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报告1例使用覆膜支架治愈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方法 患者因外伤后右侧上睑下垂、眼肌麻痹、眼球突出、结膜水肿2周来院,血管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假性动脉瘤合并CCF,患者接受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结果 Jostent球囊扩张支架置于动脉瘤颈部,经反复扩张后动脉瘤和CCF均不显影.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尽管Jostent覆膜支架用于颅内血管病的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为颈内动脉海绵窦动脉瘤和CCF的介入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影响颅脑外伤死亡率和病残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院对300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创伤性SAH患者92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的30.66%。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SAH9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动脉瘤夹闭前后行MDU监测载瘤动脉及穿支血管.并评价术中MDU的监测作用.结果 术中MDU监测提示:载瘤动脉闭塞3例,载瘤动脉狭窄6例,调整动脉瘤夹或局部应用罂粟碱湿敷后,MDU监测均恢复正常;其他病人MDU监测均正常.无监测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随访3~26个月,术中MDU监测正常,但术后出现栓子脱落至脑梗死1例;其他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术中MDU监测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并发症等优点,能降低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和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9个月,总有效率为97.2%,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 27岁病案号327032 因左下胸及腰背痛1年余,加重2个月,于1989年2月20日入我院神经外科。查体:左足下垂,双下肢肌力Ⅳ级,张力高。双侧巴氏征(+),T_(10)以下痛觉减退,左肋缘下可扪及2×2×1cm硬性结节。脊髓造影示:L_1水平部分梗阻,上端呈杯口状。CT扫描:L_(2~4)椎管内多个占位病变。于1989年3月22日行“T_(12)~L_4椎管探查”,术中见T_(12)~L_5硬膜下有4个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辅助治疗头颈及颅内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头颈部及颅内肿瘤(脑膜瘤7例,纤维血管瘤3例,脊索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腺样囊性癌、鼻咽癌、蔓状血管瘤、颈动脉体瘤和鳞状细胞癌各1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诊断为高血流肿瘤,供血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分支,使用4F或5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导入颈外动脉的肿瘤目标血管并注射自制明胶海绵微粒栓塞目标血管。栓塞后1d手术。结果:栓塞后11例(57.9%)患者供血动脉完全不显影,肿瘤不显影。3例术中有暂时头面部疼痛,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头颈部及颅内高血流肿瘤的术前颈外供血动脉栓塞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是一种安全辅助治疗。应用自制明胶海绵微粒,降低了成本,扩大了该技术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在脑动静脉畸形 (AVM)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7月 ,对 8例AVM患者 (平均年龄 3 2 .3岁 )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 7例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脑出血 ,1例首发癫痫。血管畸形团均位于幕上 ,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 ,Ⅱ级 2例 ,Ⅲ级 4例 ,Ⅳ级 2例。用氰基丙烯酸酯 (NBCA)栓塞了 7例 ,用弹簧圈栓塞了 1例。 7例患者栓塞后接受了放疗或开颅手术。结果 :8例患者血管畸形团栓塞后体积平均减少 5 6.1 % ,1例血管畸形团经介入治疗完全消失。 1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供血动脉痉挛 ,经灌注罂粟碱缓解。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介入治疗安全性好、损伤小 ,栓塞深部供血动脉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 ,并可减少AVM体积使之适合放射治疗。介入治疗是AVM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外伤后上矢状窦闭塞的死亡率很高.通过大鼠上矢状窦后1/3夹闭实验,观察了其回流区域皮层组织脑水含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病理学的改变,探讨其回流区域所受影响.结果提示,夹闭4小时后开始出现脑水肿,8~12小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轻.结扎后矢状窦旁皮层组织SOD含量明显低于颞叶皮层组织.光镜下24小时窦旁皮层神经元细胞出现核固缩.电镜观察,2小时窦旁皮层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4小时线粒体脊破坏.由此表明,矢状窦后1/3的急性梗阻导致的损害局限于窦旁皮层组织,不可逆损害发生于结扎后2~4小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机对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通过遮盖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三维重建方法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通过3D-DSA检查24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个动脉瘤),1例确认为后交通动脉起始端壶腹样膨大。在3D-DSA检查中25例患者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24例患者26个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尺寸、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或测量。结论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造影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