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以聚己内酯(PCL)、海藻酸钠、壳聚糖为材料,研制椎间盘双相支架,并评估其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 的可行性。方法 聚己内酯作为原料,采用熔融电纺法制备取向性多孔纤维环支架,将海藻酸钠/壳聚糖水凝胶注入 到中空的纤维环(AF)支架中央合成双相椎间盘支架。通过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观测双相支架的结构、孔径、孔隙 率;人脐带干细胞复合双相支架体外培养7 d,用死活细胞染色法评价生物相容性,CCK-8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力 学加载仪器测量双相支架的压缩弹性模量。结果 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可见纤维环相成菱形多孔结构,髓核相 (NP)呈不规则多孔结构;纤维环相和髓核相孔径分别为(225.6±3.9)μm、(205.5±5.2)μm,孔隙率分别为(74.17± 0.39)%、(85.52±0.48)%,支架扫描电镜可见细胞黏附在支架表面,周围有细胞外基质分泌;死活细胞染色显示无死 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人脐带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压缩弹性模量(173.24±44.93)kPa。结论 以聚己内 酯、海藻酸钠、壳聚糖为材料制备的椎间盘双相支架,具有良好的孔径、孔隙率和细胞相容性,支架间结合紧密,具有 三维网络结构,优良的力学特性,是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纤维环:是保持椎间盘强度与脊柱稳定性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环的胶原纤维在椎间盘内呈同心圆排列,每层纤维环间呈60°夹角斜行排列,这类特殊的交错网状架构,令纤维环拥有较强的抗拉性能与压缩性,能够预防髓核往外突出,对保持椎间盘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背景:构建既具有仿生结构又具备合适可降解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仍是难点。 目的:以聚己内酯和聚二恶烷酮为原材料制备仿生可降解支架并评估其作为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5组不同比例支架(聚己内酯组、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分别为70/30、50/50、30/70组、聚二恶烷酮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纤维直径、孔径;测量支架的力学性能和接触角;通过体外模拟和皮下埋植观察支架体外、体内降解情况;检测降解组织周围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情况。接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7 d,通过CCK-8和死活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和存活情况。实验于2016-03-02经天津市天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各组支架纤维粗细均匀,纤维成60°角;②力学性能分析显示单纯聚二恶烷酮支架的拉伸和压缩模量最低,不符合纤维环力学要求;聚己内酯组的力学性能最佳,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的支架力学性能适中;③亲水性检测结果表明聚二恶烷酮含量越多,支架亲水性越好;④支架降解情况分析显示,对于组织工程纤维环再生修复来说,单纯聚二恶烷酮和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30/70支架降解过快,聚己内酯组的降解过慢,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的支架降解速率较合适;⑤降解组织周围炎症反应分析显示支架中聚己内酯比例越高炎症反应越严重;⑥CCK-8和死活细胞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三组混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并且存活率高;⑦结果表明,采用熔融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两组支架能够模拟天然纤维环结构,同时具备合适可降解性、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适合用于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构建。 ORCID: 0000-0001-9088-4222(张维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来源于长管状骨的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为材料制备纤维环支架,并检测其理化特性及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以猪股骨近端松质骨为材料,制备外径为1 cm、内径为0.5 cm的中空环,经脱钙脱细胞处理后制成纤维环支架.支架行Hoechst 33258、HE、Ⅰ型胶原免疫荧光、天狼星红染色,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并计算孔径,同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 tetrazolium,MTT)检测支架不同浓度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取P1代山羊纤维环细胞,用注射器将细胞接种至支架上,体外培养48 h,通过活/死细胞染色(LIVE/DEAD cells staining)、扫描电镜(SEM)、HE染色评价支架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大体观察支架表面光滑,呈乳白色,扫描电镜支架孔隙分布较均匀且相连通,支架孔径为(401.4±13.1) μm,Hoechst 33258、HE染色均未见细胞残留,Ⅰ型胶原免疫荧光阳性,天狼星红染色支架红染,支架压缩弹性模量为(47.75±6.32) kPa.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各组间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死细胞染色示细胞在支架上呈绿色荧光,扫描电镜和HE染色示细胞粘附在支架孔隙表面及周围,有基质分泌.[结论]以来源于长管状骨的骨基质明胶为材料制备的中空环形支架脱细胞彻底,具有合适的孔径结构,在机械性能、组成方面与正常纤维环相接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载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德化县是以马来丝虫病为主的流行区。 195 6年开始防治时 ,人群感染率高达 8.78%。 1977年和 1998年 ,先后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和消灭丝虫病标准。1999年步入消除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监测。1 内容与方法1.1 监测重点 疑似病例为流火 ,即下肢淋巴管炎、腹股沟淋巴结炎 ;近年来发生的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 ;原微丝蚴血症者。1.2 监测方法 以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疫情报告单位 ,县卫生防疫站负责采血、镜检。调查慢性丝虫病病人 ,以行政村为单位 ,每 3~ 5年复查随访 1次。2 结果经过 2年的监测 ,未发现微丝蚴阳性病人。查治慢…  相似文献   
5.
