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脊椎后路植骨融合是常见的脊椎术式,人工骨可以很好地辅助植骨融合,但是由于软组织可能对人工骨存在一定的反应,人工骨目前很少应用于脊椎后路植骨中。 目的:拟通过兔的脊椎后路植骨实验,探讨如何降低脊椎手术中软组织对人工骨反应。 方法:36只成年公兔随机分为可吸收止血纱布组和对照组,于L2-3去皮质的椎板表面上,植入β-磷酸三钙人工骨,以可吸收止血纱布隔离背侧软组织为可吸收止血纱布组,无隔离物为对照组。检测植骨后不同时间点,兔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表达,记录植骨后1周和12周皮肤愈合和皮下组织愈合情况以及局部炎症反应,CT检查记录植骨后不同时间点的人工骨爬行替代情况。 结果与结论:1周时,可吸收止血纱布组所有兔的背侧筋膜愈合完整;对照组9只中7只筋膜愈合完整,2只背侧筋膜愈合欠佳。12周时,可吸收止血纱布组9只中8只背侧筋膜愈合良好,1只愈合欠佳;对照组9只中6只愈合良好,2只愈合欠佳,1只轻度感染。1周时两组肌肉组织都存在一定充血,部分炎性细胞浸润,可吸收止血纱布组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局部充血相对较少。12周时两组肌肉组织都存在一定的肉芽组织增生,可吸收止血纱布组炎性细胞浸润略少,对照组部分动物可见较明显的坏死组织。植骨后即刻,植骨后1周,4周时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植骨后12周时,CT检查显示靠近骨面的人工骨吸收明显,靠近软组织的人工骨无明显吸收,人工骨吸收情况在两组间无明显区别。结果提示,人工骨放置应尽量与植骨面多接触,这可促进人工骨尽早吸收,并降低软组织反应。减少人工骨和软组织接触,可以降低软组织对人工骨的反应。可吸收止血纱布的早期生物隔离和组织修复作用能一定程度减少组织对人工骨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脊髓前动脉损伤致脊髓缺血性损伤模型的MRI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经脊髓前动脉损伤,致脊髓缺血性损伤模型的高场强MRI信号表现特征。方法:选用12只家犬经颈前手术入路,切断脊髓前动脉,经高场强MRI扫描,对照病理分析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的MRI信号变化特征。结果: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MRI表现出异常T2WI高信号,且出现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的前2/3,多表现为一例受累及或偏向一例。结论:MRI能确定脊髓缺血性损伤的部位及信号特征。  相似文献   
3.
急性颈髓损伤1H-MRS与MRI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照研究磁共振质谱(1H-MRS)与MRI对急性颈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1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MRI表现,分为脊髓正常信号组(损伤组Ⅰ)和脊髓异常信号组(损伤组Ⅱ),并以9例健康者作对照.进行1H-MRS检查,并计算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波峰面积,分析NAA/Cho、NAA/Cr、Cr/Cho、Lac/Cho.结果损伤组Ⅰ与对照组比,仅Lac/Cho值升高(P<0.05).损伤组Ⅱ与对照组比,NAA/Cho、NAA/Cr值降低,Lac/Cho值升高(P<0.01).损伤组Ⅱ较损伤组Ⅰ NAA/Cho、NAA/Cr显著减低(P<O.05).结论1H-MRS可定量测定创区颈髓相关代谢介质的变化,从代谢水平反映颈髓损伤的不同程度.MRI结合1H-MRS更有利于颈髓损伤评价.  相似文献   
4.
背景:齿状突骨折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可以获得较高的愈合率,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寰枢椎间的活动功能.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 方法:收集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经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齿状突骨折患者,选取48例患者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行前路单枚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内固定治疗前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体格检查,拍摄患者上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射线片,评价并分析其治疗后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结论:患者在颈椎前路单枚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47个月,平均13.4个月.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吞咽困难3例,经3-6个月随访治愈,螺钉松动3例,经延长外固定时间后治愈,不愈合患者1例,二期行后路寰枢椎融合固定后治愈,其余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愈合,愈合后寰枢椎旋转功能无明显受限.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并发症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严格选择适应证、内固定治疗中精细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脊柱侧弯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脊柱侧弯患者的评判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的11例患者行全脊柱CT扫描,经MIP、MPR/CPR、三维与四维重建,并对照X线平片分析不同处理后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四维重建可清晰评价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而MIP不适用对脊柱侧弯的评价.结论多层螺旋CT可全脊柱扫描,其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全面评价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6.
预防全椎板切除后椎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预防全椎板切除后椎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行全椎板切除术后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置换,大体观察、观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椎管面积和矢状径。结果:多孔磷酸钙人区椎板节段的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比空白节段明显增大(P〈0.01),与正常对照节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能有效地预防椎板再生后椎管狭窄,并认为椎管狭窄与纤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泰绫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的止血效果及对全身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0例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泰绫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术后24、48、72小时内的引流量。分别化验引流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同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泰绫组术后24、48、72小时内引流量及引流液中红细胞含量少于对照组(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术前及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泰绫在腰突症手术中及术后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骨折高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19例早期漏诊的高位颈椎骨折病例的诊治记录,并分析2组不同年资的骨科医师对漏诊病例的影像资料的读片准确性。结果高位颈椎骨折易同时合并重要的复合伤发生,导致颈椎损伤症状被掩盖,是骨折漏诊的关键因素。低年资医师依据颈椎X线摄片和普通颈椎CT扫描片对高位颈椎骨折的诊断率较低,也是导致其漏诊的重要原因。结论为减少高位颈椎骨折的漏诊,必须重视头面部外伤患者,同时建议行颈椎螺旋CT薄层扫描和二维重建以提高骨折诊断的准确性。为预防因漏诊导致的继发损伤,对可疑高位颈椎骨折患者必须给予必要的颈部保护和严格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脊髓缺血性损伤的MRI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及相应的病理机制。方法:以家犬为实验模型,采用颈前路手术入路,损伤颈脊髓前动脉,进行肉眼、光镜观察。同时观察MRI异常信号演变过程和特征性表现。结果:脊髓前动脉损伤后出现脊髓水肿、出血,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病理性变化。MRI异常信号出现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的前2/3,多表现为一侧受累及或偏向一侧。结论:脊髓缺血性损伤后的脊髓出血、水肿在MRI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MRI能确定脊髓缺血性损伤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研究病理机制。方法:以家犬为实验模型,损伤脊髓前动脉后进行肉眼、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定量测定坏死神经元。结果:脊髓前动脉损伤2h运动神经元变性,轴索病变,6h神经元坏死,24h脊髓水肿达到高峰,7d髓内出血最明显。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24h 30%一40%的运动神经元坏死,3d达80%,7d以后95%以上。病变均位于脊髓2/3。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变性坏死最严重,相邻节段其次,尾侧脊髓坏死量逐渐减少。结论: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缺血性病变是渐进和不可逆的,可引起广泛节段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