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探讨其与脑水肿、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30例脑出血患者采取非功能区小窗漏斗式人颅,从入颅路径过程中必须切除的脑组织里靠近血肿旁1 cm脑组织作为观察组.把远离血肿的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发病12 h以内,7例),按发病到手术时间将观察组分为<6 h、6~12 h、12~24 h、24~72 h、>72 h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水肿、血肿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脑组织未见明显AQP-4 mRNA表达,形态和结构基本正常.观察组<6 h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微弱(1.17±0.41),仅胶质细胞轻微水肿;6 h后AQP-4 mRNA表达逐渐明显,除胶质细胞水肿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开始水肿,紧密连接逐渐开放,12~72 h组AQP-4 mRNA表达至高峰(3.50±0.55,3.60±60.55,P均<0.01),光镜下观察脑细胞水肿损伤最明显,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明显;72 h后AQP-4 mRNA表达和损伤逐渐好转;5 d时损伤开始恢复,8 d时基本好转.相关分析显示,AQP-4 mRNA表达与脑水肿程度、血肿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1,r2=0.44,P<0.05).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继发性水肿和损伤可能与AQP-4 mRNA的表达有关,及早清除血肿也许有助于降低AQP-4 mRNA的表达和减轻脑水肿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血清学成分及相关用药措施,以期为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入院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78例,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并对比两组血清Delta-like-1(DLL1)、白介素IL-10、干扰素INF-γ的含量变化,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对症用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与恢复期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清IL-10、INF-γ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脑膜炎患者DLL1血清含量(24.63±6.36)ng/m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的(3.42±2.61)ng/ml、化脓性脑膜炎的(2.63±2.33)ng/ml及对照组的(0.99±1.8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脊液检查中枢神经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于治疗前(P<0.05)。结论 DLL1、IL-10、INF-γ等指标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膜炎;经临床对症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成都市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抑郁/焦虑障碍现况和神经内科医师的识别及处治现状。方法随机抽取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调查日期,使用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和患者15项健康状况量表对门诊就诊者进行评估,所有HADS评分≥8分的就诊者由精神科医师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进行评估确定诊断。结果 454例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加入了调查,有253例就诊者HADS≥8分,占55.73%,其中192例就诊者(75.9%)完成了MINI量表的测定,诊断为抑郁/焦虑的患者有119例,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26.2%,发病年龄集中在30~45岁(40.1%),其次为18~30岁(23.4%),主诉最多为头昏、头痛(48.7%),其次为失眠(10.1%)、上下肢麻木(5.2%)、肢体瘫痪无力(2.5%)、尿频(8.8%)、心悸(6.8%)。神经内科医师对患者精神系统疾病的认识率仅有25.7%,患者愿意到精神科接受治疗仅占24.7%。结论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抑郁/焦虑患病率高,而神经内科医师对患者精神系统疾病的识别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7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FEV1、FEV1/FVC%下降速率明显减缓。治疗期间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辛伐他汀治疗COPD患者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速率,减少患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安全性良好,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减轻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与诊断和临床表现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对象和方法对临床已确诊或拟诊为冠心病(CHD)292例行CAG,男216例,女76例,年龄21~76岁,其中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64例,典型心绞痛59例,不典型心绞痛或无症状但至少有一项CHD易患因素,同时心电图有ST-T改变者123例,心律失常42例,心脏瓣膜病术前检查4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287例,桡动脉途径5例。结果冠脉正常者168例,狭窄124例,其中单支病变占42.7%,2~3支(含左主干)占58.3%;轻度狭窄1.6%;中度狭窄19.4%,重度狭窄为79%。结论通过CAG可以明确诊断CHD及全面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外科手术依据,也提示CHD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冠脉病变已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检测P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为细胞免疫与PD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D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并与健康人对照组分析。结果①PD组外周血CD3+%、CD8+%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新发PD与服用药PD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D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年龄、病程、Webster评分、Hoehn-Yahr分级分期和UPDRS-Ⅱ、Ⅲ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①PD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发病与细胞免疫功能失调有关;②PD细胞免疫状态的改变不能归于外源性多巴的摄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参与了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境外短期交换,即境外临床选修课程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是培养解决全球卫生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医学教育的必要补充.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医学生境外短期交换项目对医学生成长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境外短期交换的现状,并就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对两者连接处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梗死灶情况、椎动脉优势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2.66%(101/109)的患者表现为一侧椎动脉直径大于另一侧。68.81%(75/109)的患者椎动脉优势位于左侧。74.31%(81/109)的患者有基底动脉弯曲。随着椎动脉直径差异级别的增高,患高血压痛、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比例显著增高,且右侧椎动脉直径显著减小(P〈0.05)。3级椎动脉直径差异的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88.89%)以及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75.00%)。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患有高血压病以及椎动脉直径差异是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直径差异为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椎动脉直径差异,两者的存在促进了相应部位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人成骨细胞瘦素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为特征的系统性骨病。研究表明 ,无论是否是负重骨 ,血清雌激素水平经校正后 ,体脂和骨量直接相关 ,因此肥胖被认为是骨量的保护因子[1~ 3 ] 。瘦素(leptin)是肥胖基因 (ob)的蛋白质表达产物 ,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 [4 ] 。已有的研究表明 ,瘦素不仅是降低食欲、调节能耗和体重的重要体脂激素 ,而且还与机体多种代谢功能密切相关。有研究提出 ,瘦素可能是骨形成的合成因子 ,介导肥胖对骨量的影响 [5,6]。本研究拟通过培养成人成骨细胞 (osteoblast,OB) ,采用受体放射分析方法探讨 OB瘦素受体蛋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