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重度杯状耳三维立体重建的有效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乳突区皮瓣及自体肋软骨切取的Ⅱ期再造方法对中重度杯状耳进行三维重建.Ⅰ期行外耳皮肤脱套、乳突区皮瓣分离;切取肋软骨与耳轮软骨桥接重建耳上极及乳突区皮瓣包盖.Ⅱ期行再造耳上极掀起,耳后筋膜瓣覆盖及植皮重建.结果 18例中重度杯状耳畸形患者,1例桥接处糜烂,软骨部分坏死,其余均Ⅰ期成活,随访3~26个月,外形满意.结论 应用乳突区皮瓣法重建中重度杯状耳,强调细节亚单位构建,再造耳更加安全、美观,手术成功率和医患满意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内眦动脉角形穿支皮瓣修复中面部缺损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①对10具新鲜成人尸体行一次性动脉造影及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图像工作站,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观测内眦动脉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等.②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应用内眦动脉为蒂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中面部皮肤缺损创面2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基底细胞癌9例,色素痣2例,切取的皮瓣面积1.5 cm×3.5 cm~2.5 cm×5.0 cm.结果 面动脉在口角外侧约1 cm处发出侧鼻动脉,后向内眦延续为内眦动脉,角动脉与鼻背动脉、眶下动脉有丰富的吻合支.临床应用内眦动脉为蒂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21例缺损均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经1个月至2年随访,色泽、质地、外形恢复较好.结论 内眦动脉角形穿支皮瓣,设计灵活、简便,血供可靠,切口隐蔽,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是修复中面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简便修复内、外踝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内、外踝部缺损创面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54岁。车祸伤4例,慢性溃疡2例,烧伤2例。病损部位:内踝部缺损3例,外踝部缺损5例。其中踝部骨质外露2例。创面范围:4cm×4cm~6cm×8cm。皮瓣切取范围5cm×6cm~11cm×9cm,蒂长6~11cm,筋膜蒂宽2.5~4.0cm,蒂部带窄条皮肤宽1.5~2cm。结果临床应用8例,术后皮瓣均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3cm处,出现小水泡,少数表皮脱落,经拆线减张、换药后愈合。8例患者经6~18个月随访,修复后创外观满意,功能接近正常。结论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色泽与踝部相近,邻近转移,操作简便,是修复内、外踝部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4.
整形美容手术的效果除与手术设计、操作水平有关外,还与某些心理因素有关。一个良好的整形美容外科医师除应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外,还要重视以下问题。一、与受术者建立心理相容型关系整形美容受术者就医时通常喜欢询问很多有关手术方法、安全性、疼痛及手术效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胸三角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对侧胸壁大面积深度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壁大面积软组织深度缺损,尤其对血运贫乏继发感染的乳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不稳定性贴骨瘢痕等病人,以往常采用血管蒂腹直肌、背阔肌肌皮瓣或大网膜移位修复等方法[13],但手术创伤较大,后者还需剖腹,且并发症也多。我科自1993年2月以来,设计对侧胸三角岛状皮瓣一期转位修复的方式,共9例,均获满意效果。1 手术方法1.1 麻醉选用气管内插管或局部浸润麻醉。1.2 皮瓣设计术前距胸骨旁1~15cm处,用Doppler血流探测仪标定胸廓内动脉在第2、3肋间前胸穿支血管的浅出点,由此点向肩峰与锁骨或肋间平行引线,即为该血管的体表投影,以此…  相似文献   
6.
改良法额肌瓣悬吊法治疗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进额肌瓣悬吊法治疗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眉下切口及半弧形额肌瓣以减少额肌挫伤及供应额肌的血管神经的损伤 ,增强额肌肌力。结果 临床应用 6 2例 ,10 2侧上睑下垂 ,经随访 3~ 5 0个月 ,除 2例单侧上睑下垂因额肌瓣游离不够充分致悬吊过度外 ,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半弧形额肌瓣悬吊法治疗上睑下垂效果满意 ,眉下切口直视下操作 ,损伤小 ,遗留瘢痕不明显 ,且对初学者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前额部皮瓣再造鼻因额部遗留瘢痕及分期多次手术,病人不易接受。前额正中皮瓣通过鼻根部皮下隧道逆转造鼻,获得Ⅰ期成功,但前额瘢痕仍未解决。我们从1975年~1987年4月收治各类型鼻缺损25例,14例采用了前额正中皮瓣全鼻Ⅰ期再造,新近对其中6例为解决额部供区瘢痕少等问题作了一些改进,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手术方法根据缺损大小,在前额正中稍偏于一侧设计6.5×7cm~2,蒂宽3cm的皮瓣,皮瓣远端形成三个叶状瓣,作为鼻翼及小柱之用,(叶瓣横径分别为2cm)。皮瓣仅保留一侧包含滑车动脉的皮下组织蒂瓣。按张涤生法通过鼻根部皮下遂道造鼻(图1、2)。以残存鼻翼周围及上方瘢痕皮瓣翻卷作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34岁,住院号0030476。婚后正常分娩一男,分娩后行Pomeroy 氏输卵管结扎术。术后3年,男孩不幸落水身亡,患者迫切要求再生育,故收住本科行显微输卵管复通术。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脐下正中可见1.5×1.5cm 手术疤痕。妇科检查亦在正常范围。于1985年9月25日在连续硬外麻醉下(?)双侧输卵管重建术;术中发现右侧输卵管稍有充血,两侧输卵管无明显粘连,伞部游离正常,两侧原结扎缺损区有轻度疤痕挛缩、粘连带。(?)断粘连带和切除断(?)  相似文献   
9.
我们仿宋儒耀[1]直线法修复前颌过分前突的双侧唇裂52例,收到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年龄6个月~1岁31例,1~3岁14例,3~6岁7例。40例为双侧完全裂,12例为混合裂,全部病例都合并有双侧完全或不完全腭裂及牙槽裂。2 手术方法沿用宋儒耀直线法[1],定点画线及手术步骤略有改动(图1,其中前唇直线为直线法,点线为改进法)。将前唇略展平定点,b点较直线法略向中移,以设计出近似正常的人中形态(幼儿人中宽度在4~6mm),而不是以前唇原有形态作为人中,这样形成的唇高a—b线较直线法…  相似文献   
10.
持续恒压扩张中囊内压力对药物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持续恒压扩张中囊内压力对药物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在扩张囊内注入 0 .2 %甲硝唑后分为常量扩张组和持续恒压扩张组 ,将扩张囊置入生理盐水中 ,分别于 1、 2、 4、 8、 12、 2 4、 48及 72小时取样 ,测定囊外的药物浓度。结果 常量扩张及持续恒压扩张时 ,扩张囊对甲硝唑均有渗透性 ,囊外药物于 48小时达到有效浓度。持续恒压扩张组各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均大于常量扩张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持续恒压扩张时囊内压力的增大可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在持续恒压扩张过程中 ,使用 0 .2 %甲硝唑可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