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皮质静脉缺少中膜,没有静脉瓣,脑静脉窦一旦闭塞,将引起血液逆流,从而导致广范围的脑静脉性梗死.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产生漏诊或误诊,近年已引起广泛关注[1].一般常规治疗的效果欠佳,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从临床方面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治疗和影响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脑动静脉瘘模型硬脑膜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及其与血管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选Wistar雄性大鼠24只(实验组:n=12;对照组:n=12),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同时结扎上矢状窦,建立大鼠脑动静脉瘘模型的动物模型;90d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硬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和血管生成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壁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的硬脑膜血管中VEGF仅呈微弱表达,其吸光度值(A)为2.12±0.59,实验组硬脑膜中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A值为8.66±1.75,两者相比实验组微血管生成数量显著增高(P<0.05);微血管密度(×200倍计数)对照组为(3.04±0.31)/mm2,实验组为(11.70±2.36)/mm2,两者相比实验组微血管生成密度显著增高(P<0.05)。而且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增宽,平滑肌数量减少,胶原组织增多。结论:大鼠脑动静脉瘘模型硬脑膜血管中VEGF表达升高,可能与血管生成及血管的超微结构改变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1资料与方法本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60~76岁,平均68岁。56例均经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CT检查发现一侧丘脑有团状、片状或不规则高密度影。周围有低密度围绕。其中左侧42例,右侧14例。波及内囊者18例,破入脑室者22例。临床症状与体征:56例急性发病,早期轻症者有偏瘫、头痛、头晕和对侧肢体麻木等症状,重症者迅速陷入昏迷。其中意识障碍28例,头痛21例,呕吐17例,肢体麻木15例,呕血1例。肢体偏瘫25例,其中轻瘫17例,全瘫8例。感觉障碍27例,大都深感觉重于浅感觉。双眼凝视20例,其中向上8…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水平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于使用了MRI、MRA或CTA、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等技术,能够诊断出未破裂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狭窄等病变,特别是早期脑梗塞,而且没有任何侵袭,对于出血或梗塞性疾病也能在症状出现前得到及时的治疗。本文主要以导致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管病变为中心,进行影像学进展及临床应用综述。1脑梗塞1.1颅外颈内动脉病变早期发现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对于防止脑梗塞所致的严重功能障碍具有实际意义。在美国1年约有50万人患…  相似文献   
5.
经额下锁孔入路夹闭大脑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经额下锁孔入路夹闭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优缺点,并与经翼点入路夹闭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相比较。方法采用一侧或双侧额骨小骨窗开颅,经额下入路对12例14个大脑前循环动脉瘤实行显微手术,夹闭12个,包裹2个,其中3例在内镜协助下夹闭动脉瘤。结果12例均无死亡,得到随访的9例(随访时间1-6个月),都健康生存。结论经额下锁孔入路夹闭大脑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切口小,损伤轻,节省手术时间,术后可保持容貌完整,是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及早使用溶栓疗法可以使血管再通,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和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1].本文主要对超早期脑梗死的动脉内溶栓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脑卒中的机能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振全  李军 《现代康复》2001,5(1):130-131
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需要对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本综述几种9常用的评价方法,特别以机能障碍、能力低下为中心进行介绍。寄希望于我们选择更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xcision ranges on the prognosis of malignant glioma patients, we followed up 100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glioma who received operation between 1988 and 1993.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General material In the 100 subjects, 61 were males and 39 were females. The ages were from 12 to 72 with a mean age of 43.6 years. All tumors located in the cerebral hemisphere. Postoperation pathologic diagnosis showed that 57 cases were 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敏感的荧光方法,定量分析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5只。大鼠分为模型再灌注组(n=25),模型不灌注组(n=5)和对照组(n=5)。模型再灌注组和模型不灌注组行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同时结扎上矢状窦,建立大鼠脑动静脉瘘的动物模型;对照组单纯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2周后,每组大鼠实验结束前2h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模型再灌注组阻断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吻合部位形成缺血再灌注,采用EB荧光定量的方法分别观察再灌注2、3、9、24、48h时BBB的通透性。结果再灌注2h时,脑组织EB的含量为(0.935±0.166)μg/g,与对照组(0.489±0.132)μg/g相比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不灌注组(0.713±1.217)μg/g相比显著增高(P<0.05)。再灌注24h达高峰,为(5.231±1.183)μg/g,再灌注48h趋于平稳,为(5.522±1.124)μg/g。结论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BBB通透性2周后增高;再灌注后2hBBB的通透性增高更具明显,再灌注24h达高峰,再灌注48h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