徐宝山  马信龙  刘越  等. 《天津医药》2016,44(8):1043-1047
摘要: 目的 为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患提供一种可达到充分减压和腰椎椎体间融合 (LIF) 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可动式椎间盘镜 (MMED) 由外层操作套管和内层手术套管构成, 根据 LIF 的操作需要, 研制可通过 12、 14 mm 高度融合器的大号操作套管。设计手术方法: 在症状严重侧的椎弓根投影连线与棘突之间行纵行切口, 紧贴棘突安置操作套管, MMED 下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 切除椎间盘, 刮除椎间盘和终板软骨, 如对侧狭窄可经硬膜囊背侧行对侧潜行减压; 退出手术套管, 松解椎间隙并植骨、 植入融合器, 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临床应用 MMED 行椎间盘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 (MED-LIF)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 102 例, 节段包括 L34 11 例、 L45 64 例、 L5S1 21 例、 L3~5 3 例、 L4~S1 3 例。记录手术时间、 出血量, 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1 例因螺钉位置不佳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 90~200 min, 平均 (120±30) min, 术中出血 50~300 mL, 平均(120±80) mL。术后 X 线片和 CT 示内固定位置良好, 减压充分并保留对侧骨性结构。术后随访 6~36 个月, 功能障碍指数 (ODI) 由术前 44.2%±16.3%降至末次随访的 4.9%±4.7%;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腰痛由术前 (5.3±4.1) 分降至 (2.1±1.7) 分, 腿痛由术前 (6.7±3.5) 分降至 (1.0±0.8) 分。根据 Macnab 标准: 优 46 例、 良 50 例、 可 6 例。结论 MMED 下 MED-LIF 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可达到充分减压、 复位及融合固定, 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和稳定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肋膈隐窝外入路在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该入路行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手术 31 例, 男 22 例, 女 9 例, 年龄 22~58 岁, 平均 (41±12) 岁, 包括 T12 爆裂型骨折 12 例, L1 爆裂型骨折 15 例, T12L1 椎间盘突出 4 例。侧卧位下以伤椎为中心沿 11 肋行长约 12 cm 小切口, 切除部分第 11 肋骨, 辨认胸膜转折, 其中 26 例胸膜转折低于第 11 肋骨床, 分离保护第 11 肋间血管和神经, 在其深面分离至 12 肋骨上缘内面;在胸膜转折远侧切开胸内筋膜进入肋膈隐窝外间隙, 将胸膜囊推向近侧显露膈肌上面; 同时分离膈下腹膜外间隙,切断膈肌在第 11、 12 肋骨的止点和弓状韧带, 显露椎体侧方。结果 肋膈隐窝胸膜囊较松弛, 与胸壁和膈肌的胸内筋膜之间存在自然间隙, 有疏松组织, 胸膜外间隙容易分离; 31 例均能顺利、 充分地显露 T11~L2 椎体侧方。4 例术中出现胸膜撕裂, 立即修补后仍行胸膜外显露, 均未进入胸腔。手术固定融合节段 T11~L2。术后 3 例有肋间神经疼痛症状, 保守治疗后均明显好转。结论 小切口肋膈隐窝外入路容易分离胸膜外间隙, 在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手术中可避免开胸对胸腔的干扰, 在达到充分显露的基础上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7.
8.
<正> 当前,全球公认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是一种可防性,但无特效药可治愈的急、慢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挽救下一代人深受其害,卫生部在1992年将乙肝免疫(HBV)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规范管理。并于 1997年下发“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取代血源乙肝疫苗的57号文件”,然而要如何将有价疫苗接种落到实处是免疫成功与失败的焦点,笔者将参加福建省1999年全国儿童计划免疫与HBV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的福州市辖部分即7个选定点和日常工作碰到的问题给予总结,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造影压力与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间蕊造影压力与腰椎间盘源件疼痛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65例慢性腰痛患者经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其中2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接受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年龄25~67岁,平均43.6岁.L4-5例,L5S112例,L4-5和L5S1双间隙2例.记录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时的压力,将患者分为椎间盘造影压力≤300 kPa(低压组)10例,300~500 kPa(高压组)12例.椎间cage融合术22例24个椎间盘.术后3~7 d下地活动.腰围固定3个月.根据术前、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高压组和低压组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 min;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20 ml.低压组与高压组术前VAS评分和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腰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椎间隙高度从术前平均9.5 mm增加至13.5 mm.术后6个月低压组VAS、ODI改善率分别为82.4%、90.1%,高压组为71.7%、80.6%.随访时未发现肠梗阻、逆行射精和假体位置移动.结论 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能够提高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准确性,低压力椎间盘造影阳性者手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 对22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采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后路11例,前路5例,同期前、后路联合6例.采用ASIA分级评价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结果 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ASIA评分优于术前.结论 根据不同胸腰椎骨折脱位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