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阴道放置小剂量米索前列醇配伍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初孕妇女无痛人流术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2000例初孕妇女随机分组,试验组于术前2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不用药,从扩宫难度、术中术后出血、术中躁动扭动、手术时间等方面评价2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阴道放置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初孕无痛人流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否能提高健康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与运动皮质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样可塑性的相关性。方法:24只SD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和rTMS组(n=12),rTMS组接受为期4周的高频(10 Hz)rTMS,control组接受4周假刺激。使用水迷宫检测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通过TMS结合肌电图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评价干预前后运动皮质(M1区)LTP样可塑性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干预后大鼠M1区NR1、NR2A、NR2B的蛋白表达改变。结果:前额叶高频rTMS可以提高健康大鼠空间情景记忆能力(P<0.05);前额叶高频rTMS可以增强M1区可塑性,表现为M1区LTP样可塑性增高及NR1和NR2A蛋白表达上调(P<0.05);且M1区LTP样可塑性的改变与空间情景记忆能力成正相关(P < 0.05)。结论:高频rTMS可改善健康大鼠的空间情景记忆及运动皮质LTP样可塑性,且认知功能与运动皮质LTP样可塑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前置胎盘期待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视前置胎盘孕妇期待治疗中的全面护理,改善前置胎盘孕妇的母儿预后。方法:对38例前置胎盘孕妇进行期待治疗及产前产后的全面护理。结果:38例前置胎盘孕妇平均孕周34.5周,全部行剖宫产分娩,均未出现围产儿死亡及产后大出血。结论:前置胎盘期待治疗中应重视全面护理,尤其重视孕妇的心理护理及日常起居护理。综合治疗并行计划分娩可改善前置胎盘孕妇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及日间疲劳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组、脑干中缝核(RN)组和伪刺激组。右DLPFC组和RN组分别在右侧DLPFC区和RN区给予低频rTMS,伪刺激组将线圈垂直竖起置于顶叶。治疗4周前后,通过睡眠日记获取患者睡眠潜伏期(SOL)、睡后觉醒时间(WASO)、睡后觉醒次数(WNSO)、总睡眠时间(TST)、总卧床时间(TIB)、睡眠效率(SE),并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多维度疲劳量表(MFI)的分项分及总分,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和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右DLPFC组和RN组SOL、WASO、WNSO、TST、SE及PSQI各项评分与MFI总分和一般疲劳、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分项得分出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伪刺激组虽个别患者评分也出现小幅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组间比较,右DLPFC组在TST、SE及PSQI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总分和MFI的总分、一般疲劳、精神疲劳方面改善最好,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刺激右DLPFC区较RN区对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疲劳度改善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失眠症老年人睡眠和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34例失眠症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试验组采用低频rTMS刺激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治疗,对照组给予交变磁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为了消除睡眠变化对患者HAMA和HAMD评分的影响,对此两项评分去除睡眠相关项得分后的分值(标记为HAMA-A、HAMD-A)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PSQI、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SQI、HAMA、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PSQI[(8.44±1.82)分]、HAMA[(10.66±2.59)分]、HAMD[(11.78±3.64)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去HAMA与HAMD的睡眠相关选项得分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AMA-A、HAMD-A较组内治疗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AMA-A、HAMD-A虽较组内治疗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AMA-A[(11.11±2.72)分]、HAMD-A[(10.17±3.28)分]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 rTMS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优于交变磁场,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和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神经传导及同心圆针肌电图检测探讨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肌肉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特征,为脑卒中后神经肌肉功能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桡、肌皮、腋、肩胛上、胫、腓神经运动传导及双正中、尺、桡、胫、腓神经感觉传导检测,双拇短展肌、伸指总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冈上肌、胫前肌、比目鱼肌行同心圆针肌电图检测。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价肢体功能。