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5篇
临床医学   332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3篇
  1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降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32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应用SAS 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50%,其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胃肠道、口腔黏膜,分别占52.00%、15.20%、14.40%;共分离病原菌1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49.04%、革兰阳性菌30株占28.85%、真菌23株占22.11%;logistics回归显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是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通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降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旨在建立检测登革1型和2型病毒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登革热的诊断和预测提供技术支撑。依据登革1型和2型病毒的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同时检测两个血清型登革病毒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检测出登1型和2型病毒,与登革3型、4型病毒、黄热病毒、流感H3N2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登革1型和登革2型的灵敏度均为102copies/μL。应用该方法,可检测出登革1型和2型病毒混合感染C6/36后不同时间点病毒复制动态。在两个血清型登革病毒混合感染C6/36细胞72~120 h登革2型病毒的拷贝数与单独感染时登革2型病毒的拷贝数相比显著下降。上述研究证实建立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用于登革型和2型病毒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与微泡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介导基因转染体外培养RPE细胞的作用。 方法在24孔板中,用1MHz,2W/cm2,50Hz的脉冲波辐照RPE细胞2min,质粒用量6μg/孔,加或不加20%浓度的SonoVue,72h后流式细胞仪测瞬时转染率,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 结果单纯超声辐照组转染率为(1.07±0.22)%,加SonoVue组为(12.58±1.75)%(P〈0.05),各组细胞生存率在95%以上。 结论SonoVue能促进超声辐照基因转染RPE细胞,且对细胞基本无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声诺维联合超声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最佳辐照条件。方法人RPE细胞培养在24孔板,质粒用量为2μg/孔,分为不处理组、质粒 超声辐照组、造影剂浓度组、超声声强组、辐照时间组、声波形式组6组,每组5个细胞孔数,超声探头紧贴培养板底部辐照,72h后流式细胞仪测基因转染率,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细胞活性。结果处理组转染率均大于不处理组(P<0.05)。加入浓度为20%的造影剂,以1W/cm2,50Hz、100Hz的脉冲波和连续波分别辐照1min,细胞生存率逐渐下降。20%的造影剂,50Hz的脉冲波,声强为3W/cm2,辐照1min组转染率最高(20.88±3.74)%,而细胞生存率为82.57%。20%的造影剂,50Hz的脉冲波,声强为2W/cm2,辐照1min组转染率为(15.73±2.52)%,细胞生存率为91.32%。结论20%的造影剂,2W/cm2,50Hz脉冲波辐照1min是RPE细胞基因传染的最佳辐照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8Hz,130dB次声作用于大鼠不同时间后,大脑皮层脂质过氧化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讨次声引起脑损伤的机理。方法:将35只Ⅱ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次声作用7d,14d,21d,28d组五组,用8Hz,130dB次声作用,每天1次,每次2h,各组于最后一次作用结束后0.5-1h内取大脑皮层,制成10%的组织匀浆测定GSH-Px活性,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大脑皮层GSH-Px活性在7d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14d组、21d组、28d组和显著性升高(P<0.05);MDA含量在7d组、14d组有显著怀升高(P<0.05),21d组、28d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SOD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次声作用后,引发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抗氧化反应,造成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氩氦刀冷冻对全身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超声和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恶性肿瘤45例49个病灶,监测治疗区温度动态变化,冰球的大小、覆盖率和影像学表现,术后病灶缩小率.按肿瘤大小分成≤3 cm组和>3 cm组,进行χ2检验、spearman分析.结果 治疗区温度1min内迅速降至-130~-150℃,并维持在-150℃左右.复温时治疗区温度1min内迅速回升至15℃左右.87.5%的冰球在冷冻开始后50 s内形成.冰球大小随时间延长增大.≤3 cm和>3cm两组中,术中冰球覆盖率≥80%、<80%者分别为72.7%、27.3%和26.3%、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冰球声像图表现为弧形强回声带伴声影,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区.术后3个月,≤3 cm和>3cm两组病灶缩小率≥50%的分别占81.8%和30.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恶性肿瘤,定位准确方便,治疗效果确切,小病灶效果显著,可应用于全身多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泡造影剂声诺维联合超声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小鼠角膜的转染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小鼠眼前房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质粒+生理盐水、质粒+造影剂、脂质体+质粒等,以50 Hz,2 W/cm2的脉冲波超声辐照质粒+生理盐水和质粒+造影剂眼10 min.术后第1 d、第3 d、第7 d、第14 d和第21 d荧光体视镜观察眼表EGFP表达出现情况,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细胞的分布,病理切片观察组织有无损伤.结果 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组小鼠眼表出现绿色荧光蛋白的弥漫性表达,明显高于单纯超声辐照组和脂质体转染组,其余对照各组眼表均未见绿色荧光.第3 d时的病理切片各组均无异常.结论 声诺维联合超声辐照在体能安全、有效地介导基因转染眼组织.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在肾、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CPS)在肾、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8例二维超声发现肾、膀胱异常回声结节,可疑肾、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实时超声造影,造影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造影提示肾恶性肿瘤41例,良性肿瘤8例,膀胱恶性肿瘤35例,膀胱良性病变4例。病理证实为肾恶性肿瘤38例,良性肿瘤11例,膀胱恶性肿瘤34例,膀胱良性病变5例。超声造影误诊4例。诊断肾、膀胱占位性病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73%、75.00%、95.45%。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肾、膀胱占位性病变及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和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 0 0 1- 0 1~2 0 0 4 - 0 1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患者4 1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男2 9例,女12例,中位年龄(6 7±13)岁。用心肌灌注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复流(MBG0 / 1)和复流(MBG2 / 3)两组,观察院内死亡率和随访死亡率;用L 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无复流组的院内死亡率和随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复流组(81%比14 % ,81%比2 9% ,P<0 .0 1)。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死亡率的关系显示年龄与死亡率呈正相关(OR3.8,P=0 .0 4 ) ,MBG2 / 3与死亡率呈负相关(OR0 .0 6 ,P=0 .0 1) ,而高血压、糖尿病、TIMI3级血流获得率及治疗前收缩压未显示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结论:心肌灌注分级是急性心肌梗塞所致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后较强的死亡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