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心脏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病例资料患者,69岁,男性。因"体检发现心脏占位9个月,发作性胸闷不适20 d"于2010年8月23日入院。患者9个月前在外院查心脏彩超时发现心尖部可见33 mm×30 mm疏松结构低回声团块(性质不明);其后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心尖部团块未见明显变化。入院查体:一般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在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二尖瓣狭窄患者。共纳入29例患者,男22例、女7例,年龄14~76(56.3±12.9)岁。将患者手术前后临床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评价手术效果,并根据患者LVEF恢复情况,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28例患者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由(97.6±25.1)mmHg降至(25.0±9.7)mmHg,LVEF由41%±6%增加至56%±11%,左心室舒张/收缩期末直径/容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结论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左心室超声指标显著改善。术前左心室扩大程度较低可能更利于术后LVEF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原代培养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并建立体外瓣膜细胞钙化模型,诱导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观察其表型变化。方法采用胶原酶两次消化法原代培养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取传代3~7代间质细胞,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钙化诱导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以标准培养基培养。1周后,行von Kossa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情况,分光光度计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瓣膜间质细胞表型蛋白,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评价模型建立情况。结果培养1周后实验组出现钙化结节,每孔钙化结节数量[(51.20±14.31)个]高于对照组[(3.60±1.8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升高(约上升4倍,P<0.05),细胞收缩表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增高。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分析提示,实验组中成骨相关因子Runx2、osteocalcin及osteopontin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磷酸化Smad1/5/8蛋白表达也同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体外诱导钙化模型,诱导后间质细胞呈现相对激活状态,表型向收缩表型和成骨表型转化,为今后实验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3年~1995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218例,并发特殊神经精神异常者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在23~50岁。重型2例,危重型3例。4例经免疫莹光抗体检测证实,1例临床确诊,死亡1例。 1 神经精神异常表现 1.1 昏迷伴癫痫抽搐2例,1例发生于少尿期,1例发生于多尿期。发作前谵语、傻笑、举动异常;发作时神志不清,全身强直性痉挛,呼吸暂停,双目凝视,瞳孔散大,尿失禁。持续30s~1min。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9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栓塞,62个动脉瘤共置入支架64枚,其中Neuroform支架3枚,Solitaire支架8枚,LVIS支架10枚,Enterprise支架43枚;2个动脉瘤各置入2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53例(85.48%),Ⅱ级3例(4.84%),Ⅲ级6例(9.68%)。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2例(3.23%),术后发生缺血性事件2例(3.23%)。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50例(80.65%),3~5分10例,死亡2例。57例临床随访6~32个月,平均19.7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再出血或新发梗死;mRS评分0~2分48例(84.21%)分,3~5分9例。30例影像学随访3~24个月,平均9.3个月,1例(3.33%)出现少量瘤颈复发。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可行、安全的,术中需要根据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策略决定选取合适的支架。  相似文献   
7.
强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扈本溪,张锡武(山东省青州市委办公室262500)近年来,青州市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运用多种手段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向网络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在全市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共...  相似文献   
8.
1992~1993年我们应用氟哌酸灌肠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11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患儿均为大便培养确诊者。治疗组113例,男50例,女63例;年龄1~6月50例,7月~1岁38例,2岁18例,2岁以上7例。对照组97例,男50例,女47例;年龄1~6月38例,7月~1岁29例,2岁20岁,2岁以上1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载药微球经动脉化学栓塞术(DEB-TACE)治疗中早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接受DEB-TACE治疗的中早期HCC患者26例。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果。随访至2017年12月20日,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共接受了32次DEB-TACE。记录到31次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围手术期发生疼痛频次为15次(48.4%),包括轻度疼痛10次(32.3%)、中度疼痛5次(16.1%);发生发热频次为10次(32.3%);发生胃肠道反应频次为5次(16.1%)。DEB-TACE治疗后3个月内,患者总缓解率(ORR)为65.4%(17/26),疾病控制率(DCR)为84.6%(22/26)。治疗前肿瘤最大直径<50 mm的患者ORR高于肿瘤最大直径≥50 mm的患者[92.3%(12/13)vs 38.5%(5/13),P=0.013)],巴塞罗那分期A期的患者ORR高于B期患者[81.3%(13/16)vs 40.0%(4/10),P=0.031]。随访2.9~2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患者的中位PFS为11.9个月(95% CI:5.0~18.9个月),中位OS为14.6个月(95% CI:9.9~19.2个月)。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0 mm是患者ORR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P=0.03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无临床病理特征能够独立预测患者的PFS和OS。结论 DEB-TACE治疗对于中早期HC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肿瘤最大直径≥50 mm可作为评估患者临床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