分析健、患侧肢体神经及肌肉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差异及其与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运动神经传导:与健侧比较,偏瘫侧正中、尺、桡、腋、肩胛上、胫、腓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均显著降低(P0.05),腓总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及腓骨小头-踝传导速度减慢(P0.05),其他各神经末端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病程3—6个月患者正中、尺、桡神经运动传导异常率均高于其他病程组;(2)感觉神经传导:偏瘫侧桡、腓浅神经SNAP波幅较健侧降低,尺、桡神经传导速度较健侧减慢(P0.05),且有9例患者健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病程3—6个月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异常率高于其他病程组;(3)同心圆针肌电图:不同病程均有一定比例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肌肉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等异常自发电位;肢体远端肌肉,如拇短展肌、伸指总肌在各个病程中出现自发电位的比例均较高;病程6个月以上者,三角肌的自发电位发生率增高,而比目鱼肌在各个病程的患者中自发电位的出现率均较高;无主动收缩功能肌肉自发电位出现率显著高于有主动收缩功能肌肉(P=0.000);(4)患者手Brunnstrom分期与尺神经偏瘫侧/健侧CMAP波幅比呈正相关(r=0.426,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运动神经轴索变性及脱髓鞘伴部分感觉神经脱髓鞘和轴索变性,且以病程3—6个月患者最为多见;同时手功能Brunnstrom分期与尺神经运动传导CMAP波幅具有相关性;偏瘫侧肢体肌肉失神经支配改变以肢体远端肌肉和无主动收缩功能肌肉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网球肘的疗效。 方法将网球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普通超声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法(VAS)和Mayo肘功能12点评分法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肘关节功能。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间VAS和Mayo肘功能12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和Mayo肘功能12点评分分别为(1.60±1.14)分和(10.25±5.79)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治疗网球肘有明显的止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而低强度聚焦超声的疗效优于普通超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CCFES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CCFES组在患侧腕背伸肌给予CCFES,将电极置于双侧腕背伸肌运动点,首先采取三点法对健侧产生轻微腕背伸动作(<10%完全动作幅度)、中等腕背伸动作(50%完全动作幅度)、完全腕背伸动作时的肌电值进行标定,然后调节刺激器使患侧腕关节产生与健侧三个相同幅度的动作,记录所需电流强度。治疗时健侧做腕背伸动作以触发刺激器,给予患侧腕背伸肌相对应强度的电刺激以产生与健侧相似的动作。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持续时间20min。对照组在患侧腕背伸肌运动点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两组治疗方案均为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上肢运动力指数(MI)、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主动腕背伸活动度(AROM)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结束时,CCFES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评分及腕背伸AROM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CCFES组上肢Fugl-Meyer和FTHUE-HK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较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频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假rTMS组(10例)和rTMS组(30例),rTMS组又按频率分为0.25 Hz组、0.5 Hz组和0.75 Hz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假rTMS组另给予假性rTMS治疗;rTMS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分别进行不同频率(0.25 Hz、0.5 Hz、0.75 Hz)的rTMS治疗,每周5d,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包括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运动力指数(MI)评分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级;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假rTMS组仅CMCT和FMA在治疗4周后比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2组各时间段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2周后,0.25 Hz组和0.50 Hz组的MEP皮质潜伏期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缩短(P<0.05)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 <0.05);rTMS组的CMCT亦较组内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0.25 Hz组和0.50 Hz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除对照组外)MEP皮质潜伏期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 <0.05);rTMS组的2项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有明显缩短(P<0.05),且0.25 Hz组和0.50 Hz组CMCT明显短于0.75 Hz组(P<0.05).②上肢功能变化:治疗2周后,rTMS组FMA及M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25 Hz组和0.50 Hz组的FTHUE-HK分级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MI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FMA和MI评分及rTMS组的FTHUE-HK分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0.25 Hz组和0.50 Hz组的三项指标亦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0.75 Hz组的MI评分优于对照组和假rTMS组(P<0.05),0.25 Hz组的FTHUE-HK评级亦优于同期0.75 Hz组(P<0.05).结论 非受累侧M1区0.25 Hz和0.50 Hz的rTMS对提高患侧脑区运动皮质兴奋性和上肢功能的效果最好;0.25 Hz的刺激脉冲总数最少,临床治疗可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