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的发生与自主神经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到频发室早(≥10000次/d或室早负荷≥10%)的156例特发性室早患者(室早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计算心率变异性指标rMSSD、pNN50、高频功率(HF)、标准化的高频功率(HFnorm)、低频功率(LF)与HF的比值(LF/HF).比较两组自主神经张力间的差异,并分析室早负荷与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室早组患者rMSSD、pNN50、HF和HFnorm均明显增加(P<0.01),LF/HF显著降低(P<0.01).室早组患者24 h室早负荷与rMSSD、pNN50和HF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2、0.425、0.372,P<0.01),而与LF/H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06,P<0.05);其中28.8%(45/156)的患者每小时室早负荷与每小时HFnorm呈正相关,16.0%(25/156)的患者与每小时LF/HF呈正相关,53.8%(84/156)的患者与每小时HFnorm和每小时LF/HF均无相关性.结论 部分特发性室早的发生与交感和(或)迷走神经张力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研苏州地区门急诊疑似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就诊情况,为今后该病防治提供可靠的临床流行病学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度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急诊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Excel建库并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回顾性分析疑似患者临床资料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检测结果,进一步明确临床人口分布特点、就诊高峰时间段及hs-cTnT检测临床应用价值等特点。 结果 共纳入门急诊就诊患者13 709例,主要因自感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而就诊,检出疑似AMI患者3 585例(26.15%),其中男性2 170例(60.53%),女性1 415例(39.47%),男女比例为1.5∶1。年龄从11~100岁不等,中位年龄为72岁,各年龄段人群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青少年人群(≤40岁279例,占7.78%),该组间检出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中老年人群[≥41岁3 306例(92.22%),特别是≥61岁2 757例(76.90%)],该组间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季节性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集中于冬季(尤其1~2月)及春季(3~5月),且男性整体检出率始终高于女性患者。患者hs-cTnT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高,且同一年龄段男性患者群高于女性,男性患者(≥51岁起)及女性人群(≥61岁起)hs-cTnT检测线高于整体人群基线水平。 结论 我院门急诊疑似AMI检出率较高,以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主,应加强胸痛、心悸等自觉症状高危人群hs-cTnT季节性筛查力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ECG)对 ST 段抬高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 ST 段抬高性 IAMI 患者95例,记录入院时18导联 ECG,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T Ⅲ抬高>STⅡ预测右冠状动脉(RCA)闭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4%、73.7%;ST V3/Ⅲ≤1.2、ST aVL 下移>STⅠ预测 RCA 闭塞的敏感度分别为88.2%和92.1%;而 ST V3R-V5R 抬高判断 RCA 闭塞的特异度为100%;ST V3/Ⅲ<0.5预测 RCA 近段闭塞的敏感度为86.7%;ST V4R 抬高判断 RCA 近段闭塞的特异度为93.5%,ST Ⅲ抬高≤ STⅡ判断左回旋支(LCX)闭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7%和93.4%,ST V2压低>0.15 mV 预测 LCX 近段闭塞的敏感度为87.5%。结论体表心电图Ⅲ、V3、V4R、aVL 导联 ST 段改变对预测 RCA 闭塞有价值,而 ST V2压低有助于预测 LCX 闭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隔离(CPVI)术后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及其对CPVI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7-01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行CPVI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3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急性期、术后3个月行Holter检查;术后急性期Holter检查于术后24~72 h进行;根据3个月空白期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6例)和未复发组(97例);术后急性期DC值变化率为术后急性期与术前DC差值占术前DC值的比率;分析比较两组各时段DC值及变化率的差别,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急性期DC变化率对CPVI术后房颤复发的影响。结果:①未复发组[(6.72±2.04) ms∶(3.99±1.90) ms,P0.05]和复发组[(7.05±2.71) ms∶(4.53±1.36) ms,P0.05]患者术后急性期DC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两组间术前和术后急性期DC值均无明显差别,但复发组术后急性期DC变化率明显低于未复发组[(0.30±0.16)∶(0.44±0.26),P0.05];②Kaplan-Merier法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急性期DC变化率0.3的CPVI术后复发率明显增加(log rank=6.956,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CPVI术后急性期DC减低,提示迷走神经功能受损;CPVI术后急性期DC变化率0.3对房颤复发有一定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BL+CBL"教学法在诊断学(心血管检查)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共84人为研究对象,分为2个班级:卓越医师班(n=30)和普通班(n=54)。普通班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法,卓越医师班学生采取"PBL+CBL"教学法。在阶段性教学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进行对比来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结果卓越医师班学生的理论成绩(81.0±9.2)分、技能成绩(86.3±7.9)分、教学满意度(94.3±4.3)分均明显优于普通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BL+CBL"教学法能够提升诊断学(心血管检查)教学效果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于传统的诊断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改变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等情况。采用免疫透析比浊法测定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钙。所有患者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根据造影结果,把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冠状动脉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组根据SYNTAX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亚组。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13.87±7.16μ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1.67±7.38μg/L,P0.05)。冠状动脉病变SYNTAX积分≥33分组(重度组)、23~32分组(中度组)和≤22分组(轻度组)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冠状动脉病变SYNTAX积分增加(病变程度加重)血清25(OH)D水平逐渐降低(P0.05)。血清25(OH)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328,P=0.019)。所有患者LDLC、血糖及血清钙水平分别为2.90±0.98 mmol/L、5.85±1.46 mmol/L、2.09±0.22 mmol/L。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示25(OH)D水平与患者年龄、LDLC、血糖及血清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25(OH)D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显著降低,且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28岁,因"胸闷、心慌2月余"入院.入院心电图示心房扑动;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增大、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应用腔内超声(ICE)构建三尖瓣峡部模型,发现一憩室深度5.4 mm、宽度8.1 mm;沿三尖瓣峡部行线性射频消融,心房扑动终止并转为窦性心律,但峡部双向传导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