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传导通路的阻断,对鼠肝星状细胞(HSC)培养激活的影响。 方法 利用腺病毒AdT β-ExR的表达产物阻断HSCs中TGF-β信号传导。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HSCs中Ⅰ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 结果 感染AdT β—ExR与感染AdLacZ的HSCs相比,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42.99%(q=9.100,,P<0.001),α-SMA的表达明显被抑制,而细胞增殖指标5-溴脱氧尿苷的参入量,后者为前者的49.24%(q=7.835,.P<0.001)。 结论 阻断TGF-β信号传导能显著地抑制HSCs的培养激活,但促进HSCs的分裂。通过腺病毒AdT β-ExR的表达产物阻断TGF-β信号传导作为抑制肝纤维化的方法,还需深入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C57BL/6J(B6)和DBA/2(D2)小鼠为实验动物,初步探究帕金森病(PD)相关基因LRRK2的表达调控机制,构建LRRK2的表达调控网络。方法: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分析技术分析LRRK2基因在各品系小鼠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遗传学相关分析和区间连锁分析;半定量PCR技术和Real-time PCR检测LRRK2基因在PD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中的表达量。结果:与NS对照组相比,B6、D2小鼠PD模型组的中脑及前脑中LRRK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都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P〈0.01)。eQTL分析发现在Affymetrix MOE430芯片中,LRRK2基因共有2个探针位置用于分析其在前脑、中脑的mRNA表达水平。选取探针位置1431394_a_at_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RRK2基因在亲本B6、D2及41个BXD RI小鼠前脑、中脑的表达在各品系间的表达量多少不一。遗传学相关分析结果揭示,LRRK2基因与100个基因高度相关,初步构建LRRK2基因的调控网络,该网络包括了Kif21a等21个与LRRK2基因高度相关的基因。区间连锁分析检测引起探针位置1431394_a_at_A表达水平差异的染色体区域,结果显示在15号染色体和4号染色体各存在一个LRS≥20的QTL峰。结论:LRRK2基因既存在顺式调控机制又存在反式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炎症胶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录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瞬时转染p38MAPK途径中上游激酶,组成激活型MAPK激酶3和MAPK激酶6,进一步了解p38MAPK级联传导信号系统调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胶质细胞中的转录激活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8在美国南卡洲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室和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进行。采用MAPK激酶3和MAPK激酶6表达质粒与接有荧光素酶的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启动基因质粒;cAMP反应元件和核因子-κB联合转染C6胶质细胞株。测定荧光素酶活性,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激活表达机制。 结果:①MKK3b/MKK6b能引起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启动基因质粒的激活,并都能够被p38MAPK抑制剂SB203580所抑制。②MKK可以诱导cAMP反应元件介导的和核因子-κB依赖的转录活性。③显性抑制型CRE结合蛋白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都是p38MAPK的靶向作用目标,转染这两种转录因子产生相反的影响:显性抑制型CRE结合蛋白增强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启动基因质粒的表达,而显性抑制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则引起抑制作用,对cAMP反应元件也具有相同的影响。④此外,激活型MAPK激酶3和MAPK激酶6诱导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启动子的激活能够被野生型活化转录因子增强。然而磷酸化缺陷型的野生型活化转录因子则起抑制作用。 结论:转录因子的靶向作用特点,对于炎症反应中NO的过量产生具有选择干扰性,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与遗传、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PCOS的危险因素,为PCOS的预防、保健、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82例育龄期妇女包括437例PCOS患者(PCOS组)和345例正常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饮食作息不规律,母亲有月经稀发及不孕史,母亲绝经年龄较大,少食蔬菜水果,缺乏体育锻炼为PCOS的危险因素。结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是预防PCO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SPM法分离基因CpG岛的实验所获大量阻留片段中,含有很多非CpG岛的序列,包括Alu重复序列,为了进一步改进SPM方法,最大限度驱除非CpG岛的影响,对所有的SPM阻留的DNA片段进行热力学及其电泳行为分析,结果显示,所有DNA片段均呈现不同形式的部分解链状态,有的DNA片段有2个以上的解链区域,根据各解链区域解链温度差异的大小,有的在DNA片段的两侧部分解链,的有在片段中央部分解链,有的既有  相似文献   
6.
红花黄色素对幼鼠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幼鼠缺氧-复氧后脑水肿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及红花黄色素对其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SD幼鼠缺氧-复氧模型,于缺氧前30min腹腔注射红花黄色素(7g生药/kg体重)。幼鼠窒息缺氧40min后,再复氧24h、48h,用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用黄瞟呤氧化酶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红花黄色素对缺氧-复氧24h、48h时脑组织含水量、MDA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缺氧-复氧48h时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明显增加,而SOD活性下降,红花黄色素能减轻脑组织水肿程度,抑制MDA生成,增强SOD活性。结论:红花黄色素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对缺氧-复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生教学的研究成为各高校一个崭新的课题,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问题都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就学期间一门重要的基础科目,留学生教学要从适应留学生需求出发。通过对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努力提高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用NF-kB"圈套"DNA片段(NF-kB decoy oligodeoxynucleotides,NF-kB decoy ODN)抑制NF-kB活性,对氧化压力下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损伤的影响.方法把人工合成的NF-kB decoy ODN导入培养的鼠肝细胞,用Ferric nitrilotriacetate(FeNTA)导致鼠肝细胞经历氧化压力,检测培养基中Malondialdehyde(MDA)及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量.结果转染NF-kB decoy ODN的肝细胞,对FeNTA导致的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损伤有显著抑制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MDA的值,前者是后者的40.8%(q=10.41,P<0.01);LDH的值,前者是后者的34.58%(q=15.11,P<0.01).结论NF-kB decoy ODN为减轻氧化压力对肝细胞的损害,阻止肝纤维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靶向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的基因试剂MBO-asGCS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及其意义。方法MBO-asGCS处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耐药型MCF-7/AdrR,采用细胞毒性分析测定MBO—asGCS对MCF-7-AdrR存活率的影响,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对耐药型细胞GCS的表达变化,检测对caspase3/7的活性影响及流式细胞仪测定MBO-asGCS对耐药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MBO-asGCS转染人耐药型乳腺癌细胞MCF-7/AdrR后,与未转染组细胞的Ic50分别是0.18μmol/L和12.50μmol/L,药物敏感性提高了69倍;MBO—asGCS抑制GCS的mRNA表达70%,减少GCS蛋白表达39%(P〈0.01);转染MBO.asGCS后耐药型细胞的caspase3/7活性上升53%(P〈0.05),细胞凋亡率上升5.6倍(P〈0.01)。结论GCS过表达是耐药型乳腺癌细胞的特征,靶向人GCS的反义寡核苷酸可直接抑制GCS的过表达,诱导耐药细胞凋亡,有效逆转其耐药性,GCS可能是治疗耐药型乳腺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前凝血微粒与血管内环境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细胞活化和凋亡时可释放前凝血微粒.微粒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有害因子,来自循环的血小板、单核细胞或内皮的微粒水平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其水平升高预示着临床预后较差.此外,作为一个有价值的血管细胞损伤标志,微粒通过直接影响血管内皮或血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