用小剂量递增和大剂量复燃法相结合,在药物压力下,通过小鼠灌胃给药经连续血清200代的培育,同步建立起不同类型药物和抗性程度不同的抗氯喹(RCQ)、抗奈酚喹(RNQ)、抗青  相似文献   
3.
对一种强化碱性戊二醛消毒剂的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为了解四环牌强化碱性戊二醛的安全性,进行了急性经口毒性、蓄积毒性、皮肤变态反应、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该剂对小鼠经口LD50为6329mg/kg(体重),蓄积系数K>5;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未出现过敏反应;试验用戊二醛剂量诱导PCE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小鼠精子畸形发生率无影响。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强化碱性戊二醛为实际无毒、弱蓄积毒性。极轻致敏性物质,没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4.
臭氧消毒剂毒性试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臭氧消毒剂溶液应用安全性,采用动物试验对其毒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臭氧消毒剂对小鼠经口LD50 >10g/kg(bw);蓄积系数K>5;含 16mg/L臭氧消毒水对动物皮肤、眼睛和阴道粘膜刺激指数均为 0。三个剂量诱导PCE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臭氧消毒剂为实际无毒、弱蓄积性物质,对小鼠骨髓PCE亦无诱变作用,对动物皮肤、眼睛和阴道粘膜均无刺激性,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78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所有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通过穿刺锁骨下静脉置入,观察置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7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4%,包括起搏电极脱位1例,囊袋出血1例,囊袋破溃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植入起搏器后植入侧上肢活动受限1例。结论及时发现并排除起搏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加强随访并进行起搏器程控监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疟疾的形势和抗疟药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疟疾形势疟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在所有虫媒传染性疾病中疟疾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世界仍有90多个国家、24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有5亿人发病,200多万人死亡,平均每15秒钟就有一人因疟疾死亡,死亡主要为儿童[1]。发病和死亡中90%是在非洲和亚洲的贫穷国家。50年代科学家们曾很乐观地认为疟疾能够被消灭。因为那时通过使用DDT和其它蚊虫杀灭剂使疟疾及有关疾病明显下降。但由于蚊子在地球上存在的历史悠久,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它很快对所用杀虫剂均产生抗性。随之而来的是恶性疟原虫也对抗疟药产生…  相似文献   
7.
蒿甲醚的特点是杀虫速度快,但复燃率高.本芴醇的特点是作用慢,但治愈率高.两药组成的复方在鼠疟模型上具有优势互补及增效作用.该复方既具有蒿甲醚的速效,又具有本芴醇的持效作用.本实验观察了该复方抗疟作用以外的其他药理学作用.以小鼠,大鼠和猫为动物模型,两...  相似文献   
8.
瑞士学者Wahl等研究显示,卵圆孔未闭(PFO)经皮封堵时,对无症状患者,冠脉造影发现CAD患病率较高。 研究者选取临床确诊的PFO患者,年龄:男性〉40岁,女性〉50岁,或存在危险因素的年青患者575例,均无明确CAD病史、症状或体征,在PFO经皮封堵时常规冠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以及联合作用体外抗SARS-CoV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体外评价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是否对sARs—CoV有抑制作用,以及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以5种不同比例配伍后,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Y法,观察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结果病毒TCID50为10^-7;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在体外有抗SARS—CoV活性,α-干扰素的抗SARS—CoV活性作用大于γ-干扰素,配伍后抗SARS—CoV活性作用大于单个药物。结论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及配伍后均在体外有抗SARS—CoV作用,这为其治疗SARS—CoV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维拉帕米对伯氏疟原虫抗本芴醇株抗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维拉帕米对伯氏疟原虫抗本芴醇株的耐药性是否有逆转作用。方法:采用Peters 4日抑制实验,涂片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并计算原虫抑制率,分析了维拉帕米对伯氏疟原虫敏株、抗本芴醇株及抗氨喹株的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维拉帕米不但能增强本芴醇对伯氏疟原虫K173株(敏感株)的杀虫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抗本芴醇株对本芴醇的敏感性。与之相比,维拉帕米对氨喹杀灭敏株的作用没有影响,也不能逆转抗氨喹株的氨喹抗性。结论:维拉帕米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本芴醇对伯氏疟原虫K173株及其抗本芴醇株的杀虫作用;维拉帕米对抗本芴醇株及抗氟喹株产生逆转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