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重症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重症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损伤患者采用食指引导下,直接放置带有铁芯的三腔导尿管行简化的尿道会师加牵引术,术后适时行尿道扩张。结果:全组随访75例,其中64例可正常排尿,治愈率为85.3%,阳萎5例。结论:在多脏器损伤合并后尿道损伤时,正确应用尿道会师加牵引术,拔管后及时做尿道扩张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性肾盂肾炎合并肾脓肿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肾盂肾炎合并肾脓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急性肾盂肾炎合并肾脓肿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诊断明确,治疗及时.结果 14例急性细菌性肾盂肾炎患者经抗生素治疗痊愈.结论 急性肾盂肾炎合并肾脓肿应与单一的急性肾盂肾炎和伴有发热或坏死液化肾癌相鉴别,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肾输尿管返流或引流不畅的患者为发生此病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愈此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非特异性输尿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非特异性输尿管炎的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输尿管上段1例,中段4例,下段8例,均为单侧,其中多发2例。开放治疗手术8例,行输尿管镜检查、活检并置入双J管5例,其中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治疗1例。结果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粘膜上皮增生及典型慢性炎症。术后随访11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4年。肾积水消失6例(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减轻6例,无变化1例,无复发及癌变者。结论非特异性输尿管炎术前确诊较困难,对可疑非特异性输尿管炎患者,应行手术探查和活检病理检查,切忌盲目行肾输尿管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泌尿系损伤虽然在泌尿系损伤中只占少数,但严重的可能给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和痛苦或并发一些并发症,甚至造成器官功能不全。提高对医源性泌尿系损伤认识可减少其发生。我科从1994年至2009年,接诊处理本院和外院发生医源性泌尿系损伤患者1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灌注膀胱与单纯经尿道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别.方法 6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3例行经尿道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联合组),36例单纯行经尿道电切(对照组).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组的轻微不良事件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优于单纯行经尿道电切.  相似文献   
6.
我院泌尿外科于1996年3月开始采用立止血术中外用的方法,预防及减少术中出血,保持术野清洁。并设相同16例手术病人为对照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使用立止血组共16例,年龄57~82岁,平均64岁。前列腺增生Ⅲ°9例,Ⅱ°7例。经腹部B超测定,底部横径4.Ocm~6.4cm。平均5.6cm。纵径3.6cm~5.4cm。平均4.1cm。前后径2.5cm~4.9cm,平均3.6cm;对照组(单纯用热水  相似文献   
7.
女性膀胱颈器质性梗阻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7至 2 0 0 2年 ,我们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器质性梗阻 38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38例。年龄 4 2~ 78岁 ,平均 5 9岁 ,其中 >6 0岁 2 2例。病程 6个月~ 18年 ,平均 6 .5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 ,表现排尿费力、尿流缓慢、尿潴留 ,充盈性尿失禁并伴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及急迫性尿失禁等。急性尿潴留 6例 ,慢性尿潴留 9例。排除引起下尿路梗阻的其他病变。尿流率 (UFR)测定 2 7例 ,最大尿流率(Qmax) 7~ 15ml/s,平均 9.6ml/s,均呈低平梗阻曲线 ;排尿时间 (T) 33~ 186s,平均 6 3.4s…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医院泌尿系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住院接受尿道插管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共发现876例尿道插管住院患者中发现532例相关尿路感染患者例,感染发生率为60.73%。从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32株,其中包括革兰阴性杆菌351株、革兰阳性球菌116株和真菌65株,构成比分别为65.98%、21.81%和12.22%。居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屎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耐等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普遍较高,真菌耐药率均比较低。结论 接受尿管插管住院患者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谱广,应加强耐药菌监测,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病原体培养结果,为规范化诊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06-08-2009-06来北京市第六医院妇科及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46例,对本资料病例行针对性抗支原体治疗后,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结果本资料中,Uu单独感染率最高82.61%(38/46)。停药治疗后≤4周、5~8周、9~12周及≥12周复查培养治愈率依次为17.39%、41.30%、67.39%及84.78%。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主,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为治疗支原体感染首选药,复查并进行支原体培养的最佳时机是停药9~12周之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分泌联合维生素D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3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3例),治疗组治疗方案如下:氟他胺,250mg,每日3次口服,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蛋白3.75mg,每月1次,皮下注射;1α-羟基维生素D3,1μg,每日1次口服;3个月为1个周期。对照组接受内分泌治疗而不加用1α-羟基维生素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降低反应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QOL)、近期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病灶控制。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PSA降低反应总有效率分别为86.95%、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治疗组与对照组肿瘤原发病灶和(或)转移灶有效控制率分别为86.95%、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QOL评分[(31.86±4.12)分1显著高于对照组[(28.16±5.3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他胺、亮丙瑞林联合维生素D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