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起搏方式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杉  陈启旸  陈欣  韩曙光  夏旻 《临床荟萃》2004,19(7):369-371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并对生理性及非生理性两种起搏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为 4 7例年龄≥ 75岁的高龄患者安置VVI型起搏器 2 5例 ,VDD型起搏器 3例 ,DDD型起搏器 19例。术后随访平均 3个月至 2年 ,了解患者自觉症状、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起搏器功能情况及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结果 全组病例自觉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起搏功能良好 ,患者平均心室率由术前的 (4 4± 11)次 /min提高到 (6 9± 16 )次 /min。生理性起搏组EF由 (5 1.7± 16 .8) %提高到 (6 2 .1± 15 .2 ) % (P <0 .0 1) ,1例发生房颤 ;非生理起搏组EF由 (4 8.5± 14 .8) %提高到 (6 0 .1± 16 .9) % (P <0 .0 1) ,2例发生房颤 ,3例出现起搏器综合征。结论 两种起搏方式均可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心室率 ,改善心功能 ,但生理性起搏可减少起搏器综合征及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处理原则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至2012年收治的35例肝囊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5例均顺利实施腹腔镜开窗术,手术时间30~90 min,术中出血10~100 ml,无中转开腹;术后住院5~14 d,出现胆漏及腹水各2例,胸水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复发3例,复发率为11.7%。结论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首选方法,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及并发症,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室双部位(RV-Bi)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8例,其中病窦综合征(SSS)5例,心房纤颤(Af)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患者均于术中完成右室心尖部(RVA)、右室流出道(RVOT)及RV-Bi起搏,5例进行了永久RV-Bi起搏。在同一起搏频率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RVA、RVOT及RV-Bi起搏时的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同时随访观察永久RV-Bi起搏前后EF、FS、SV、CO和二尖瓣反流量的变化。结果:与RVA起搏相比,RV-Bi起搏和RVOT起搏的EF、FS、SV及CO明显增高(P〈0.01),其中又以RV-Bi起搏时心功能为最佳;永久RV-Bi起搏术后1周和3月后,患者心功能亦得到改善,EF、FS、SV和CO增加(P〈0.05);二尖瓣最大瞬间反流面积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RV-Bi起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处理原则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至2012年收治的35例肝囊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5例均顺利实施腹腔镜开窗术,手术时间30~90 min,术中出血10~100 ml,无中转开腹;术后住院5~14 d,出现胆漏及腹水各2例,胸水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复发3例,复发率为11.7%。结论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首选方法,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及并发症,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市不同餐饮单位和中转站餐厨垃圾采样并进行理化特性常规数据测试、分析,研究上海市餐厨垃圾不同资源化手段相应的预处理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目前国内垃圾转运站的主要压缩滤水工艺。通过对水平式压缩装置进行改造,提高了改造后装置的滤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负载供者抗原的未成熟或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或mDCs)体外诱导受者初始性T细胞(TNs)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并研究Wnt5a基因在这一过程中的可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高表达Wnt5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imDCs。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分选培养受体小鼠的imDCs,mDCs和T_Ns。在96孔板中用负载供者抗原的imDCs、转染腺病毒Ad/CMV/Wnt5a的imDCs、转染腺病毒Ad/CMV/LacZ的imDCs,和正常mDCs与记忆性T细胞(TMs)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T_Ns向T_Ms分化的情况。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L-2,IL-10,IFN-γ细胞因子的浓度。RT-PCR检测T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T_Ns的β-catenin/TCF信号通路转录活性。结果: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DCs中的Wnt5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mDCs(P<0.05)。与负载供者抗原的mDCs相比,imDCs组可显著诱导T_Ns向T_Ms的分化,上调IL-2和IFN-γ细胞因子的分泌(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显示mDCs共培养TNs可显著增强β-catenin/TCF信号通路转录活性(P<0.05)。此外,imDCs通过转染高表达Wnt5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也显著提高了其诱导TNs向T_Ms的分化的能力,同时也显著活化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P<0.05)。结论 :在负载供者抗原的DCs与受者T_Ns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过程中,可诱导T_Ms分化形成,其中DCs的Wnt5a基因介导的T_Ns内β-catenin/TCF信号通路转录激活可能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心房按需起搏(AAI)适用于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合理、安全、简单、经济且效果好的生理性起搏方式。与常用的心室起搏(VVI)相比,AAI起搏具有以下优点:①保持了正常的房室收缩顺序,不降低心输出量;②可避免VVI起搏时因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换瓣术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永久起搏治疗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对 6例二尖瓣置换术后 0 .4~ 5 .8年出现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 ,术前 72h抗凝剂减量 ,术前 2 4h停用抗凝剂 ,术后 4 8h服用常规抗凝维持量 ;术中心室电极测试起搏阈值均 <0 .5V ,R波振幅均 >10mV ,阻抗 4 5 0~ 780Ω ;术后沙袋压迫 12h ,抗生素预防感染 7~ 10d。结果  6例均无手术并发症。经随访起搏功能良好 ,平均心室率由术前的 (35 .0 0± 3.4 6 )次 min提高到 70次 min ,其中 2例根据患者的症状调整至 75次 min和 80次 min。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5 ) ,左房内径较术前无明显增大 (P >0 .0 5 ) ,三尖瓣返流无明显增加。结论 RHD换瓣术后缓慢心律失常安置永久起搏器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运动心电图负荷试验虽是诊断冠心病常用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但与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其临床应用价值始终存在争议。本文提出的经食道心房起搏分级心向量图负荷试验(下称向量负荷),是一种新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目前尚未见到报道。通过对102例冠心病及正常人的对比研究,旨在初步进行方法学探讨及临床应用评价,并对比其与常规心电图负荷试验的相互关系、优点及不足。临床资料及方法一.对象: 102例受试者为心内科住院或门诊病人以及体检的健康人。其中冠心病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岁(40~74岁),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业组拟定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的命名及标准”。正常对照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岁(24~72岁),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了冠心病、严重贫血、肺气肿、甲状腺疾病以及瓣膜性心脏病等。均无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